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电化学处理焦油深加工废水资源化研究及应用

作 者: 程子洪
导 师: 高占先
学 校: 大连理工大学
专 业: 有机化学
关键词: 焦油深加工废水 耦合产氢 电化学氧化 吸附 资源化
分类号: X784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5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煤是我国的基础能源,在发电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粉煤灰废弃物;现代煤化工生产过程也产生大量有毒有害废水。资源化处理作为废物处理的有效策略,可降低废物排放带来的污染,同时回收其中的资源。本文针对煤化工生产中产生的焦油深加工有机废水,建立电化学氧化耦合产氢新体系,处理废水同时回收氢气,研究有机物降解耦合产氢机制,以期强化有机物处理能力并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创新性地提出煤发电厂产生的高铝粉煤灰和生物质等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新途径,即通过吸附过渡金属离子后直接制备复合催化剂强化焦油深加工废水电化学氧化处理,实现低成本“以废治废”的目的。本论文主要研究的内容和结果如下:首先,通过新体系中进行苯酚电化学氧化降解耦合产氢的实验结果表明,新体系中收集氢气浓度大于98%,且苯酚类有机物存在会增大产氢量;苯酚降解满足一级动力学方程。3V电压时,苯酚降解、COD去除、产氢量、动力学、有机物降解电流效率(ICECOD)、能量效率以及有机物转化产氧(YH2)都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结合LC-MS和UV对三个阶段进行了深入探讨。每个阶段COD去除动力学都可以用一级动力学方程描述,动力学常数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分别为1.86,4.11和7.77×10-3h-1。阳极区ICECOD在前两阶段先从0.326缓慢升高到0.357再快速升高到0.471,到第三阶段急剧下降到0.018。阴极区YH2在第一阶段从2.629L H2/g COD增大至3.168LH2/g COD,随之在第二阶段降低到2.416LH2/gCOD。增大电解电压可以提高苯酚降解和COD的去除速率,同时增大产氢量和产氢速率,但ICECOD、YH2以及氢气能量效率都随之下降。另一方而,利用准格尔地区的高铝粉煤灰和北方的松木粉吸附净化含有过渡金属的废水。表征结果表明高铝粉煤灰(FA-A)的主要成分为SiO2和Al2O3(>50%),具有很高的化学和热稳定性;松木粉生物质(SD-C)的主要成分为C、N、O,利于过渡金属离子的吸附。利用FA-A和SD-C吸附过渡金属镍离子的研究结果表明,FA-A和改性后的SD-C对镍离子的吸附量受pH的影响较小;吸附量随初始浓度的升高而升高,随投加量的增大而降低;FA-A和SD-C对镍离子的吸附分别符合Langmuir和Langmuir-Freundlich等温模型和二级吸附动力学;吸附过程的初期是由外部传质和内部扩散控制。第三,利用吸附过渡金属离子后的FA-A和SD-C直接制备催化剂及其在电化学氧化中应用研究结果表明,FA-A具有化学稳定性和铝含最高特性可作为载体,SD-C作为致止孔剂可以制备复合催化剂并增大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复合催化剂的加入将COD去除率从30%提高到近60%;高浓度苯酚电催化氧化降解耦合产氢过程中,复合催化剂的加入将降解时间从504h缩短至144h, COD去除率接近100%,产氢速率提高了近10倍;与未添加复合催化剂结果相比,增大电压和添加复合催化剂都可强化有机物的去除和产氢,但从电流效率和能耗上考虑,加入催化剂进行电催化氧化更合适;复合催化剂条件下,苯酚的降解机理主要是氧化/催化降解,同时还有一定的吸附/电吸附作用。因此可以看出,FA-A和SD-C废弃物吸附过渡金属离子后可以直接制备催化剂应用到有机物电化学氧化降解过程中,实现以废治废、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最后,根据苯酚的降解历程,从能耗、效率和经济性角度确定利用电化学将有机物进行开环氧化,并与生化和深度处理组合处理焦油深加工废水;将复合催化剂电化学氧化处理应用到实际焦油深加工废水处理工艺中,作为预处理过程可以有效地降低废水中的有机物,出水COD浓度降低至1000mg/L,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工艺最终出水回用到生产中,实现废水废弃物的资源化再利用;对电催化氧化工序的技术经济性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不同中间产物COD和化学潜能。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8
目录  8-12
CONTENTS  12-15
图表目录  15-19
主要符号表  19-21
1 绪论  21-49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21-22
  1.2 煤化工废水来源及危害  22-23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  23-43
    1.3.1 电化学氧化技术  23-31
    1.3.2 电催化氧化技术  31-37
    1.3.3 吸附法  37-41
    1.3.4 其他技术  41-43
  1.4 电化学氧化降解有机废水耦合产氢  43-46
  1.5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思路  46-49
    1.5.1 本论文的选题  46
    1.5.2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思路  46-49
2 苯酚电化学氧化降解耦合产氢特性研究  49-77
  2.1 引言  49
  2.2 实验方法  49-53
    2.2.1 实验材料  49-50
    2.2.2 实验仪器  50-51
    2.2.3 实验方法  51-53
  2.3 不同结构电化学氧化装置中苯酚电化学氧化降解耦合产氢特性  53-54
  2.4 苯酚电化学氧化降解同时产氢特性研究  54-60
    2.4.1 不同初始浓度苯酚COD的去除  54-55
    2.4.2 苯酚电化学氧化降解UV谱图  55-56
    2.4.3 不同电压条件下苯酚电化学氧化降解耦合产氢  56-57
    2.4.4 能量效率  57-58
    2.4.5 电解过程pH和ORP变化  58-59
    2.4.6 COD去除动力学研究  59-60
  2.5 不同支持电解质条件下苯酚电化学氧化降解耦合产氢特性  60-63
    2.5.1 COD去除  60-61
    2.5.2 产氢量  61-62
    2.5.3 能量效率  62-63
    2.5.4 电解过程pH变化  63
  2.6 高浓度苯酚电化学氧化耦合产氢特性研究  63-71
    2.6.1 阳极区苯酚降解和COD去除  64-66
    2.6.2 阳极区COD去除动力学  66-67
    2.6.3 阳极区COD去除电流效率ICE_(COD)  67-68
    2.6.4 阴极区产氢量动力学  68-69
    2.6.5 阴极区氢气能量效率  69
    2.6.6 阳极区与阴极区间COD耦合产氢Y_(H2)  69-71
  2.7 不同电压下高浓度苯酚电化学氧化降解特性研究  71-74
    2.7.1 5V电压下高浓度苯酚电化学氧化降解耦合产氢特性  71-73
    2.7.2 10V电压下高浓度苯酚电化学氧化降解耦合产氢特性  73-74
  2.8 本章小结  74-77
3 高铝粉煤灰(FA-A)及生物质吸附过渡金属离子特性研究  77-100
  3.1 引言  77
  3.2 实验方法  77-79
    3.2.1 实验材料  77
    3.2.2 实验仪器  77-78
    3.2.3 实验方法  78-79
  3.3 FA-A吸附Ni~(2+)离子的研究  79-89
    3.3.1 FA-A的来源及表征  79-81
    3.3.2 pH对FA-A吸附镍离子的影响  81-82
    3.3.3 初始浓度对FA-A吸附镍离子的影响  82
    3.3.4 离子强度对FA-A吸附镍离子的影响  82-83
    3.3.5 FA-A吸附Ni~(2+)离子吸附等温模型  83-86
    3.3.6 FA-A吸附Ni~(2+)离子动力学特性研究  86-89
  3.4 生物质吸附Ni~(2+)特性研究  89-96
    3.4.1 木粉(SD-C)与壳聚糖(CS)的来源与改性  89-90
    3.4.2 MSD-C和MCS的表征  90-92
    3.4.3 离子强度对MSD-C和MCS吸附Ni~(2+)的影响  92
    3.4.4 pH对MSD-C和MCS吸附Ni~(2+)的影响  92-93
    3.4.5 吸附剂投加量对MSD-C和MCS吸附Ni~(2+)的影响  93-94
    3.4.6 MSD-C和MCS吸附Ni~(2+)的吸附等温模型研究  94
    3.4.7 吸附动力学研究  94-96
  3.5 生物质对其他离子的吸附性能  96-98
    3.5.1 CS对Cu~(2+)吸附  96-97
    3.5.2 MSD-C吸附其他离子的对比  97-98
  3.6 本章小结  98-100
4 FA-A/SD-C复合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电催化氧化中的应用研究  100-113
  4.1 引言  100-101
  4.2 实验方法  101-102
    4.2.1 实验材料  101
    4.2.2 实验仪器  101
    4.2.3 实验方法  101-102
  4.3 FA-A/SD-C复合催化剂在电化学氧化耦合产氢中应用研究  102-107
    4.3.1 催化剂的制备  102-103
    4.3.2 催化剂的表征  103-106
    4.3.3 FA-A/SD-C复合催化剂对电化学氧化降解苯酚的影响  106-107
  4.4 高浓度苯酚电催化氧化降解耦合产氢特性研究  107-112
    4.4.1 COD去除和产氢量  107-109
    4.4.2 阳极区ICE_(COD)和动力学研究  109-110
    4.4.3 机理研究  110-112
  4.5 本章小结  112-113
5 复合催化剂在焦油深加工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113-122
  5.1 引言  113
  5.2 苯酚氧化历程探讨与焦油深加工废水处理设计思路  113-114
  5.3 复合催化剂在电化学处理焦油深加工废水中的应用  114-118
    5.3.1 工艺流程及说明  115-116
    5.3.2 带控制点的设备连接图  116-117
    5.3.3 现场运行结果  117-118
  5.4 焦油深加工废水处理电催化工序的成本及技术经济性分析  118-119
  5.5 有机物降解化学潜能与电化学氧化降解过程氢能分析  119-121
  5.6 小结  121-122
6 结论与展望  122-125
参考文献  125-136
致谢  136-137
作者简介  137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137-140

相似论文

  1. 二甲醚在Pt低指数晶面吸附的密度泛函研究,O485
  2. 基于酚醛树脂活性炭的制备及负载TiO2吸附—光催化性能,TQ424.19
  3. 不同原料烟熏液的制备、精制及灌肠液熏工艺的研究,TS251.65
  4. Fe,V共掺杂TiO2催化剂的合成、表征及其性能研究,O614.411
  5. 铁尾矿砂混凝土的配制与应用研究,TU528
  6. 三峡库区水环境中营养盐磷分布规律的数值研究,X832
  7. (羟基)氧化铁的制备研究及在饮用水中除砷的应用,O614.811
  8. 芴甲氧羰基-D-色氨酸及D-苯丙氨酸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分离性能研究,O631.3
  9. 微氧条件下密闭电石炉尾气中COS气体吸附净化研究,X781
  10. 烟杆基活性炭制备及对低浓度磷化氢吸附净化研究,X712
  11. LDH和Mg/Al/Fe-Mt对水中磷、铬的吸附效果研究,X703
  12. 玉米挥发性物质提取方法优化设计与应用,S513
  13.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O611.4
  14. 温州市生猪排泄物资源化利用探究,X713
  15. 蔬菜地土壤磷素累积特征及淋失风险研究,S63
  16. GNS/MnO2吸附剂去除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实验研究,X703
  17. 改性活性炭吸附染料及稻壳基活性炭吸附重金属研究,X703
  18. 三聚氰胺单克隆抗体制备及间接竞争ELISA方法的初步建立,S859.84
  19. 含羧基侧基聚芳醚砜酮及环氧化改性研究,O631.3
  20. 煤矿矿井水回用处理工程设计,X752
  21. Ir表面上NH3催化分解与氧化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X131.1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 化学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 燃料化学工业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