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CO2膜吸收—膜解吸耦合操作过程的行为研究

作 者: 刘竞超
导 师: 张卫东
学 校: 北京化工大学
专 业: 化学工程与技术
关键词: 膜吸收 膜解吸 耦合操作 传质效率 能耗
分类号: TQ028.1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3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膜吸收-膜解吸法捕集分离CO2克服了传统塔器吸收-解吸过程中液泛、雾沫夹带等操作限制,提供了更大的传质比表面积且能量消耗低,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前景。实际工业过程中,CO2的捕集分离总是以吸收-解吸循环耦合的形式出现,但目前膜吸收领域的研究仍集中于单一吸收或单一解吸过程,对膜吸收-膜解吸耦合操作条件下各因素的影响情况探索较少。因而,本文系统考察了膜吸收-膜解吸耦合操作条件下,吸收/解吸温度、液相流速、吸收剂浓度等因素和中空纤维膜器结构参数、串并联操作方式等条件对传质性能、热能耗的影响情况及作用机制。实验结果表明:提高解吸温度、降低吸收温度、减小液相流速、增大吸收剂浓度、选取适中的装填因子均可以提高传质效率;较高的吸收温度、较低的解吸温度、较低的液相流速、较高的吸收剂浓度和适中的装填因子均有利于热能耗的降低。此外,多根膜接触器的串联操作可以增加吸收剂的停留时间,提高传质效率;并联操作可以在保证传质效率不降低的前提下,成倍增加单位时间内的吸收剂处理量。本文选择装填因子0.18的聚丙烯中空纤维膜接触器,以5.0mol·L-1的MDEA溶液为吸收剂,在液相流速0.035cm/s、解吸段管程压力80kPa、吸收温度40℃、解吸温度90℃条件下,采用多级串联方式作为较优实验条件。得到:有效负载率66.31%,传质通量19.98X10-4mol·m-2·s-1,总传质系数10.97×104m·s-1。升温显热49.92kJ/molCO2,蒸发潜热3.32kJ/molCO2。实验结果表明:在高传质效率下,膜吸收-膜解吸耦合操作过程热能耗远远低于常规吸收-解吸过程。

全文目录


学位论文数据集  4-5
摘要  5-7
ABSTRACT  7-17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7-33
  1.1 温室效应及CO_2捕集的意义  17
  1.2 CO_2捕集技术研究现状  17-20
    1.2.1 深冷分离法  18
    1.2.2 膜分离法  18
    1.2.3 吸附法  18-19
    1.2.4 吸收法  19-20
  1.3 膜吸收法在CO_2脱除过程中的应用  20-27
    1.3.1 膜吸收技术概述  20-21
    1.3.2 中空纤维膜吸收过程的研究进展  21-23
    1.3.3 吸收剂再生过程的选择  23-24
    1.3.4 中空纤维膜解吸过程概述  24-26
    1.3.5 中空纤维膜解吸过程的研究进展  26-27
  1.4 膜吸收-膜解吸耦合过程的研究进展  27-32
    1.4.1 膜吸收-膜解吸耦合过程的能耗分析  28-29
    1.4.2 膜吸收-膜解吸耦合过程的影响因素  29-32
  1.5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32-33
第二章 实验部分  33-39
  2.1 实验装置及流程  33-34
  2.2 分析方法  34-35
  2.3 实验试剂及仪器  35-36
  2.4 实验数据处理  36-39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39-73
  3.1 初始CO_2负载量对膜吸收-膜解吸耦合操作过程稳态的影响  39-40
  3.2 吸收温度对膜吸收-膜解吸耦合操作过程传质效率和能耗的影响  40-44
    3.2.1 吸收温度对传质效率的影响  40-42
    3.2.2 吸收温度对热能耗的影响  42-44
  3.3 解吸温度对膜吸收-膜解吸耦合操作过程传质效率和能耗的影响  44-48
    3.3.1 解吸温度对传质效率的影响  44-46
    3.3.2 解吸温度对热能耗的影响  46-48
  3.4 液相流速对膜吸收-膜解吸耦合操作过程传质效率和能耗的影响  48-52
    3.4.1 液相流速对传质效率的影响  48-50
    3.4.2 液相流速对热能耗的影响  50-52
  3.5 吸收剂中MDEA浓度对膜吸收-膜解吸耦合操作过程传质效率和能耗的影响  52-56
    3.5.1 吸收液中MDEA浓度对传质效率的影响  52-54
    3.5.2 吸收液中MDEA浓度对热能耗的影响  54-56
  3.6 装填因子对膜吸收-膜解吸耦合操作过程传质效率和能耗的影响  56-63
    3.6.1 吸收段装填因子对传质效率的影响  56-58
    3.6.2 解吸段装填因子对传质效率的影响  58-61
    3.6.3 装填因子对热能耗的影响  61-63
  3.7 串、并联操作对膜吸收-膜解吸耦合操作过程传质效率和能耗的影响  63-70
    3.7.1 串联级数对传质效率的影响  63-67
    3.7.2 串联级数对热能耗的影响  67-69
    3.7.3 膜器并联对传质效率的影响  69-70
  3.8 较优条件下的操作情况  70-73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73-75
参考文献  75-79
致谢  79-8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1-83
作者和导师简介  83-84
附录  84-85

相似论文

  1. 植物纤维磨浆中酶/化学品复合的作用,TS713
  2. 一种自适应选择处理节点的时空查询算法,TN929.5
  3. 基于网络生存效能优化策略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路由协议研究,TN929.5
  4. 基于LEACH协议的簇头选举方案改进与仿真,TP212.9
  5. 基于QoS优化的无线传感器网络高效路由研究,TP212.9
  6. 基于实测和热工参数场重建的建筑物(群)能耗分析系统研究,TU111.195
  7. 地板个性化送风方式的动态能耗分析研究,TU831
  8. 基于认知无线电的频谱感知技术研究,TN925
  9.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基于网络编码的协作通信研究,TP212.9
  10. 基于负荷预测的多元能源供给与能耗监测系统,TK012
  11. 无线传感器网络分布式目标检测研究,TP212.9
  12. 上海典型办公建筑能耗影响因素研究及其在LEED标准中的应用,TU111.195
  13. 节约型校园节能监管平台关键技术开发与建筑能耗特性评价,TU111.195
  14. 一种区域供冷供热系统能耗模拟方法的研究,TU831.2
  15. 基于GIS技术的城市民用建筑能耗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P208
  16. 特定干燥过程中物料形变与工艺参数关系研究,TS255.3
  17.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蒸发器与吸收器强化传热传质的研究,TK124
  18. 冷剂式辐射供冷暖的技术开发与能耗分析,TU831
  19. 大型公共建筑能耗计量、建模与节能管理系统研究,TU111.195
  20. 面向实时监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低功耗路由算法研究,TP212.9
  21. 基于弹性虚拟机池的在线迁移能耗模型,TP308

中图分类: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