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变高度、变倾角的翼梢小翼驱动技术研究

作 者: 李伟
导 师: 熊克
学 校: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专 业: 工程力学
关键词: 翼梢小翼 变形 驱动技术 增升 减阻 翼尖涡
分类号: V224.4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1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减阻是飞机设计的主要任务之一,翼梢小翼能有效降低飞机的诱导阻力。传统翼梢小翼仅面向巡航状态优化,而在起飞、爬升等非设计状态的减阻效率较低。针对该问题,本文研究了一种可变高度和倾斜角的变体翼梢小翼,能根据飞机的飞行状态主动改变自身的高度和倾斜角,实现整个飞行包线内实时优化飞机阻力特性的目的。本文的研究工作重点围绕以下三方面进行:首先,研究了变体翼梢小翼的变形方式和变形范围问题。翼梢小翼的参数类型较多,各参数对小翼减阻效率的影响程度也不同,变体翼梢小翼应改变哪些参数、以及这些参数在什么范围内变化,是研究变体翼梢小翼面临的首要问题。针对变形方式问题,本文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分析了小翼的各类几何参数对减阻效率的影响程度,筛选出对小翼减阻效率影响最大的关键参数,以此为依据指出了变体翼梢小翼的变形方式。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设计得到了小翼的关键参数在起飞、爬升和巡航阶段的最佳值,确定了小翼关键参数的变形范围。研究结果表明,翼梢小翼的高度和倾斜角是影响其减阻效率的关键参数,因此变体翼梢小翼应该通过改变高度和倾斜角的方式来提高起飞、爬升阶段的减阻效率。其次,研究了变体翼梢小翼的驱动技术。以变体翼梢小翼的变形方式和变形范围为依据,本文提出了三种驱动机构——用于变高度翼梢小翼的伸缩栅格、用于变倾角翼梢小翼的主动弯曲梁、以及用于高度和倾斜角复合式变形的差动式伸缩栅格。通过数值模拟和模型实验研究了三种驱动机构的运动特性,推导了机构的运动方程,并研究了相应的控制方法。研究结果显示,三种驱动机构可以实现变体翼梢小翼所需的变形动作。第三,研究了变体翼梢小翼的气动收益问题。本文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与风洞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变体翼梢小翼变形前与变形后对机翼展向载荷分布、翼梢尾涡流场控制、机翼的升阻力和翼根弯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变体翼梢小翼不仅能显著改善飞机起飞阶段的气动效率,还能进一步削弱翼尖尾涡强度。其中,变高度的变形方式获得的气动收益最大,高度和倾斜角复合式变形获得的气动收益次之,而变倾斜角的变形方式获得的气动收益最小。但是,三种变形方式都会引起气动载荷向机翼翼尖区集中,带来额外的翼根弯矩增量,因此必须保证变形幅度不得超过预设的变形范围,否则会损害机翼结构的安全。本文研究工作在机械结构力学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用于近空间飞行器仿生机翼的驱动器基础研究”(项目批准号:90605003)的资助。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17
第一章 绪论  17-33
  1.1 研究背景  17-20
  1.2 国外研究现状  20-28
    1.2.1 空气动力学特性  20-21
    1.2.2 关键参数筛选  21
    1.2.3 变形方式选择  21-22
    1.2.4 驱动机构设计  22-28
  1.3 国内研究进展  28-31
    1.3.1 空气动力学特性  28-29
    1.3.2 关键参数筛选  29
    1.3.3 变形方式选择  29
    1.3.4 驱动机构设计  29-31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31-33
第二章 变体翼梢小翼的变形方式和变形范围  33-48
  2.1 翼梢小翼的工作原理与参数类型  33-37
    2.1.1 翼梢小翼的空气动力学原理  33-35
    2.1.2 翼梢小翼的参数类型  35-36
    2.1.3 翼梢小翼的设计原则与设计方法  36-37
  2.2 变体翼梢小翼的变形方式  37-44
    2.2.1 Plackett-Burman 试验设计  37-39
    2.2.2 基于压缩修正的三维涡格法  39-41
    2.2.3 影响翼梢小翼减阻效率的关键参数  41-43
    2.2.4 变体翼梢小翼的变形方式  43-44
  2.3 变体翼梢小翼的变形范围  44-47
    2.3.1 响应曲面设计  44-45
    2.3.2 翼梢小翼的关键参数在高速状态的最佳值  45
    2.3.3 翼梢小翼的关键参数在低速状态的最佳值  45-46
    2.3.4 变体翼梢小翼的变形范围  46-47
  2.4 本章小结  47-48
第三章 用于变高度翼梢小翼的伸缩栅格  48-70
  3.1 变高度翼梢小翼驱动机构的技术要求  48
  3.2 伸缩栅格的工作原理  48-50
  3.3 伸缩栅格的运动学特性  50-53
    3.3.1 伸缩栅格的受力分析  50
    3.3.2 伸缩栅格的运动方程  50-51
    3.3.3 伸缩栅格的运动学数值模拟  51-53
  3.4 伸缩栅格的控制方法  53-57
    3.4.1 步进电机的原理与特性  53
    3.4.2 步进电机的控制方法  53-55
    3.4.3 伸缩栅格的开环控制实验  55-57
  3.5 伸缩栅格的运动学特性实验  57
  3.6 变高度翼梢小翼的气动收益  57-68
    3.6.1 变高度翼梢小翼的气动特性数值模拟  58-64
    3.6.2 变高度翼梢小翼的风洞实验  64-68
  3.7 本章小结  68-70
第四章 用于变倾斜角翼梢小翼的 SMA 弹簧驱动机构  70-94
  4.1 变倾斜角翼梢小翼驱动机构的技术要求  70
  4.2 SMA 弹簧驱动机构的工作原理  70-71
  4.3 SMA 弹簧驱动器设计  71-74
    4.3.1 SMA 弹簧驱动器的基本状态方程  71-72
    4.3.2 SMA 弹簧驱动器的设计方法  72-73
    4.3.3 SMA 弹簧驱动器的力-电-热耦合特性  73-74
  4.4 SMA 弹簧驱动机构的力学特性  74-77
    4.4.1 SMA 弹簧驱动机构的受力分析  74-75
    4.4.2 SMA 弹簧驱动机构的运动方程  75
    4.4.3 SMA 弹簧驱动机构的变形特性数值模拟  75-77
  4.5 SMA 弹簧驱动机构的控制方法  77-82
    4.5.1 SMA 驱动器的典型控制方法  77
    4.5.2 SMA 弹簧驱动机构的闭环控制方法  77-78
    4.5.3 变倾角翼梢小翼的闭环控制实验  78-82
  4.6 变倾斜角翼梢小翼的变形特性实验  82-85
    4.6.1 无气动载荷条件下的变形特性  82-83
    4.6.2 有气动载荷条件下的变形特性  83-85
  4.7 变倾角翼梢小翼的气动收益  85-92
    4.7.1 变倾角翼梢小翼的气动特性数值模拟  85-89
    4.7.2 变倾角翼梢小翼的风洞实验  89-92
  4.8 本章小结  92-94
第五章 高度和倾斜角复合式变形的翼梢小翼驱动机构初步研究  94-113
  5.1 驱动机构的技术要求  94
  5.2 驱动机构的工作原理  94-96
  5.3 差动式伸缩栅格的运动学特性  96-102
    5.3.1 差动式伸缩栅格的受力分析  96-98
    5.3.2 差动式伸缩栅格的运动方程  98-99
    5.3.3 差动式伸缩栅格的运动学数值模拟  99-102
  5.4 差动式伸缩栅格模型实验  102-104
    5.4.1 变高度过程的运动学特性  103-104
    5.4.2 变倾斜角过程的运动学特性  104
  5.5 可变高度和倾斜角翼梢小翼的气动收益  104-111
    5.5.1 可变高度和倾斜角翼梢小翼的气动特性数值模拟  104-109
    5.5.2 可变高度和倾斜角翼梢小翼的风洞实验  109-111
  5.6 本章小结  111-113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113-116
  6.1 全文总结  113-114
  6.2 创新与贡献  114
  6.3 存在的问题及研究展望  114-116
参考文献  116-124
致谢  124-125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125

相似论文

  1. 双向预置应力控制焊接变形及热裂纹的机制研究,TG404
  2. 添加剂减阻技术在集中供暖系统中的节能应用,TU995
  3. 堆石混凝土综合性能试验与温度应力研究,TU528
  4.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铁素体连接体材料的性能研究,TM911.4
  5. 鸡奇异变形杆菌和沙门菌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的检测及扩散机制,S858.31
  6. 转基因大豆玉米小麦信息平台建设及转基因大豆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研究,S565.1
  7. 基于激光测距的罐道位移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应用,TN247
  8. 基于混沌时间序列的桥梁变形预测分析,U441
  9. 多次冲击碰撞载荷下T10钢的累积宏观塑性变形及其机理分析,TG142.15
  10. 地表移动变形对建筑物损害评价模型研究,TU746.1
  11. GPS变形监测与在线处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P228.4
  12. 基于粒子群的BP神经网络在大坝变形预测中的应用研究,TV698.1
  13. 酸碱溶液作用下尾矿坝变形机理研究,TV649
  14. 基于支持向量机方法的工程围岩变形预测研究,TV223.1
  15. 《乳房》与《变形记》中异化主题的比较研究,I106
  16. 利用陶瓷抛光废料制备抛光砖的研究,TQ174.6
  17. 带薄壁金属嵌件的手机外壳注塑件翘曲变形分析与研究,TQ320.662
  18. 高功率CO2激光器箱体应力分析及光腔稳定性研究,TN248
  19. 考虑非饱和土效应的基坑与边坡性状研究,TU43
  20. 新型胶束体系流变和减阻性能研究,O648.1
  21. 基于DSP的三相混合式步进电机驱动器,TM383.6

中图分类: > 航空、航天 > 航空 > 飞机构造与设计 > 机翼 > 翼上辅助装置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