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土壤渗透水微量元素对地表环境的响应及在洞穴现代沉积物研究中的应用

作 者: 李俊云
导 师: 王建力
学 校: 西南大学
专 业: 自然地理学
关键词: 土壤渗透水 滴水 现代沉积物 微量元素 芙蓉洞
分类号: P53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1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洞穴沉积物作为重建古气候研究的重要载体之一,具有高分辨率连续记录和高精度定年的特征,从洞穴沉积物中可以提取大量记录古气候和古环境演变的信息,且代用指标多样化。尽管微量元素具有来源多样性和影响因素复杂性的特征,在重建古气候研究中的应用不如δ180广泛,但微量元素可以揭示地下水在洞穴上覆表层岩溶带的运移过程与地表环境的关系,研究微量元素的影响因素是解释洞穴沉积物记录的环境信息的重要依据。目前研究微量元素的来源和控制因素的主要方法是洞穴监测。本文选取重庆市武隆县芙蓉洞作为研究区域,监测洞穴所在区域的大气降水量、气温、土壤环境和洞穴环境,并收集降水、土壤、基岩、土壤渗透水、洞穴水和洞穴现代沉积物,重点分析地表环境对各类样品中的Ca、Mg、Sr的浓度和Mg/Ca、Sr/Ca、Mg/Sr比值的影响,并监测土壤渗透水、洞穴水和洞穴现代沉积物地球化学性质对2009/2010年的西南地区冬春干旱气候事件的反映。经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芙蓉洞上覆土壤的粒度分析结果显示<16μm粒径组的平均比重达到63.2%,是芙蓉洞上覆土壤颗粒的主要粒径组。0-10cm的表层土壤中>63μm的颗粒平均比重9.07%,深度在10cm以下的土壤中其平均比重为5.14%;随着深度的增加土壤中粘土所占比重呈增加趋势。土壤的粒度组成特征有助于降水的渗透,并减缓地下水在土壤中的下渗速度。土壤中Ca、Mg、Sr的浓度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加,Sr的浓度与粘土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但各土壤剖面中的元素浓度有较大差异,可能与土壤中含有碳酸盐碎屑物质有关。土壤的地球化学组成与基岩相似,均表现出Ca>Mg>Sr,基岩中含有白云岩使土壤中的Mg浓度较高。但由于Ca在土壤中的迁移率较大,使土壤的Mg/Ca、Sr/Ca比值大于基岩,Mg/Sr比值小于基岩。(2)通过2010-2012年土壤渗透水量的变化,发现夏秋季节渗透水量大,冬春季竹渗透水少或断流,与研究区域的降水量季节性分布特征相似,说明渗透水量能响应大气降水量的变化。在土壤渗透水的监测过程中还发现,场次降水强度和持续时间,以及土壤渗透水采样点的坡度、土壤的颗粒组成等因素也可能影响土壤渗透水量对降水量的响应。(3)对土壤渗透水的地球化学性质进行了监测,结果显示2009/2010年的冬春干旱气候以后,2010年4月渗透水的Ca、Mg、Sr的浓度普遍较高,在土壤不同深度收集的渗透水Ca、 Mg、Sr的浓度随着深度的增加而上升,说明渗透水在土壤中的滞留时间和渗透距离都对Ca、 Mg. Sr的浓度有重要影响,相同的影响因素导致渗透水中Ca、Mg、Sr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2011年土壤渗透水的Mg/Ca、Sr/Ca比值同时上升,且Mg/Ca>1,说明碳酸钙提前沉淀(PCP)不但发生在基岩中,可能由于高温使地表蒸发旺盛导致渗透水的C02脱气,在土壤中也出现PCP。土壤渗透水的Mg/Sr比值在一年中出现两次峰值,与降水量的两个峰值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在高温多雨的夏季,Mg/Sr比值的峰值能快速响应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但在气温相对较低的初夏或秋季,Mg/Sr比值峰值滞后于降雨量,说明Mg/Sr比值受到气温和降水量的双重影响,但气温高有助于提高Mg/Sr比值响应降水量的灵敏度。(4)芙蓉洞洞穴环境监测数据显示,洞内C02浓度有季节性变化,夏季高于冬季,与土壤C02浓度的季节性变化相似。洞穴滴水的Mg/Ca、Sr/Ca比值在2011年5-8月同时上升,9-11月同时下降,推测原因为2009/2010年冬春干旱气候导致表层岩溶带含水量减少,使岩溶带裂隙和孔隙的通风性增强,导致地下水在表层岩溶带产生PCP,使地下水的Mg/Ca、Sr/Ca比值上升。随着地下水的运移,此气候信息被传递到滴水中,说明芙蓉洞滴水的地球化学性质能够响应极端气候事件。各滴水点的元素浓度和元素比值的变化趋势均一致,说明洞穴滴水的水源和地表环境对地下水的影响有相似性。各滴水的元素浓度和比值在数量上存在差异,可能与地下水的水文地质过程有关。MP7滴水的Ca、Sr的浓度低于其他滴水,且Mg的浓度低于滴水的平均值,但Mg/Ca比值普遍大于1,根据MP7滴水量大于500mL/分钟的实际情况,推测该地下水快速通过了白云岩层。滴水MP5的滴率小于MP4,MP5的Mg/Ca、Sr/Ca比值均大于MP4,因为MP5滴水的地下水在洞穴顶板滞留时间更长,从而产生了PCP,滴水MP5的Ca浓度减小,导致Mg/Ca、Sr/Ca比值增加。(5)在芙蓉洞收集的洞穴现代沉积物的Ca、Mg浓度差异较小,但Sr的浓度差异较大。样品20100226-MP2、20110802-MP3中Sr的浓度都超过80μg/g,可能沉积物中混入了细小的粘土颗粒。样品20111201-MP4、20111201-MP5的Sr的浓度分别为5.37μg/g和7.03μg/g,原因有待进一步分析。滴水携带的水文地质信息可以传输到洞穴沉积物中,如滴水MP5的Mg/Ca, Sr/Ca比值均大于MP4,在MP4、MP5两个滴水点沉积的洞穴现代沉积物的Mg/Ca、Sr/Ca比值也呈现相应特征。根据采集的芙蓉洞现代沉积物的Ca、Mg、Sr的浓度以及Mg/Ca、Sr/Ca比值的变化,没有发现记录2009/2010年冬春干旱气候事件的相应信息,说明在洞穴沉积物形成过程中还有其他未知因素的影响,导致芙蓉洞洞穴现代沉积物没有记录地表环境极端气候信息。利用野外监测数据得出的洞穴现代沉积物的KMg1平均值0.0288±0.0038,通过经验公式计算的KMg2平均值为0.01856±0.01389,根据KMg1和KMg2计算的芙蓉洞平均气温,分别为16.9±2.2℃和10.9±8.2℃,在芙蓉洞监测记录的洞穴平均气温为16-16.8℃,说明野外监测数据与实际温度更接近,且变化幅度较小,因此可以利用芙蓉洞穴监测数据进一步研究芙蓉洞石笋微量元素记录的重庆地区古气候和古环境的变化。

全文目录


摘要  6-9
Abstract  9-12
第1章 绪论  12-30
  1.1 选题依据和意义  12-13
  1.2 洞穴沉积物微量元素的研究现状  13-24
    1.2.1 对洞穴沉积物微量元素来源的研究  13-14
    1.2.2 洞穴沉积物微量元素的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14-18
    1.2.3 洞穴沉积物微量元素在古气候研究中的应用  18-22
    1.2.4 洞穴监测研究现状  22-24
  1.3 科学问题的提出  24-25
  1.4 主要研究内容  25-26
  1.5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26
  1.6 研究特色  26
  1.7 技术路线  26-30
第2章 研究区概况及实验方法  30-40
  2.1 研究区概况  30-34
  2.2 采样点的分布和样品的采集  34-36
    2.2.1 芙蓉洞洞穴上覆土壤环境监测及土壤渗透水的收集  34-35
    2.2.2 芙蓉洞洞穴环境和洞穴滴水的监测  35-36
    2.2.3 收集洞穴现代沉积物  36
  2.3 洋品处理与分析  36-40
    2.3.1 土壤粒度分析方法  36-37
    2.3.2 土壤和基岩的处理方法  37-38
    2.3.3 洞穴现代沉积物的处理方法  38
    2.3.4 土壤、基岩、洞穴现代沉积物及水样的微量元素分析  38
    2.3.5 土壤渗透水和洞穴滴水其他化学指标分析  38-40
第3章 芙蓉洞上覆土壤颗粒组成及地球化学性质分析  40-46
  3.1 芙蓉洞上覆土壤粒度组成特征分析  40-41
  3.2 芙蓉洞上覆土壤Ca,Mg,Sr的分布特征  41-42
  3.3 基岩和土壤颗粒组成对芙蓉洞上覆土壤Ca,Mg,Sr浓度的影响  42-44
    3.3.1 基岩对土壤地球化学性质的影响  42-43
    3.3.2 土壤颗粒组成对土壤Ca,Mg,Sr浓度的影响  43-44
  3.4 小结  44-46
第4章 土壤渗透水地球化学性质对地表环境的响应  46-64
  4.1 土壤渗透水量的季节性变化特征  46-50
    4.1.1 2010年土壤渗透水量分布特征  46-47
    4.1.2 2011年土壤渗透水量分布特征  47-49
    4.1.3 2012年土壤渗透水量变化特征  49-50
  4.2 土壤渗透水Ca,Mg,Sr及Mg/Ca,Sr/Ca,Mg/Sr比值的变化特征  50-56
    4.2.1 土壤渗透水Ca,Mg,Sr元素的来源  50
    4.2.2 土壤渗透水Ca,Mg,Sr的浓度变化特征  50-53
    4.2.3 土壤渗透水Mg/Ca、Sr/Ca比值的变化特征  53-56
  4.3 土壤渗透水Ca、Mg、Sr及元素比值的环境意义  56-61
    4.3.1 土壤渗透水Ca、Mg、Sr浓度的环境意义  56-57
    4.3.2 土壤渗透水Mg/Ca、Sr/Ca比值的环境意义  57-59
    4.3.3 土壤渗透水Mg/Sr比值的环境意义  59-61
  4.4 小结  61-64
第5章 芙蓉洞洞穴水地球化学性质对地表环境变化的响应  64-76
  5.1 芙蓉洞洞穴环境  64-66
    5.1.1 芙蓉洞洞内温度和湿度  64
    5.1.2 芙蓉洞洞内空气CO_2浓度变化  64-66
  5.2 芙蓉洞洞穴水地球化学性质分析  66-71
    5.2.1 洞穴水地球化学性质总特征  66-67
    5.2.2 洞穴滴水Ca、Mg、Sr浓度和Mg/Ca、Sr/Ca比值变化特征  67-71
  5.3 芙蓉洞池水地球化学性质分析  71-74
  5.4 芙蓉洞洞穴水Ca、Mg、Sr的相关性分析  74
  5.5 小结  74-76
第6章 洞穴现代沉积物地球化学指标分析及环境意义  76-84
  6.1 洞穴现代沉积物Ca,Mg,Sr浓度分析  76-77
  6.2 洞穴现代沉积物Mg/Ca、Sr/Ca、Mg/Sr比值分析  77-81
    6.2.1 Mg/Ca、Sr/Ca、Mg/Sr比值与Ca、Mg、Sr的关系  77-78
    6.2.2 Mg/Ca、Sr/Ca比值的环境意义  78
    6.2.3 洞穴沉积物MP4、MP5中Mg/Ca、Sr/Ca、Mg/Sr比值的变化特征  78-81
  6.3 洞穴沉积物的K_(Mg)值的计算及应用  81-82
  6.4 小结  82-84
第7章 总结  84-88
  7.1 主要结论  84-86
    7.1.1 Ca、Mg、Sr的来源  84
    7.1.2 影响Mg/Ca、Sr/Ca、Mg/Sr比值的主要因素  84-85
    7.1.3 芙蓉洞上覆土壤渗透水地球化学性质对地表环境的响应  85
    7.1.4 芙蓉洞洞穴水和现代沉积物的地球化学性质对地表环境的响应  85-86
  7.2 创新点  86
  7.3 存在的不足  86-87
  7.4 下一步计划  87-88
参考文献  88-100
附表  100-116
致谢  116-118
博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科研论文  118-119

相似论文

  1. 磷石膏中微量组分对水泥熟料烧制及性能的影响,TQ177.3
  2. 番茄对稀土的耐性及修复污染环境的潜力研究,S641.2
  3. 白术挥发油的提取、氧化分解及抗肿瘤研究,R285
  4. 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中药的微量元素研究,R284.1
  5. 华南二叠纪—三叠纪之交深水相古生产力的演化,P618.13
  6. 四川石棉大水沟碲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P618.83
  7. 滴水湖水质类型及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分布研究,X524
  8. 江西赣南脐橙化学组分分析方法及其指纹图谱研究,TS255.1
  9. 大鼠游泳运动疲劳模型力竭标准的研究,R87
  10. 低压缺氧对大鼠7种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R363
  11. 微电解-UASB-曝气生物滤池技术处理草浆造纸中段废水的中试试验研究,X793
  12. 城市污水脱氮除磷复合铁酶促活性污泥工艺优化及功能强化试验研究,X703.1
  13. 滴水湖富营养化评价及叶绿素a与水质因子的多元分析,X824
  14. 夏枯草黄酮的提取、纯化及其生物活性研究,TQ461
  15. 冬油菜养分吸收规律及不同养分效率品种特征比较研究,S565.4
  16. 微量营养素和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关系研究,R587.2
  17. 河北阳原新生代玄武岩中橄榄岩包体的含水性和元素地球化学特征,P595
  18. 不同运动强度对大鼠Fe,Zn,Cu三种微量元素及血红蛋白含量影响的研究,R87
  19. 黔西县晚二叠世主采煤层煤的地球化学特征初步研究,P618.11
  20. 男性血清磷脂脂肪酸、微量元素水平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R589
  21. 新疆且日克其菱铁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P618.31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地质学 > 历史地质学、地层学 > 古气候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