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济南市南部山区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作 者: 刘沙
导 师: 孙希华
学 校: 山东师范大学
专 业: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关键词: 济南市南部山区 土地利用 PSR模型 生态安全
分类号: X82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4年
下 载: 1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也空前增强,相应地人类也不断破坏生态环境,导致人类生存环境恶化和经济损失,生态安全问题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并且生态安全研究已成为一个热点课题。本文通过分析济南市南部山区土地利用变化特点,并结合研究区的实际情况,分析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通过PSR(Pressure―State―Response,压力—状态—响应)模型,依据科学性原则,构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直线型无量纲化方法对各评价指标进行数据标准化处理,利用熵权法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利用几何平均法计算研究区各乡镇的生态安全指数,并对2010年济南市南部山区及所属10个乡镇进行了生态安全评价,揭示了济南市南部山区生态安全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把济南市南部山区的10个乡镇按资源环境压力指数大小分成5级:很大、较大、一般、较小、很小。研究结果表明:十六里河和崮云湖办事处的压力指数分别为0.4301和0.4496,压力表征状态为很大;万德镇的压力指数为0.5465,压力表征状态为较大;党家庄镇、仲宫镇、柳埠镇、张夏镇和五峰山办事处的压力指数分别为0.6192、0.5610、0.6422、0.5701和0.5722,压力表征状态为一般;锦绣川乡的压力指数为0.6863,压力表征状态为较小;高而乡的压力指数为0.7670,压力表征状态为很小。(2)把济南市南部山区的10个乡镇按资源环境状态指数大小分成5级:较差、一般、较好、良好、理想。研究结果表明:五峰山办事处和张夏镇的状态指数为0.3379和0.3382,状态表征为较差;万德镇的状态指数为0.3622,状态表征为一般;锦绣川乡、柳埠镇和高而乡的状态指数分别为0.4380、0.4133和0.4042,状态表征为较好;党家庄镇、崮云湖办事处和仲宫镇的状态指数分别为0.4715、0.4981和0.4953,状态表征为良好;十六里河的状态指数为0.7219,状态表征为理想。(3)把济南市南部山区的10个乡镇按人文环境响应指数大小分成4级:不显著、较显著、显著、很显著。研究结果表明:崮云湖办事处、五峰山办事处、张夏镇和万德镇的响应指数分别为0.0151、0.0241、0.0117和0.0623,响应表征为不显著;党家庄镇和十六里河的响应指数分别为0.5656和0.5771,响应表征为较显著;锦绣川乡、柳埠镇和高而乡的响应指数分别为0.7760、0.7904和0.7749,响应表征为显著;仲宫镇的响应指数为0.8692,响应表征为很显著。(4)济南市南部山区的生态安全水平区域差异明显,区域内各个乡镇的生态安全状态属于安全、较安全、临界安全和不安全四级。结果表明:崮云湖办事处、五峰山办事处和张夏镇的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分别为0.1501、0.1669和0.1313,生态安全水平为不安全;万德镇的生态安全综合指数为0.2310,生态安全水平为临界安全;党家庄镇、十六里河和柳埠镇的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分别为0.5486、0.5638和0.5942,生态安全水平为较安全;仲宫镇、高而乡和锦绣川乡的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分别为0.6228、0.6217和0.6156,生态安全水平为安全。济南市南部山区的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平均值为0.4246,生态安全水平属于较安全,即土地生态系统受到轻微破坏,但服务功能和结构尚好,受干扰后的自我修复能力较强。其中,仲宫镇的生态安全综合指数最大,为0.6228,相对其他乡镇来说生态安全水平较好;张夏镇的生态安全指数最小,为0.1313,相对其他乡镇来说生态安全水平较差。最后,根据济南市南部山区的实际情况,以及相关政府部门的政策法规,提出了加强济南市南部山区生态安全的对策。

全文目录


目录  4-7
中文摘要  7-9
Abstract  9-12
1 引言  12-23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13
    1.1.1 研究背景  12
    1.1.2 研究意义  12-13
  1.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13-17
    1.2.1 相关概念  13-14
    1.2.2 理论基础  14-17
      1.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14-15
      1.2.2.2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理论  15
      1.2.2.3 系统理论  15-16
      1.2.2.4 人地关系协调理论  16-17
  1.3 国内外生态安全评价研究进展  17-19
    1.3.1 国外生态安全评价研究进展  17-18
    1.3.2 国内生态安全评价研究进展  18-19
  1.4 研究内容  19-20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0-23
    1.5.1 研究方法  20-21
    1.5.2 技术路线  21-23
2 研究区概况  23-28
  2.1 研究区范围  23
  2.2 自然环境概况  23-26
    2.2.1 地质  23-24
    2.2.2 地貌  24-25
    2.2.3 气候  25
    2.2.4 土壤与植被  25-26
    2.2.5 河流水系  26
  2.3 社会经济概况  26-28
3 数据源和数据处理  28-34
  3.1 数据源  28
    3.1.1 遥感数据  28
    3.1.2 非遥感数据  28
  3.2 软件平台  28-29
  3.3 数据处理  29-30
    3.3.1 几何校正  29-30
    3.3.2 图像裁剪  30
  3.4 遥感数据解译  30-34
    3.4.1 建立遥感解译标志  30-31
    3.4.2 遥感解译方法  31-34
4 济南市南部山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  34-41
  4.1 土地利用类型时间变化分析  34-35
  4.2 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率分析  35-36
  4.3 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变化分析  36-40
  4.4 土地利用现状存在的问题  40-41
5 济南市南部山区生态安全评价  41-58
  5.1 生态安全指标选取的原则  41-42
  5.2 生态安全评价指标的建立  42-45
    5.2.1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42-43
    5.2.2 资源环境压力指标  43-44
    5.2.3 资源环境状态指标  44
    5.2.4 人文环境响应指标  44-45
  5.3 生态安全评价方法  45-50
    5.3.1 数据标准化处理  45-47
    5.3.2 指标权重的确定  47-49
    5.3.3 生态安全综合指数  49-50
  5.4 生态安全评价与分析  50-58
    5.4.1 资源环境压力指数评价  50-52
    5.4.2 资源环境状态指数评价  52-53
    5.4.3 人文环境响应指数评价  53-55
    5.4.4 生态安全综合指数等级划分  55
    5.4.5 生态安全综合指数空间分析  55-58
6 济南市南部山区加强生态安全对策分析  58-63
  6.1 建设生态功能保护区  58
  6.2 打造生态型产业体系  58-59
  6.3 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  59
  6.4 加强自然灾害预防  59-60
  6.5 严格实施规划管制  60-61
  6.6 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61-63
7 结论与讨论  63-66
  7.1 结论  63-65
  7.2 讨论  65-66
参考文献  66-69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课题  69-70
致谢  70

相似论文

  1. 广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问题与对策研究,F301
  2.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方法综合应用研究,X826
  3.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X826
  4. 洛阳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研究,X171
  5. 福建省土地利用生态安全评价,X826
  6. 太湖流域土地利用水污染效应评价与预警系统研究,X52
  7. 基于非点源污染控制的土地利用优化途径研究,X24
  8. 基于尺度转换提高MODIS影像耕地解译精度的方法研究,S127
  9. 高分辨率SAR影像裸土信息提取及土壤含水量反演初探,S152.7
  10. 基于土地环境与生态安全的土地利用对策研究,F301.2
  11. 基于CA-Markov模型的城市扩展及预测模拟研究,TU984
  12. 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生态安全问题研究,X2
  13. 论俄罗斯生态安全立法的发展,DD912.6
  14. 两家子灌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效益分析,F301
  15. 基于水资源安全的台上镇土地利用管理,F301
  16. 基于3S技术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X826
  17. 吉林市土地利用生态足迹分析及在土地环境评价中的应用,X825
  18. 基于土地利用的地下水资源动态空间结构研究,P641.8
  19. 山东省典型区域农田用地重金属污染现状及评价,X825
  20. 昆明市区周边近三十年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F301
  21. 苏北滨海湿地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安全动态分析,X171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 > 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 > 生物评价、生态评价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