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反应性相容剂制备及其对聚丙烯/聚苯乙烯共混增容研究

作 者: 李浩
导 师: 张先明
学 校: 浙江理工大学
专 业: 材料加工工程
关键词: 聚丙烯接枝 苯乙烯共聚 异氰酸酯 氨基聚丙烯 反应相容共混
分类号: TQ320.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4年
下 载: 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通过两种或多种已有聚合物的混合而得到物理性能互补的高分子材料是聚合物工业中简单通用的方法。但是大多数的聚合物之间都是互不相容的,通过简单的机械混合很难获得高性能的聚合物共混材料,因此需要在共混过程中加入或生成相容剂,降低不相容聚合物间的界面张力以改善共混物的相容性。其中,反应型相容剂可以使聚合物在混合的过程原位生成接枝、嵌段或交联聚合物而备受关注。异氰酸酯和氨基都是极性官能团,它们之间的反应比较活泼,可以作为反应型相容剂用于不相容聚合物的共混相容研究。本文制备了异氰酸酯和氨基功能化聚丙烯和聚苯乙烯反应型相容剂,并应用于PP/PS共混相容体系。研究不同的反应条件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对此类相容剂的相容效果进行探讨,以期为反应型相容剂及聚丙烯/聚苯乙烯共混体系的相容研究提供参考。用溶剂热法将含有异氰酸根官能团(-NCO)的极性单体3-异丙烯基-α,α′-二甲基苄基-异氰酸酯(TMI)和含氨基保护官能团的单体{1-甲基-1[3-(1-甲基乙烯基)苯基]乙基}-氨基甲酸1,1-二甲基乙酯(TMITBC)引入聚丙烯(PP),对其进行功能化接枝改性。成功制备了含异氰酸酯和氨基功能化聚丙烯,并对不同反应条件下所得产物的性能进行研究。对异氰酸根功能化聚丙烯的研究结果表明:将异氰酸酯官能团成功地引入到PP主链上,苯乙烯(St)作为共单体能有效提高TMI的接枝率并抑制PP的降解。接枝率随TMI、St含量及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随引发剂(DCP)含量的增加先增加而后趋于稳定。随TMI、St含量的增加,接枝聚合物的粘度不断增大,而DCP含量的增加则会降低接枝聚合物的粘度。接枝改性后的PP相比于纯PP结晶温度有所升高,熔融温度有所降低。对氨基功能化聚丙烯的研究结果表明:在高温高压条件下,TMITBC单体成功引入到PP主链上,脱保护反应后得到侧链上含有氨基官能团的聚丙烯改性聚合物;单体用量对PP接枝反应影响较大,随着TMITBC含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产物的粘度比纯PP低,且随TMITBC含量的增大而不断降低,而氨化后粘度又有所增加;接枝产物的熔点比纯PP低,结晶温度比纯PP高。将相同的单体TMI/TMITBC与苯乙烯在高压反应釜中共聚,制备了含异氰酸酯和氨基功能化聚苯乙烯。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波谱(1H-NMR)对制备的产物进行组分分析,结果证实了单体与苯乙烯间发生了共聚反应,得到了所需的产物。通过凝胶渗透色谱(GPC)结合FTIR分析产物的组成分布,结果表明:随单体含量的增加,产物的共聚百分含量增大,每个分子链上的官能团含量增多。流变分析的结果表明:P(St-co-TMITBC)和PS-co-NH2的储能模量、损耗模量和复数粘度在低频都有所增加。将合成的聚丙烯和聚苯乙烯相容剂用于PP/PS共混相容研究。通过对PP/PS共混物相形态、流变性能、动态热力学性能(DMA)、熔融和结晶温度的变化分析共混相容效果。用扫描电镜对共混物断面形貌观察表明:相容剂可以明显提高PP/PS共混的相容性,加入相容剂之后,分散相的粒径明显变小,且分布更加均匀,呈现一定的相容性。流变分析发现:添加了相容剂之后PP/PS共混物的粘度提高,储存模量,损耗模量也比空白组的大,共混材料的可加工性能得到了提升。DMA测试结果显示:加入相容剂能有效改善两混合组分的相容性,使得共混材料的综合性能变优。DSC测试分析显示:共混相容对PP结晶温度以及熔融温度影响较小,共混对PP的加工性能影响较小。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4
第一章 绪论  14-23
  1.1 引言  14
  1.2 聚合物相容研究  14-16
  1.3 相容剂研究概况  16-19
    1.3.1 相容剂的作用原理  16
    1.3.2 相容剂的种类  16-19
      1.3.2.1 反应型相容  16-19
  1.4 PP/PS 共混相容研究  19-20
  1.5 课题的提出  20-23
    1.5.1 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1
    1.5.2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21-22
    1.5.3 论文的创新点  22-23
第二章 异氰酸酯及氨基功能化聚丙烯的制备  23-40
  2.1 引言  23
  2.2 实验部分  23-26
    2.2.1 实验原料  23
    2.2.2 主要实验设备  23-24
    2.2.3 功能化聚丙烯的制备  24-25
      2.2.3.1 异氰酸酯功能化聚丙烯的制备  24
      2.2.3.2 氨基功能化聚丙烯的制备  24-25
    2.2.4 功能化聚丙烯的分析方法  25-26
  2.3 聚丙烯的异氰酸酯功能化  26-34
    2.3.1 PP-g-(St-TMI)的红外分析  26-27
    2.3.2 PP-g-(St-TMI)接枝率的测定  27
    2.3.3 反应条件对 PP-g-(St-TMI)的接枝率的影响  27-31
      2.3.3.1 TMI 用量对接枝反应的影响  27-28
      2.3.3.2 DCP 用量对接枝反应的影响  28-29
      2.3.3.3 St 用量对接枝反应的影响  29-30
      2.3.3.4 反应温度对接枝反应的影响  30
      2.3.3.5 反应时间对接枝反应的影响  30-31
    2.3.4 反应条件对 PP-g-(St-TMI)的流变性能的影响  31-33
      2.3.4.1 TMI 用量对流变性能的影响  31-32
      2.3.4.2 DCP 用量对流变性能的影响  32-33
      2.3.4.3 St 用量对流变性能的影响  33
    2.3.5 反应条件对 PP-g-(St-TMI)的结晶和熔融温度的影响  33-34
  2.4 聚丙烯的氨基功能化  34-39
    2.4.1 PP-g-(St-TMITBC)及 PP-g-NH2的红外分析  34-35
    2.4.2 PP-g-(St-TMI)接枝率的测定  35-36
    2.4.3 单体用量对 PP-g-(St-TMITBC)的接枝率的影响  36
    2.4.4 TMITBC 用量对 PP-g-(St-TMITBC)及 PP-g-NH2流变性能的影响  36-38
    2.4.5 TMITBC 用量对 PP-g-(St-TMITBC)及 PP-g-NH2的结晶和熔融温度的影响  38-39
  2.5 本章小结  39-40
第三章 异氰酸酯及氨基功能化聚苯乙烯的制备  40-55
  3.1 引言  40
  3.2 实验部分  40-43
    3.2.1 实验原料  40-41
    3.2.2 实验主要设备  41
    3.2.3 功能化聚苯乙烯的制备  41-42
      3.2.3.1 异氰酸酯功能化聚苯乙烯的制备  41
      3.2.3.2 氨基功能化聚苯乙烯的制备  41-42
    3.2.4 功能化聚苯乙烯的分析方法  42-43
  3.3 结果与讨论  43-54
    3.3.1 聚苯乙烯的异氰酸酯功能化  43-46
      3.3.1.1 P(St-co-TMI)的红外分析  43-44
      3.3.1.2 P(St-co-TMI)核磁共振分析  44
      3.3.1.3 P(St-co-TMI)的组成和分布  44-46
    3.3.2 聚苯乙烯的氨基功能化  46-54
      3.3.2.1 P(St-co-TMITBC)和 PS-co-NH2的红外分析  46-47
      3.3.2.2 P(St-co-TMITBC)和 PS-co-NH2的核磁共振分析  47-48
      3.3.2.3 PS-co-NH2的组成和分布  48-50
      3.3.2.4 P(St-co-TMITBC)和 PS-co-NH2的流变分析  50-54
  3.4 结论  54-55
第四章 PP/PS 共混相容研究  55-67
  4.1 引言  55
  4.2 实验部分  55-57
    4.2.1 实验主要材料及试剂  55-56
    4.2.2 实验主要设备  56
    4.2.3 PP/PS 共混相容研究方案  56
    4.2.4 PP/PS 共混相容的测试表征  56-57
      4.2.4.1 PP/PS 共混相容的扫描电镜测试  56
      4.2.4.2 PP/PS 共混相容的流变性能测试  56-57
      4.2.4.3 PP/PS 共混相容的动态热力学性能—DMA 测试  57
      4.2.4.4 PP/PS 共混相容的示差扫描热量分析—DSC 测试  57
  4.3 结果与讨论  57-65
    4.3.1 PP/PS 共混相容的表面形貌分析  57-59
    4.3.2 PP/PS 共混相容的流变性能分析  59-60
    4.3.3 PP/PS 共混相容的动态力学(DMA)分析  60-63
    4.3.4 PP/PS 共混相容的结晶熔融行为分析  63-65
      4.3.4.1 结晶行为分析  63-64
      4.3.4.2 熔融行为分析  64-65
  4.4 结论  65-67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67-69
参考文献  69-74
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74-75
致谢  75

相似论文

  1. 胺基金属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及反应,O627
  2. 聚丙烯接枝与共混改性及其耐疲劳性研究,TQ325.14
  3. 超临界CO_2协助聚丙烯接枝改性研究,TQ325.14
  4. 二苯甲烷二氨基甲酸甲酯分解制备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的研究,TQ245.24
  5. 耐烧蚀丁羟弹性体研究,TQ334
  6. 异氰酸酯与淀粉反应及其封闭研究,O631.3
  7. NPMI-St共聚物的合成及PA6与耐热共聚物的相容性研究,O631.3
  8. 取代酚封闭异氰酸酯的研究,TQ323.8
  9. 冰片烯和冰片二烯聚砜树脂的合成与表征,TQ320.61
  10. 有机硅改性聚合的研制及其应用,O631.1
  11. 用碳酸二甲酯代替光气合成甲苯二异氰酸酯—2,4-甲苯二氨基甲酸甲酯合成,O625.523
  12. 绿色合成1,5-萘二异氰酸酯Ⅰ.1,5-萘二氨基甲酸甲酯的合成,O625
  13. 甲苯二氨基甲酯甲酯分解制备甲苯二异氰酸酯的研究,O625
  14. 固体炸药在聚合物溶液中的吸附行为研究,TQ560
  15. 家用电器用聚合MDI研制及应用研究,TQ320.4
  16. 固相接枝法制备高熔体强度聚丙烯的研究,TQ325.14
  17. 水洗法脱除氯化聚丙烯接枝中的副产物聚马来酸酐,TQ630
  18. 无毒高性能天然胶的研究与应用,TQ43
  19. PP-g-PVAc、PP-g-PVOH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TQ317
  20. 纳米组织工程支架复合骨髓源成骨细胞异位成骨的研究,R318.1
  21. 聚合物复合材料相容性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显微成像研究,O657.33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化学工业 > 合成树脂与塑料工业 > 一般性问题 > 基础理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