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杏树岗地区扶余油层裂缝特征和预测研究

作 者: 王彭
导 师: 秦启荣
学 校: 西南石油大学
专 业: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关键词: 裂缝特征 裂缝预测 古构造应力场 杏树岗油田 低渗透砂岩储层
分类号: P618.1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1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低渗透储层是我国陆相沉积盆地中重要的油气储集层类型,其储量占我国目前探明采油气资源总储量的1/3以上,其中70%以上为低渗透砂岩储层。杏树岗地区扶余油层储层多发于小尺度裂缝,裂缝是油气渗流的主要通道也是重要的储集空间,储层裂缝的发育情况直接影响到油气田的勘探开发。本论文结合构造地质学、储层地质学和沉积岩石学等理论,对大庆长垣杏树岗地区储层的裂缝特征进行研究,结合有限元方法对裂缝的发育进行了预测研究,最终确定了杏树岗地区扶余油层裂缝的有效性。论文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和认识:(1)岩芯裂缝观察成果是裂缝预测的最基础资料和最可靠的佐证。杏树岗地区扶余油层裂缝的倾角以≥75°的直立缝为主,所占比例超过75%,其次,倾角在45°-75°的高角度缝约占15%左右,低角度缝和水平缝较为少见。中尺度裂缝占裂缝总数的60%以上,大尺度裂缝占20%左右,裂缝的宽度主要集中在0.1-1mm之间,占裂缝总数的55%以上,裂缝的密度主要分布在0.01-0.03条/米之间,占总数的60%左右,裂缝半充填和未充填占总数的70%左右,全充填为20%左右。(2)利用定性的方法和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研究区裂缝发育程度进行了预测。从地质方法定性预测结果来看,裂缝发育区位于杏70井与附近断层交汇处,杏76井、杏7-4-更22井、杏扶71-3井、杏8-2-524井区域内,杏6-2-更123井、杏扶71-1井、杏67井一带;古构造应力场模拟裂缝预测结果显示,裂缝发育区位于杏扶71-5井、杏扶71-斜11井、杏9-2-518井、杏扶71-3井井区内,杏4-3更丙13井、杏扶71-1井井区内,以及杏69井范围内。(3)结合以上的成果,对杏树岗地区扶余油层裂缝有效性进行分析,研究区未充填和半充填占裂缝总数的50%左右,对有效性具有良好的贡献;研究区现今最大主应力方向主要为北东向,研究区的裂缝走向主要是近北东向,可见近北东向裂缝与现今的最大主应力方向较为一致,这有利于保持裂缝开启,有效性较好。与现今地应力方向平行的北东向裂缝的渗流最好,但随着开发的进行,地层压力的下降,不同组系裂缝渗透率的变化应作为后期井网调整的依据。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8
第1章 绪论  8-12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8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8-10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0-11
  1.4 主要工作量  11-12
第2章 地质背景  12-18
  2.1 地理位置  12
  2.2 构造位置和构造特征  12-14
  2.3 地层及岩性特征  14
  2.4 构造演化分析  14-18
    2.4.1 松辽盆地构造演化特征  14-15
    2.4.2 大庆长垣和杏树岗地区构造演化特征  15-18
第3章 裂缝特征研究  18-28
  3.1 裂缝类型  18-21
  3.2 裂缝发育程度  21-24
    3.2.1 裂缝长度  21-23
    3.2.2 裂缝宽度  23
    3.2.3 裂缝密度  23-24
  3.3 裂缝充填特征  24-25
  3.4 裂缝产状  25-26
  3.5 裂缝发育期次和发育模式  26-28
    3.5.1 裂缝的发育期次  26-27
    3.5.2 裂缝的发育模式  27-28
第4章 裂缝发育影响因素  28-31
  4.1 岩性对裂缝发育的影响  28-29
  4.2 层厚对裂缝发育的影响  29
  4.3 构造部位对裂缝发育的影响  29-30
  4.4 构造期次对裂缝发育的影响  30-31
第5章 裂缝的预测  31-41
  5.1 基于地质方法的裂缝预测  31
  5.2 古构造应力场模拟预测裂缝  31-39
    5.2.1 裂缝预测的方法与原理  32-33
    5.2.2 地质原型分析  33
    5.2.3 模型范围  33
    5.2.4 地质结构模型  33-34
    5.2.5 边界条件  34-35
    5.2.6 物理力学参数  35
    5.2.7 模型的离散化  35
    5.2.8 古构造应力分布特征  35-36
    5.2.9 研究区重点区域破裂特征和裂缝预测  36-39
  5.3 裂缝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比较  39-41
第6章 裂缝的有效性与渗流作用  41-46
  6.1 裂缝的有效性  41-44
    6.1.1 充填程度与裂缝有效性  41-42
    6.1.2 现代地应力与裂缝有效性  42-44
  6.2 裂缝的渗流作用  44-46
结论  46-48
致谢  48-49
参考文献  49-52
附录  52-54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54

相似论文

  1. 在役RC桥梁结构补强加固前后的可靠度分析,U445.72
  2. 基于裂缝特征在役混凝土桥梁结构状态评估,U441
  3. 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的裂缝—刚度及承载力关系研究,U448.213
  4. 三维方位各向异性分析及裂缝检测,P631.4
  5. 基于横波分裂分析的裂缝检测方法研究及应用,P618.13
  6. 基于方向加权的相干属性分析及在裂缝检测中的应用研究,P618.13
  7. 新场地区须二段裂缝识别及分布评价,P618.13
  8.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开裂后挠度模型试验研究,U446.1
  9. 塔河油田二区奥陶系裂缝特征及成因分析,P618.13
  10. 江汉盆地西北部断陷带构造变形分析与古构造应力场演化序列,P542.3
  11. 大北气田低孔低渗砂岩储层裂缝特征及形成机理研究,P618.13
  12. 混凝土裂缝特征信息识别研究,TP391.41
  13. 浙江衢州新路盆地古构造应力场研究,P618.13
  14. 塔河油田四区奥陶系裂缝精细描述及分布预测,P618.13
  15. 大庆长垣东部扶杨油层裂缝分布特征研究,P618.13
  16. 基于神经网络的桥梁承台混凝土温度预测系统研究,TP274.4
  17. 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混凝土表面裂缝特征测量和分析,TU375
  18. 苏德尔特油田布达特群潜山裂缝分布规律研究,P618.13
  19. 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8特低渗透储层特征及其成因研究,TE122.23
  20. 三峡水电站钢衬钢筋混凝土引水压力管道的裂缝数值模拟研究,TV672.2
  21. 特低渗透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与渗流机理研究,P618.13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地质学 > 矿床学 > 矿床分类 > 燃料矿床 > 石油、天然气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