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矿山遥感调查的理论及方法研究

作 者: 王少军
导 师: 薛重生
学 校: 中国地质大学
专 业: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关键词: 地学图像识别 综合知识系统 图像信息转换 图像标记属性 综合性图像标志 矿山环境放大效应 矿山灾害影响预测与评价
分类号: X8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27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论文选择中国矿山遥感调查理论与方法研究是国家目标和公务管理平台建设的急需。论文的研究方向是现代遥感高新技术应用理论和技术方法。但从矿山管理的整体性来看,本选题的研究风险性是遥感技术应用与国家法规标准的对接问题。由于中国矿山管理具有部门的多重性和管理上的叠加性,国家—地方—企业三者之间利益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这就给矿山遥感调查与监测派生出更高层次的难题。论文研究试图避开一些政治和法律问题,重点研究中国矿山遥感调查与监测中技术层面的科学问题。本文虽然涉及到国家法律和法规方面的问题,但需要强调的是论文的核心问题属于自然科学领域。矿产资源开发是中国工业化的基础,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是人类历史上参与人口最多、规模最大的工业发展过程。工业化带来的是资源过量消费和环境过度负荷两个问题。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比较混乱、矿山环境破坏十分严重。在1995年、2005年国务院两次下文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整顿工作,国家目标是保持良好的矿产资源开采秩序,减少矿山地质灾害、矿难事件发生。在近十多年来,国土资源部提出并在计划中设立“矿山多目标遥感调查与监测”项目,极力推进空间信息科学在我国矿山管理中的研究和应用。近年来,对地观测技术已经全面应用于地球表层的资源、环境及区域变化的数据获取与监测等领域。遥感信息技术为全球性的整体研究提供最新、最快、最精确的科学数据,为资源环境问题的监督管理提供了空间管理的技术平台。矿山遥感调查与监测的理论及方法就是针对“如何快速、准确、实时地发现违规开采目标和矿山环境问题”而展开的。作者系统总结了多年来在矿山遥感调查与监测工程中的矿山目标图像识别和检测的认知理论、图像理解、地表目标检测与动态变化信息提取、动态目标多层次识别与多时相变化信息拾取等前沿理论与关键技术问题。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图像信息科学理论,研究涉及矿山地质理论、矿山地理理论、矿山生态环境理论、矿山灾害理论等领域。其科学思路是首先基于矿山地质—地理—地貌—生态—环境的信息建立矿山综合知识系统,然后依据综合知识体系构建从图像数据到矿山知识的图像标记转换体系。论文改变了传统的“看图识字”的遥感工作模式,在矿山遥感调查理论研究中,构建创新的知识体系;在图像信息转换方法研究中,构建其关键技术体系。论文基于图像信息转换及尺度转换理论,为矿产行政管理和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提供技术支撑,提出了基于综合知识结构的矿山目标图像标记理论,建立了矿山过程的地质目标—地貌目标—环境目标—矿山建筑物目标—地表人工堆积体目标—矿山污染目标等图像标志及目标拾取的方法体系。基于遥感图像的空间维、光谱维、时间维等多维信息,获取矿山目标图像成分的标记属性。图像标记是最原始的图像属性信息,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需进一步依据综合知识系统和空间结构特征进行知识挖掘处理和图像结构分析,减少图像标记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的非确定性影响,建立服务于科学管理的图像标记属性及矿山执法依据的语义属性。论文基于矿山地理学及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监测的研究框架,依据国土资源部计划项目提出的技术标准,构建了矿山多目标图像识别体系与遥感监测方法体系。包括:(1)矿山目标的标志要素体系:系统研究了矿山地质地貌环境的图像识别的知识体系,如地质结构、岩石光谱、地理区位、生态环境、地表覆被、开采类型、矿山属性、土地类型、水体类型、废渣堆积部位、废渣二次开采利用、坑道类型、矿坑排水范围及水污染类型等;(2)矿山目标的动态监测标志体系:利用多时相图像的光谱差异、形态差异、纹理差异、环境差异、人文差异等变化信息,基于遥感图像的光谱特性、尺度特性、时相变化特性、地理环境特性和交通设施特性等变化信息,实现了对矿山开发环境的动态监测和信息提取;(3)基于层次分析和主组分分析理论,运用图像时空信息重构方法,提取矿山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动态信息。建立了单一时相矿山灾害调查和多时相灾害监测的预测方法;建立了矿山废弃堆积体、泥石流的危险性评价方法;建立了土地恢复现状调查评价方法。对各类动态监测及预测成果进行了现场检测验证。论文分六章,主要内容及章节如下:第一章绪论介绍了论文研究背景,评述了矿山遥感领域的文献,综合了前沿理论和主要研究方法;第二章重点论述了矿山目标图像认识理论及其应用成果;第三章论述矿山遥感图像识别机理和图像理解的各类推理、分析与提取方法;第四章论述了矿山环境效应与图像综合应用方法;第五章论述了矿山环境灾害遥感调查、监测和预报方法;第六章是论文的结论与展望。第二章至第五章为论文的重点和核心,属于作者独立研究成果。主要研究学术成果及创新点如下:1.建立了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矿山目标的图像识别理论体系,对推动矿山多目标遥感调查监测具有实践性意义。基于图像地学信息转换理论,构建了矿山遥感的区域地质地貌图像结构格架、含矿地层与含矿岩体的图像标记属性和综合性图像标志,解决了矿山目标在大区域尺度的空间定位问题;构建了矿山目标(包括矿山开采面、固体废弃物、矿山道路、矿山建筑物类型、选矿设备和尾矿库等)的空间结构要素及其地质地理环境组合信息的图像标记和综合识别标志。对矿山目标的空间定位、采矿权属边界复核及行政执法具有指导意义。2.基于循环经济学理论,引入矿产资源的“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依据矿山废弃物质的闭环流动时空特征,对矿山固体废弃物二次利用问题,提出了我国非常规矿产资源利用和开采的图像识别标志及解译评价方法。3.运用图像光谱维度、时间维度、空间维度及观测方向维度等综合信息,从不同角度建立矿山目标的识别标志及图像解析证据,对快速发现和评价矿山目标及其属性的语义化具有科学意义。本文提出将矿山目标宏观识别法和微观解析分析法相结合,完善了从遥感图像数据到矿山地理环境信息再到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信息工程的图像信息转换的理论方法体系。矿山目标信息来源具有多途径、多重性、非均匀性及非线性特性,基于层次分析和组分分析,对图像多重语义信息进行重构及转换,建立了矿山遥感人机交互式提取模式和流程。时空尺度转换问题也是矿山遥感调查图像认知的基础理论问题,论文就矿山遥感中的尺度效应、尺度转换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4.从矿产资源开采的地理过程及各阶段的地质地理环境效应出发,全面总结了矿山目标的时空演变特征的图像识别过程。论文系统研究了矿山开发过程中,不同类型矿产、开采方式对地形地貌、土壤环境、水环境、生态环境、景观美学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基于“近代人地关系学”理论,系统总结了矿山开发的环境影响因素及其时空耦合效应;提出了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对不同地质地理环境的响应模式的差异性。依据矿山环境效应存在空间上的超越性和时间上的滞后性,创新性地提出了矿山环境破坏的放大效应和延时滞后效应。初步构建了人—矿和谐发展的绿色矿山发展模式。5.在矿山地理学研究框架下,完善了矿山地质环境、生态地理环境、流域污染环境、土地复垦和生态环境恢复的遥感调查评价与监测的知识结构体系和方法体系。应用空间技术研究了赣东北德兴铜矿区固体废弃物产生泥石流可能危害的范围、重金属可能污染的区域;针对赣南定南稀土矿区废弃物相对松散、降雨量丰富的特点,建立了半定量泥石流预测模型,对可能产生泥石流的区位及强度进行预测,预测结果与实际相符合,为政府实施综合治理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由于地理环境复杂、矿产资源类型多样化,地球圈层之间相互干扰,矿山目标分散等原因,基于遥感图像信息的地学图像理解和实际应用还存在着一些理论问题和关键技术问题需要进行探索性研究。(1)对于图像工程的三个层次(图像处理、图像分析和图像理解)的划分、定位与矿山目标识别结合紧密度不够,注重了图像分析和图像理解,图像认知学涉及较少。图像特征提取时从区域地学规律分析多,定量算法的实现较少。在后续研究中需要深化,为图像分析专家寻找新的结合点。(2)矿山环境地学特征复杂,管理上分属于不同职能部门,调查与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全文目录


作者简介  7-8
摘要  8-11
Abstract  11-20
第一章 绪论  20-33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0-23
    1.1.1 研究背景  20-21
    1.1.2 问题的提出  21-22
    1.1.3 研究意义  22-23
  §1.2 国内外矿山开发遥感调查研究现状  23-28
    1.2.1 图像识别理论  23-24
    1.2.2 矿山环境遥感调查理论与方法问题  24-27
    1.2.3 发展趋势  27-28
  §1.3 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  28-33
    1.3.1 研究目标  28
    1.3.2 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  28-31
    1.3.3 本文创新点  31-33
第二章 矿山目标遥感图像认知理论  33-49
  §2.1 遥感图像的认知理论与矿山目标识别  33-36
    2.1.1 遥感图像知觉的产生与图像识别  33-34
    2.1.2 地学目标的自下而上的矿山图像认知过程  34-35
    2.1.3 基于地学综合知识的矿山目标的自上向下的图像认知过程  35-36
  §2.2 矿山目标的自上而下认知过程与矿山目标识别  36-39
    2.2.1 概念驱动(区域构造单元)加工与目标识别的初始分析  36
    2.2.2 赋矿影像地层标记信息与目标微观定位识别  36-38
    2.2.3 含矿岩体影像单元标记信息与目标微观精确定位识别  38-39
  §2.3 矿山目标的空间关联性与目标成分识别  39-43
    2.3.1 矿山开采剥蚀—堆积物地理空间关联识别  39-41
    2.3.2 矿、路及矿山建筑物等目标成分识别  41-42
    2.3.3 砖瓦用粘土“三位一体”图像结构识别模式  42-43
  §2.4 矿山废弃物利用与新矿山目标识别  43-47
    2.4.1 循环经济学与废石、尾砂资源集约化利用  43-44
    2.4.2 矿山循环经济学与新矿山目标识别  44-47
  §2.5 本章小结  47-49
第三章 矿山目标图像识别机理及方法研究  49-75
  §3.1 矿山目标的图像识别机理特征  49-57
    3.1.1 目标的图像光谱特征  49-52
    3.1.2 目标的图像形态特征  52-53
    3.1.3 目标的图像时间特征  53-57
  §3.2 矿山目标遥感识别方法  57-62
    3.2.1 矿产资源分布规律主导因子分析法  57-58
    3.2.2 地理相关分析法  58-59
    3.2.3 色调异常法  59-60
    3.2.4 遥感分层分类法  60-62
  §3.3 矿山目标的图像知识构成及交互式推理方法  62-64
    3.3.1 多重地学信息支撑的对比分析法  62-63
    3.3.2 多信息相互激活与矿山开采要素配置分析法  63-64
    3.3.3 基于地球科学理论知识系统的综合推理方法  64
  §3.4 矿山目标遥感图像识别标志及差异性  64-68
    3.4.1 矿山目标遥感解译标志  65-67
    3.4.2 矿山图像解译标志的差异性  67-68
  §3.5 矿山开发目标提取的尺度机理  68-71
    3.5.1 不同专业对“尺度”的理解  68-69
    3.5.2 尺度在矿山目标遥感检测中的表现  69-71
  §3.6 矿山开发信息遥感提取方法体系初步研究  71-72
    3.6.1 矿山开发过程分析与矿山目标遥感  71-72
    3.6.2 综合知识性标志与信息提取  72
    3.6.3 多目标成分图型识别  72
  §3.7 湖北省矿山开发信息提取实证分析  72-73
  §3.8 本章小结  73-75
第四章 矿山开采环境效应综合研究  75-95
  §4.1 矿业活动环境效应及分异性  75-83
    4.1.1 不同类型矿业活动对地形地貌破坏方式差异性  75-78
    4.1.2 不同地理环境下的矿业活动对土壤环境影响形式  78-79
    4.1.3 矿业活动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及识别  79-80
    4.1.4 矿业活动的生态环境效应差异性分析  80-81
    4.1.5 矿业活动对景观美学的影响  81-83
  §4.2 矿山地质灾害对不同地质地理背景的差异性响应  83-85
    4.2.1 不同地质背景下矿山地质灾害发生的差异性  83-84
    4.2.2 不同地理环境下矿山地质灾害表现的差异性  84-85
  §4.3 矿山开采的环境后效应  85-88
    4.3.1 放大效应  85-87
    4.3.2 滞后延时性  87-88
  §4.4 人—矿和谐发展的绿色矿山模式  88-94
    4.4.1 矿山环境体系划分  89-91
    4.4.2 矿业城市的环境问题  91-92
    4.4.3 构建人—矿和谐发展的绿色矿山模式  92-94
  §4.5 本章小结  94-95
第五章 矿山环境遥感调查及预测方法研究  95-114
  §5.1 矿山地质环境遥感调查  95-99
    5.1.1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相关调查监测技术  95-96
    5.1.2 单一时相的矿山地质灾害遥感调查  96-98
    5.1.3 多时相的矿山地质灾害调查与监测  98-99
  §5.2 基于空间信息技术的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方法研究  99-107
    5.2.1 德兴富家坞铜矿固体废弃物危险性分析  99-103
    5.2.2 赣南定南稀土矿区泥石流危险性评价  103-107
  §5.3 矿山土地治理恢复遥感分析与监测  107-112
    5.3.1 土地复垦可行性的遥感调查与评价  108-110
    5.3.2 土地损毁现状图像解译及土地复垦监测  110-112
  §5.4 本章小结  112-114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114-117
  §6.1 主要研究成果及创新点  114-116
  §6.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与展望  116-117
致谢  117-118
主要参考文献  118-123

相似论文

  1. 潞安矿区煤炭开采对地质环境影响的研究,X82
  2. 吉林省东晋煤矿生态环境评估与恢复方案设计研究,X82
  3. 乌努格吐山铜钼矿区环境评价与生态修复研究,X82
  4. 化工园区规划环境风险评价方法与风险管理研究,X82
  5. 矿产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以雅砻江流域九龙段为例,X82
  6. 城市低碳生态交通系统综合评价体系研究,X82
  7.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及综合治理研究-以安徽环山某生产矿山为例,X82
  8. 石油开采区多环芳烃多介质环境行为及其生态风险研究,X82
  9. 重污染行业环境绩效评价研究-基于分行业统计数据分析,X82
  10. 葫芦岛杨家杖子地区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X82
  11. 油页岩原位热解的地表生态环境影响对策研究,X82
  12. 我国低碳校园园区评价与建设研究,X82
  13. 考虑温室气体排放的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研究,X82
  14. MMA装置环境风险和环境安全研究,X82
  15. 荒漠戈壁区光伏电站建设的环境效应分析-以酒泉市东洞滩百万千瓦光伏示范基地为例,X82
  16. 水泥企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X82
  17. 合成氨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研究-以鄂尔多斯市某合成氨项目为例,X82
  18. 青海省木里煤田江仓矿区地质生态环境风险评价,X82
  19. 公路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与量化模型综合评价,X82
  20. 大型爆炸焊接场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X82
  21. 规模化养殖场两种粪便处理系统环境影响生命周期评价,X82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 > 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