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养分添加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

作 者: 赵阳
导 师: 徐小牛
学 校: 安徽农业大学
专 业: 森林培育
关键词: 养分添加 森林土壤 亚热带林 氮动态 氮素转化 有效磷
分类号: S714.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3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土壤是植物生存的重要环境因子,也是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森林土壤可为森林植被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森林植被的出现及其演替反过来也将影响其土壤的形成和发育。随着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和环境变化对土地资源的压力日益增大,导致土地退化和污染十分严重。目前,土壤质量是制约全球生物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亦是生态环境、土壤管理和土地利用的可持续评估、判断准则。土壤是森林生态系统营养元素转化的重要枢纽,其养分状况影响林木生长,使森林生态系统表现出不同的生产力水平。在氮沉降全球化的背景下,研究和预测氮沉降对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反馈,对于制定合理的经济发展战略、制订森林资源和环境管理计划和提高应对全球变化能力均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鉴于此,于2011年1月在安徽查湾自然保护区选择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建立了永久性的试验样地,通过养分添加试验(氮添加、氮磷添加),探讨氮磷添加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为揭示森林土壤养分动态及其对氮沉降增加的响应机理提供基础。研究结果显示,养分添加前表层0-10cm土壤pH (H2O)平均值为4.28、pH(KCl)的平均值为3.34,电导率(EC)的均值为200.47μS·cm-1,全氮的均值为3.13g·kg-1,全钾的均值为9.52g·kg-1,全钙的均值为83.22g·kg-1,全镁的均值为1.70g·kg-1,全磷的均值为176.03mg·kg-1。不同处理各养分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养分添加后,对照(CK)样地表层0-10cm土壤中,铵态氮含量最高出现在2012年6月(11.05mg·kg-1),最低在2011年12月(3.60mg·kg-1);氮添加(N)处理样地分别出现在2011年10月(14.64mg·kg-1)、2011年9月(4.90mg·kg-1);氮磷添加(N+P)处理,则分别在2011年8月(17.24mg·kg-1、2011年9月(4.90mg·kg-1)。10-20cm土层中,对照铵态氮含量最高在2011年8月(19.16mg·kg-1),最低在2011年12月(2.50mg·kg-1);氮添加分别出现在在2011年8月(11.67mg·kg-1)、2011年7月(3.41mg·kg-1);氮磷添加分别在2011年8月(15.45mg·kg-1)、2011年7月(2.97mg·kg-1)。表层0-10cm土壤中,对照硝态氮含量最高在2012年2月(1.65mg·kg-1),最低在2011年12月(0.17mg·kg-1);氮添加分别在2011年10月(22.51mg·kg-1)和2012年4月(0.17mg·kg-1);氮磷添加分别在2011年10月(7.14mg·kg-1)和2012年4月(0.18mg·kg-1)。10-20cm土层中,对照硝态氮含量最高在2011年7月(1.43mg·kg-1),最低在2011年10月(0.35mg·kg-1);氮添加分别在2011年10月(10.08mg·kg-1)和2012年4月(0.18mg·kg-1);氮磷添加分别在2011年10月(4.11mg·kg-1)和2012年4月(0.20mg·kg-1)。养分添加处理和对照之间差异显著(p<0.05),而氮添加和氮磷添加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表层0-10cm土壤中,对照土壤速效磷含量最高在2012年6月(5.71mg·kg-1),最低在2011年12月(0.46mg·kg-1);氮添加分别在2011年9月(2.82mg·kg-1)、2011年12月(1.41mg·kg-1);氮磷添加分别在2011年12月(3.81mg·kg-1)、2011年12月(0.37mg·kg-1)。10-20cm土层中对照土壤速效磷含量最高在2011年5月份(1.13mg·kg-1),最低在12月(0.58mg·kg-1);氮添加分别出现在2012年4月(3.96mg·kg-1)和2011年7月(1.08mg·kg-1);氮磷添加分别在2012年4月(3.34mg·kg-1)和2011年7月(0.92mg·kg-1)。对照和氮添加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氮磷添加和对照及氮添加之间差异显著(p<0.05)。表层0-10cm土壤中,对照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最高在2011年8月(368.24mg·kg-1),最低在2011年10月(118.37mg·kg-1);氮添加DOC含量最高在2011年8月(391.16mg·kg-1),最低在2012年6月(84.32mg·kg-1)。氮磷添加DOC含量最高在2011年8月(381.43mg·kg-1),最低在2012年6月(92.71mg·kg-1)。原位培养结果显示,对照0-10cm土壤的铵化速率、硝化速率和矿化速率最高值分别为556.87μg·kg-1·d-1(2012年6-7月)、671.50μg·kg-1·d-1(2012年6-7月)、1228.37μg·kg-1·d-1(2012年6-7月),最低值分别为-230.82μg·kg-1·d-1(2011年8-9月)、-18.67μg·kg-1·d-1(2012年2-4月)、-163.31μg·kg-1·d-1(2011年8-9月);10-20cm土层的铵化速率、硝化速率和矿化速率最高值分别为244.31μg·kg-1·d-1(2012年2-4月)、201.13μg·kg-1·d-1(2012年6-7月)、392.73μg·kg-1·d-1(2012年6-7月),最低值分别为-467.57μg·kg-1·d-(12011年8-9月)、-8.30μg·kg-1·d-(12012年2-4月)、-438.28μg·kg-1·d-1(2011年8-9月)。氮添加处理0-10cm土壤的铵化速率、硝化速率和矿化速率最高值分别为583.64μg·kg-1·d-1(2012年6-7月)、687.39μg·kg-1·d-1(2012年6-7月)、1271.03μg·kg-1·d-1(2012年6-7月),最低值分别为-233.79μg·kg-1·d-1(2011年8-9月)、-343.87μg·kg-1·d-1(2011年10-12月)、-278.10μg·kg-1·d-1(2011年10-12月);10-20cm土层的铵化速率、硝化速率和矿化速率最高值分别为285.31μg·kg-1·d-1(2012年6-7月)、177.65μg·kg-1·d-1(2012年6-7月)、462.97μg·kg-1·d-1(2012年6-7月),最低值分别为-264.72μg·kg-1·d-1(2011年8-9月)、-89.26μg·kg-1·d-1(2011年10-12月)、-190.86μg·kg-1·d-1(2011年10-12月)。氮磷添加处理0-10cm土壤的铵化速率、硝化速率和矿化速率最高值分别为379.83μg·kg-1·d-1(2011年9-10月)、676.65μg·kg-1·d-1(2012年6-7月)、877.39μg·kg-1·d-1(2012年6-7月),最低值分别为-404.18μg·kg-1·d-1(2011年8-9月)、-64.36μg·kg-1·d-1(2011年10-12月)、-407.86μg·kg-1·d-1(2011年8-9月);10-20cm土层的铵化速率、硝化速率和矿化速率最高值分别为162.31μg·kg-1·d-1(2012年6-7月)、285.00μg·kg-1·d-1(2011年9-10月)、351.21μg·kg-1·d-1(2012年6-7月),最低值分别为-417.96μg·kg-1·d-1(2011年8-9月)、-45.69μg·kg-1·d-1(2011年10-12月)、-425.14μg·kg-1·d-1(2011年8-9月)。研究结果表明,在氮添加处理后的一个月,表层土壤无机氮含量表现出比对照高的格局,且0-10cm土层对养分添加的响应比10-20cm土层更加敏感,可见短期(如1-2年)氮添加可以显著促进森林土壤氮素矿化,且对表层土壤的促进效果更为明显。不同处理中,添加N和N+P处理均使两个土层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显著增加,但两个处理间的差异并不显著。添加氮磷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高于氮添加和对照,随着施肥处理的进行,其差异随之增大。而氮添加和对照样地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差异并没有达到统计显著水平。不同处理0-10cm和10-20cm土层的氮素净铵化,净硝化和净矿化速率具有相似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即夏季氮素净转化速率最高,冬季氮素净转化速率最低,春季和秋季氮素净转化速率有一定差异,但不显著。初步结果显示,养分添加使土壤年平均净矿化速率下降,氮添加使土壤硝化速率下降,铵化速率上升;而氮磷添加使硝化速率上升,铵化速率下降。养分添加对森林生态系统的氮动态影响效应尚需长期定位观测。

全文目录


摘要  4-7
Abstract  7-13
插图和附表清单  13-17
1 文献综述  17-25
  1.1 氮沉降的国内外研究动态  17-20
    1.1.1 国内外氮沉降量的现状  17-18
    1.1.2 国内外对大气氮沉降的研究进展  18-19
    1.1.3 氮沉降对森林土壤的影响  19-20
  1.2 土壤氮素矿化的国内外研究动态  20-23
    1.2.1 土壤氮素矿化的研究方法  20-21
    1.2.2 影响土壤氮素矿化的因素  21-23
    1.2.3 施肥对土壤氮素矿化的影响  23
  1.3 土壤氮磷化学计量研究进展  23-25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25-26
3 研究方法  26-30
  3.1 实验地概况及试验材料  26-27
    3.1.1 实验地概况  26-27
  3.2 技术路线  27-28
  3.3 研究方法  28-30
    3.3.1 样地设计和处理  28
    3.3.2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28
    3.3.3 化学分析  28-29
    3.3.4 数据处理  29
    3.3.5 数据分析  29-30
4 结果与分析  30-51
  4.1 安徽查湾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环境因子  30-31
    4.1.1 气温和降雨量季节动态  30
    4.1.2 土壤含水量季节动态  30-31
  4.2 立地土壤化学特性  31-33
  4.3 养分添加对安徽查湾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有效氮的影响  33-39
    4.3.1 养分添加对土壤铵态氮的影响  33-34
    4.3.2 养分添加对土壤硝态氮的影响  34-35
    4.3.3 养分添加对土壤有效氮的影响  35-38
    4.3.4 土壤有效氮影响因子分析  38-39
  4.4 养分添加对安徽查湾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有效氮氮素矿化的影响  39-43
    4.4.1 养分添加对土壤净铵化速率的影响  39-40
    4.4.2 养分添加对土壤净硝化速率的影响  40-41
    4.4.3 养分添加对土壤氮素净矿化的影响  41-42
    4.4.4 土壤氮素矿化速率影响因子分析  42
    4.4.5 养分添加对土壤氮素年平均转化速率的影响  42-43
  4.5 养分添加对土壤有效磷的影响  43-47
    4.5.1 土壤有效磷含量  43-46
    4.5.2 土壤有效磷和有效氮的相关性分析  46
    4.5.3 土壤有效氮和有效磷的计量关系  46-47
  4.6 养分添加对土壤可溶性有机碳的影响  47-51
    4.6.1 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  47-48
    4.6.2 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有效氮的相关性分析  48-49
    4.6.3 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有效氮的计量关系  49-51
5 结论与讨论  51-58
  5.1 养分添加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51-53
    5.1.1 土壤有效氮  51
    5.1.2 土壤有效磷  51-52
    5.1.3 土壤可溶性有机碳  52-53
  5.2 土壤氮素矿化特征  53-56
    5.2.1 土壤 N/P 比和净矿化速率的关系  53-55
    5.2.2 土壤 DOC/AN 比和净矿化速率的关系  55-56
  5.3 结论  56-58
参考文献  58-68
致谢  68-69
作者简介  69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69

相似论文

  1. 干旱对海河流域典型森林土壤生态系统演变的影响研究,X820.3
  2. 过火后森林土壤黑碳的分布格局特征研究,S714
  3. 杉木林地不同更新方式土壤碳氮垂直分布及碳库管理指数,S791.27
  4. 西北地区葡萄园溶磷真菌的筛选、鉴定和促生效应研究,S144
  5. 长期施肥下我国典型农田土壤有效磷对磷盈亏的响应,S158
  6. 食用菌渣堆肥过程中氮素转化规律的研究,S141.4
  7. 黄土旱塬土壤磷素营养与富集转化的研究,S158.3
  8. 长沙市城市森林土壤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来源分析,X53
  9. 河北省黄骅市紫花苜蓿土壤速效钾、有效磷丰缺指标的初步研究,S541.9
  10. 氮、凋落物及其次生代谢物质添加对土壤有效性氮的影响,S153
  11. 森林红壤微生物的功能生态学分析及宏基因组文库构建,S714
  12. 贵州喀斯特森林退化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及评价,S714
  13. 合肥城市绿地土壤特性研究,S714
  14. 陕蒙旱区人工及天然纯林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特征及其空间变异规律研究,S714
  15. 日粮中添加25-羟胆钙化醇对网上饲养肉鸭的效果研究,S834
  16. 天童山森林土壤种子库的微地形分异研究,S714
  17. 低分子有机酸、盐对南方红壤森林土壤磷的释放规律研究,S714
  18. 不同类型城市森林养分含量及土壤肥力的研究,S714
  19. 磷影响尿素氮转化的生物化学过程研究,X131.3
  20. 养分及接种方式对侧耳菌处理秸秆营养价值的影响,S816
  21. 劣质过磷酸钙现场快速检测,TQ442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林业 > 林业基础科学 > 森林土壤学 > 森林土壤肥力、土壤肥料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