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4300轧机主传动系统动态特性分析

作 者: 董振华
导 师: 史荣
学 校: 燕山大学
专 业: 机械设计及理论
关键词: 轧机主传动系统 扭振 固有特性 间隙 万向节
分类号: TG33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首秦4300mm中厚板轧机,投产以来承担了大量的中厚板生产任务,为首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然而,由于中厚板轧机属于重载设备,在轧制过程中承受较大载荷与冲击,会引起设备零部件的过早失效,如轧机传动系统的十字轴式万向接轴与过渡轴曾出现断裂事故,影响了生产,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掌握轧机轧制过程中的扭矩分布,探讨接轴断裂原因,本文对轧机主传动系统的动态特性进行了理论研究与试验研究,以便对轧机扭矩工况做出正确判断,为开发新产品、挖掘设备潜能、指导设备维护提供依据。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依据系统动力学理论,建立了4300主传动系统的力学模型,列出了动力学方程,得出了传动系统的固有频率和主振型。(2)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十字万向节进行了动态特性仿真,得出了叉头和十字轴的最大等效应力及其分布;通过现场测试,得到了十字轴的应力谱,对万向节十字轴进行了寿命预估。(3)利用Adams软件对传动系统进行了动力学仿真,研究了含间隙传动系统在咬钢过程中扭矩放大系数的变化。由此得出单间隙、多间隙及间隙量大小对传动系统的动态特性的影响。(4)对轧机主传动系统进行了多点扭矩跟踪测试,得到了生产过程中轧机扭矩的最大值与平均水平、扭矩放大倍数分布;给出了轧机扭振的频谱特性,分析了产生扭振的原因;对应力测点的应力水平进行了评价,为十字接轴的有限元力学分析提供了依据。本文从动态角度对4300轧机主传动系统进行分析计算和实验测试,可以为轧机传动系统的动态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并为维修部门提供技术参考。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11
第1章 绪论  11-17
  1.1 课题概述  11-13
    1.1.1 课题背景  11-12
    1.1.2 课题来源  12-13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5
  1.3 课题主要内容及意义  15-17
第2章 轧机主传动系统固有特性分析  17-32
  2.1 计算传动系统固有特性的意义  17
  2.2 4300 轧机主传动系统简介  17-18
  2.3 轧机传动系统线性力学模型  18-20
    2.3.1 力学模型简化准则  18
    2.3.2 力学模型的简化方法  18-20
  2.4 力学模型动力学参数的计算  20-27
    2.4.1 转动惯量的计算  20-22
    2.4.2 扭转刚度的计算  22-23
    2.4.3 转动惯量和扭转刚度的求解  23-27
  2.5 数学模型的计算  27-28
  2.6 传动系统固有频率和主振型  28-31
    2.6.1 固有频率和主振型的计算  28-29
    2.6.2 固有特性计算结果分析  29-31
  2.7 本章小结  31-32
第3章 万向节有限元分析及疲劳寿命计算  32-45
  3.1 万向节有限元分析  32-38
    3.1.1 万向节叉头三维模型的建立  32-33
    3.1.2 有限元模型  33-34
    3.1.3 有限元仿真的边界条件  34-35
    3.1.4 万向节叉头计算结果  35-37
    3.1.5 万向节十字轴计算结果  37-38
  3.2 万向节材料力学性能  38
  3.3 万向节疲劳分析  38-44
    3.3.1 疲劳分析的基本概念  38-40
    3.3.2 疲劳分析的基本过程  40-44
  3.4 本章小结  44-45
第4章 基于 Adams 对含间隙轧机传动系统的扭振分析  45-59
  4.1 传动系统间隙打开的原因  45-46
  4.2 间隙碰撞模型的创建方法  46-47
  4.3 等效阻尼模型  47-51
    4.3.1 法向接触力模型  48-49
    4.3.2 切向力模型  49-50
    4.3.3 含间隙机构的动力学方程  50-51
  4.4 Adams 仿真模型及参数设置  51-53
    4.4.1 Adams 仿真模型  51-52
    4.4.2 Impact 参数设置  52
    4.4.3 边界条件的设置  52-53
  4.5 间隙位置对轧机主传动系统 TAF 值的影响  53-58
    4.5.1 咬钢冲击载荷对含单间隙传动系统的影响  53-55
    4.5.2 咬钢冲击载荷对含多间隙传动系统的影响  55-56
    4.5.3 间隙大小对轧机主传动系统 TAF 值的影响  56-57
    4.5.4 间隙对上下传动系统的 TAF 值的影响情况比较  57-58
  4.6 本章小结  58-59
第5章 轧机主传动系统扭矩测试实验  59-78
  5.1 4300 轧机主传动系统基本参数  59-60
  5.2 测试内容和目的  60-61
  5.3 实验设计  61-66
    5.3.1 实验方案  61
    5.3.2 测点的布置  61-62
    5.3.3 试件选取  62-63
    5.3.4 贴片  63-64
    5.3.5 信号的传输  64-65
    5.3.6 测试系统的校准  65-66
  5.4 扭矩的计算原理  66-67
  5.5 实验结果  67-76
    5.5.1 扭矩时域波形  67-69
    5.5.2 实测扭矩的统计分析  69-74
    5.5.3 扭振信号频谱分析  74-76
  5.6 应力测点实测结果分析  76
  5.7 本章小结  76-78
结论  78-79
参考文献  79-8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83-84
致谢  84-85
作者简介  85

相似论文

  1. 变轴向间隙对采用直、弯静叶压气机性能影响的数值研究,TH45
  2. 考虑齿轮变刚度的轧机主传动系统动力学研究,TH113
  3. 草鱼复合养殖系统沉积物—水界面碳、氮、磷动态变化的初步研究,X52
  4. 球笼万向节外套滚道节圆直径自动检测技术研究,TG80
  5. 特高压交直流输电系统的绝缘配合,TM853
  6. 球笼式等速万向节轴向间隙与圆周间隙的分析与研究,U463.2
  7. 城市互通立交通行能力研究,U491
  8. 用于传感器铆接安装的自动化加工装备研制,U468.22
  9. 正整数集合的密度,O156
  10. 气流力作用下的转子动力学特性研究,TH113
  11. 紫外线辐射对棒—板短空气间隙放电影响的研究,O434.2
  12. 向量优化问题解的稳定性和存在性研究,O177
  13. 降雨对棒—板短空气间隙直流放电影响的仿真及试验研究,TM85
  14. 车辆传动系扭转振动研究,U463.2
  15. 新型扭振减振器有限元分析及仿真优化研究,U463.2
  16. 基于LabWindows/CVI的车辆制动器间隙监测系统的研究,U463.5
  17. 血泵大间隙磁力传动系统磁力矩相位角及电磁体温升研究,R318.01
  18. 拔除第一恒磨牙正畸病例的初步临床分析,R783.5
  19. 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疾病严重程度,腹腔间隔室综合征和预后评估的研究,R576
  20. 不同类型CagA~+H.pylori对GES-1细胞Cx32、Cx43mRNA表达的影响及机制初探,R346
  21. 基于最小包围盒及自适应聚类的三维R~*-树索引结构,TP311.12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 金属压力加工 > 轧制 > 轧钢机械设备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