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旺苍立溪岩须家河组砂岩岩石学特征及成岩作用

作 者: 成欣怡
导 师: 黄思静
学 校: 成都理工大学
专 业: 地质学
关键词: 立溪岩剖面 须家河组 岩石学特征 成岩作用
分类号: P588.212.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2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元坝地区须家河组储层类型多样,成岩作用复杂,储层质量控制因素和分布多变,因此开展该区须家河组砂岩岩石学特征及成岩作用研究非常必要。在野外剖面的观察描述、详细测量及系统采样的基础上,主要通过镜下铸体薄片鉴定和阴极发光等分析手段,对研究剖面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进行了详细研究,并取得以下认识:1、实测剖面须家河组长度862.5m,真厚636.07m,是晚三叠世的一套河流-湖泊陆相沉积,依据前人研究成果并结合野外地貌特征,从下至上依次划分为须一至须五5个地层段,其中须一、须四段厚度很小不足50m,须二、须三以砂岩为主,厚度较大。2、剖面76个样品偏光显微镜下鉴定得出:a、立溪岩剖面须家河组砂岩以岩屑砂岩为主,显著富岩屑,成分成熟度偏低,造成研究区砂岩在埋藏过程中经历较为强烈的压实作用的主导因素;b、立溪岩剖面须家河组具有偏低的长石和自生矿物含量,反映了研究剖面并不具备活跃的沉积期后水-岩相互作用;c、对比须下盆和须上盆砂岩的骨架颗粒及填隙物构成,发现须下盆在长石、钙屑以及自生矿物含量上都显著高于须上盆,而须上盆的杂基含量明显高于须下盆,从岩石组构角度分析,须上盆较须下盆会产生更强烈的压实作用3、据铸体薄片镜下鉴定发现,次生孔是立溪岩剖面须家河组砂岩中最主要的储集空间类型,原生孔隙次之,裂隙(缝)对面孔率的贡献最小;物性测试数据显示,须上盆砂岩的平均孔隙度要小于须下盆,跟岩石组构分析结论相吻合。4、总体上来说,立溪岩剖面须家河组砂岩具有富岩屑贫长石、自生矿物含量偏低、杂基普遍发育的特点,这些特点都反映了物理成岩作用对研究剖面砂岩物性的影响显著大于化学成岩作用,也就是说压实作用是砂岩孔隙度损失的第一重要要素,沉积期后水-岩相互作用在改变砂岩物性中的意义是相对次要的。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8
目录  8-9
第1章 前言  9-15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9-10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0-11
    1.2.1 砂岩成岩作用研究现状  10-11
    1.2.2 元坝地区前人研究现状  11
  1.3 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1-13
    1.3.1 研究内容  11-12
    1.3.2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12-13
  1.4 完成工作量  13-15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15-19
  2.1 大地构造背景  15
  2.2 区域地质演化简史  15-17
  2.3 须家河组地层简述  17
  2.4 沉积相简述  17-19
第3章 岩石学特征  19-38
  3.1 剖面概况  19-24
    3.1.1 剖面位置  19-20
    3.1.2 剖面野外描述  20-22
    3.1.3 样品采集及统计  22-24
  3.2 岩石类型  24-25
  3.3 骨架颗粒构成特征及变化趋势  25-31
    3.3.1 骨架颗粒构成  25
    3.3.2 骨架颗粒纵向变化趋势  25-31
  3.4 砂岩的杂基含量  31
  3.5 砂岩的岩石结构  31-34
  3.6 岩石孔隙类型及分布特征  34-38
    3.6.1 孔隙构成的总体特征  34-36
    3.6.2 孔隙构成的纵向变化  36-38
第4章 主要成岩作用研究  38-46
  4.1 压实作用  38-42
    4.1.1 压实作用影响因素讨论  38-40
    4.1.2 压实作用的重要性评价  40-42
  4.2 压溶作用  42
  4.3 胶结作用  42-44
    4.3.1 自生矿物构成的总体特征  42-43
    4.3.2 碳酸盐矿物特征  43
    4.3.3 其他自生矿物特征  43-44
  4.4 溶解作用  44-45
  4.5 剖面砂岩成岩作用研究小结  45-46
结论  46-48
致谢  48-49
参考文献  49-52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52-53
图版说明及图版  53-56

相似论文

  1. 川西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五段页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P618.13
  2. 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白254等七口井延长组长8油层组砂岩的岩石学特征研究,P618.13
  3. 四川盆地大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地震沉积学研究,P618.13
  4. 阿姆河盆地卡洛夫—牛津阶碳酸盐岩储层成因及地球化学特征,P618.13
  5. 川东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储层特征研究,P618.13
  6. 孝泉—新场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四段储层特征研究,P618.13
  7. 川中合川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储层特征研究,P618.13
  8. 四川盆地川中地区须家河组物源区分析及岩相古地理特征,P512.2
  9. 川西地区新场构造岩石物理特征及应用研究,P584
  10. 广元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体系与层序地层学研究,P618.13
  11. 川西凹陷孝—新—合地区须家河组砂岩储层中自生伊利石的形成机制,P618.13
  12. 川东北须家河组物源分析与沉积体系研究,P512.2
  13. 川西坳陷中段丰谷构造须家河组四段储层特征及其形成机制,P618.13
  14. 川西坳陷新场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长石溶解和保存机制的研究,P618.13
  15. 新场气田须家河组须四段砂岩储层特征及评价,P618.13
  16. 孝泉—丰谷构造带须家河组成藏条件差异性研究,P618.13
  17. 合兴场—高庙子地区须家河组流体成因与天然气成藏地质条件分析,P618.13
  18. 川西新场地区须家河组水平井井壁稳定性研究,TE37
  19. 川西坳陷须家河组沉积相及层序岩相古地理研究,P535
  20. 四川盆地中西北部须家河组第四段气藏储层成岩作用研究,P618.13
  21. 东天山晚古生代构造环境及其成矿特征,P542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地质学 > 岩石学 > 岩石分类 > 沉积岩 > 碎屑岩 > 正常碎屑岩 > 砾岩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