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重中微子与Higgs玻色子在ILC和LHeC上的单产生

作 者: 郭滨
导 师: 岳崇兴
学 校: 辽宁师范大学
专 业: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关键词: 重中微子 seesaw机制 高能对撞机实验 中微子质量
分类号: O572.32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粒子物理学的标准模型(SM)是在群SU(3)C×SU(2)L×U(1)Y的规范不变性及Higgs机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SM描述了弱、电、强相互作用,并很好地解释和描述了基本粒子的性质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它包含12种传递基本相互作用的规范玻色子(W±和Z0、,γ、8种胶子);自旋量子数J=1/2的3代费米子(包括轻子和夸克);自旋量子数为零的Higgs粒子。SM中的中微子是电荷为零且严格无质量的。然而太阳中微子实验和大气中微子实验显示中微子是有质量的,且不同代中微子之间能够发生振荡。因此,我们需要将SM进行扩展或是提出新的理论模型。Seesaw机制很好地解决了中微子的小质量问题,同时大多数的seesawU模型预言了重轻子的存在。理论的预言推动了实验的探索。ILC和LHeC由于自身的高精度性、高亮度、背景小等特点,在人类探索新物理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SM中,e+e-→VeVeh和eq→Veq’h过程是Higgs玻色子h在ILC和LHeC实验中的主要产生机制。我们研究了seesaw I机制所预言的重中微子Ni对这两个产生过程的量子修正,并讨论了通过这两个过程探测重中微子Ni凡的可能性.计算结果表明:在合理的参数取值范围内,对eq→Veq’h过程的产生截面修正非常小;不过,对e+e-→VeVeh过程产生截面修正较大,其数值可达到或超过将来ILC实验的测量精度。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7
1 引言  7-15
  1.1 中微子质量与Seesaw机制  7-11
  1.2 高能实验简介  11-14
  1.3 工作简介  14-15
2 Seesaw Ⅰ机制预言的新费米子  15-32
  2.1 Seesaw机制的分类  15-21
  2.2 重的荷电轻子在高能对撞机上的产生与衰变  21-25
  2.3 重中微子在高能对撞机上的产生与衰变  25-28
  2.4 探测Seesaw I机制预言的可能的新费米子信号  28-32
3 ILC和LHeC的物理目标  32-41
  3.1 ILC的物理目标  33-37
  3.2 LHeC的物理目标  37-41
4 SeesawI机制预言的重中微子N_i与ILC和LHeC上Higgs玻色子的单产生  41-48
  4.1 研究背景  41
  4.2 重中微子N_i与ILC上Higgs玻色子的单产生  41-45
    4.2.1 计算过程  41-44
    4.2.2 结论和讨论  44-45
  4.3 重中微子N_i与LHeC上Higgs玻色子的单产生  45-47
    4.3.1 计算过程  45-46
    4.3.2 结论和讨论  46-47
  4.4 小结  47-48
5 结论  48-49
参考文献  49-5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52-53
致谢  53

相似论文

  1. 引力场中的中微子振荡和质量亏损,O412.1
  2. 中微子的质量起源,O572.321
  3. 左右对称模型中的正反物质不对称,O572.3
  4. 具有整体U(1)味对称性的SU(2)_L×SU(2)_R×U(1)模型中的中微子质量,O572.321
  5. 中微子与标准模型扩展的一些研究,O572.321
  6. μ轻子味改变衰变及反常磁矩的研究,O572.3
  7. 有关太阳中微子振荡实验和参数三味分析的一些研究,O572.321
  8. 中微子实验和振荡参数分析的若干研究,O572.321
  9. 对称性与中微子混合模型,O572.321
  10. 无中微子末态的双β衰变及其新物理模型研究,O572.321
  11. 非零θ13起源问题和轻子味道普适性破坏的研究,O572.321
  12. 重轻子在LHC上的产生,O572.33
  13. 双荷电标量粒子的单产生和顶夸克伙伴T的联合产生,O572.2
  14. Higgs玻色子对在ILC上的产生,O572.2
  15. 双贝塔衰变中的unparticle效应,O572.321
  16. 大亚湾中微子实验RPC读出电子学时钟分配插件和USB光纤读出插件的研制,O572.321
  17. 中微子振荡,O572.321
  18. 中微子的质量起源,O572.321
  19. 具有整体U(1)味对称性的SU(2)_L×SU(2)_R×U(1)模型中的中微子质量,O572.321
  20. 太阳中微子振荡参数的精确测量和次级效应分析,O572.321
  21. 中微子与标准模型扩展的一些研究,O572.321

中图分类: > 数理科学和化学 > 物理学 > 原子核物理学、高能物理学 > 高能物理学 > 粒子类型 > 轻子 > 中微子及其反粒子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