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枯草杆菌蛋白嗜热性研究

作 者: 丁程
导 师: 李晓琴
学 校: 北京工业大学
专 业: 生物物理学
关键词: 枯草杆菌蛋白 蛋白嗜热性 分子动力学模拟 统计耦联分析 蛋白嗜热稳定因素
分类号: Q93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3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蛋白嗜热性改造研究在理论和工业上都有重要意义。一方面,由于蛋白酶催化效率高、对底物具有立体选择性,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化学反应中。但是天然蛋白酶对盐、PH值、温度的耐受性低,这大大限制了它们的应用。因此设计更高耐受性的蛋白酶将会促进其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另一方面,蛋白的结构与功能密切相关,蛋白的嗜热性机理的研究,可以反过来促进对蛋白结构和功能关系的理解。因此研究蛋白质的热稳定机制与通过理性设计提高蛋白质的热稳定性一直是计算生物学及蛋白质工程领域中的一个研究热点。论文以枯草杆菌蛋白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枯草杆菌蛋白嗜热关键区域的识别和枯草杆菌蛋白稳定性因素分析两方面的工作,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枯草杆菌蛋白同源家族序列的统计耦联分析,提取枯草杆菌蛋白中的保守残基和强耦联残基,并运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提取枯草杆菌蛋白表面候选突变残基,综合上述结果,提出了枯草杆菌蛋白表面嗜热性改造关键区域的识别方法,并利用该方法确定了枯草杆菌蛋白表面的10个嗜热性改造关键区域。将该结果与已有的嗜热性突变实验资料进行了对比,发现其中的7个预测区域与实验结果吻合。结果验证了该方法可以较好地识别蛋白嗜热性改造关键区域。2利用同源模建及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对枯草杆菌蛋白酶及其突变体进行了热稳定性影响因素的对比研究。选取四种蛋白酶热稳定性影响因素--氢键、静电能、范德华能及盐键,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计算了枯草杆菌蛋白酶及其突变体对应的氢键数目、静电能大小、范德华能大小以及盐键数量。对比分析发现:静电能大小和盐键的数目在野生型和突变型中差别较大,静电能和盐键是影响枯草杆菌蛋白酶热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氢键的数目和范德华能在野生型和突变型中差别较小,氢键和范德华能是影响枯草杆菌蛋白酶热稳定性的次要因素。枯草杆菌蛋白表面嗜热性改造关键区域识别方法,可以较好地识别蛋白嗜热性改造关键区域,对指导蛋白的嗜热突变有指导意义。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第1章 绪论  9-15
  1.1 蛋白嗜热性研究的意义  9
  1.2 常温蛋白酶和嗜热蛋白酶概述  9-10
  1.3 提高蛋白嗜热性的一般方法  10-13
    1.3.1 定向进化  10-11
    1.3.2 定点突变  11-13
  1.4 课题来源  13-15
第2章 枯草杆菌蛋白嗜热关键区域的确定  15-31
  2.1 引言  15
  2.2 材料和方法  15-29
    2.2.1 枯草杆菌蛋白酶介绍  15-17
    2.2.2 统计耦联分析在蛋白嗜热性领域的应用  17-21
    2.2.3 分子动力学模拟  21-25
    2.2.4 蛋白嗜热关键区域的确定  25-29
  2.3 结果和讨论  29-30
  2.4 本章小结  30-31
第3章 枯草杆菌蛋白稳定性因素分析  31-47
  3.1 引言  31
  3.2 材料和方法  31-44
    3.2.1 枯草杆菌蛋白酶嗜热突变体  31-32
    3.2.2 分子内部相互作用对蛋白嗜热性的影响  32-35
    3.2.3 蛋白构象对嗜热性的影响  35-38
    3.2.4 几种常见作用力对枯草杆菌蛋白嗜热性的影响  38-44
  3.3 结果和讨论  44-45
  3.4 本章小结  45-47
结论和展望  47-49
参考文献  49-55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论文  55-57
致谢  57

相似论文

  1. 不同类型亲水性结构表面修饰的聚氨酯材料与凝血十二因子九肽片段及纤维蛋白原P1片段相互作用的计算机模拟,O631.3
  2. 二维晶格失配外延铝薄膜结构弛豫的分子动力学模拟,O484.1
  3. 聚丙烯与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共混及分子动力学研究,TQ320.1
  4. 神经氨酸酶突变H1N1流感病毒的抗药性预测研究,R373
  5. 基于粗粒化模型对有机溶剂的分子动力学模拟,O561
  6. 分子模拟在抗HIV-1和H5N1病毒新药发现中的应用研究,R914
  7. 纤维状表面与POSS基材料润湿性的分子动力学模拟,TB303
  8. 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脂肪酶的催化机理,Q55
  9. 压力条件下橡胶分子运动及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TQ330.1
  10. GPU加速高速粒子碰撞模拟,TP332
  11. 计算机辅助酶耐热性研究及分子设计,Q814.9
  12. 富勒烯双金属包合物La_2@C_(80)(I_h)和PrSc@C_(80)相关理论研究,O562
  13. 碳纳米管/聚乙烯复合材料界面基体的取向研究,TB383.1
  14. HIV-1蛋白酶与抑制剂的分子动力学模拟,R912
  15. 甲型流感病毒表面血凝素(HA)与神经氨酸酶(NA)之间的相互作用,R373
  16. HCV病毒NS5B聚合酶抑制剂与靶标相互作用的分子模拟研究,R373.21
  17. 石墨烯在不平整表面上吸附的分子动力学研究,O561.1
  18. 水和甲醇在二维受限下相变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O561.1
  19. 以HIV-1整合酶与gp41为靶点的药物设计,R917
  20. 化学修饰对石墨烯/聚合物复合材料界面及其特性影响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TB332
  21. 抗凋亡蛋白Mcl-1结合BH3结构域多肽的分子动力学研究,R730.5

中图分类: > 生物科学 > 微生物学 > 微生物生物化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