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共生视角的村镇银行发展研究

作 者: 李玉
导 师: 王吉恒
学 校: 东北农业大学
专 业: 农业经济管理
关键词: 村镇银行 共生理论 发展
分类号: F832.35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57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八大确定的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阶段性宏伟目标。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增强农村发展活力,促进城乡共同繁荣,是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的富足、农村的稳定和农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和推动。农村金融市场作为农村经济发展中最为重要的资本要素配置市场,其发展问题一直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农业生产的高风险性、分散性和波动性以及农村金融市场准入门槛过高、高度垄断等原因,现有的农村金融机构越来越无法满足“三农”对资金和服务的多样化需求,导致金融服务严重滞后于“三农”发展需要,供求不平衡的矛盾日益突出。为更好地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解决农村资金供给存在较大缺口的问题,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提供更便利、更充分、更有效的金融服务,从2006年底开始,银监会陆续颁布关于村镇银行发展的政策与法规,鼓励村镇银行的发展。从2007年2月中国首家村镇银行一—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设立到2013年2月,经银监部门批准设立的村镇银行已达1502家。实践证明,作为新型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主要试点机构和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重要成果,村镇银行的诞生和发展是保证信贷资金到贫困户、广大农民和小微企业手中,缓解农村贷款难,加大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手段。但作为新生事物,村镇银行在其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我们认为,在村镇银行的发展中,只有牢固树立村镇银行与农户和小微企业以及其他金融组织的共生共荣的科学发展观,才能真正实现村镇银行的持续健康发展,发挥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对新农村建设的应有作用。本文将生物学的共生理论引入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研究中,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审视了我国村镇银行所处的共生关系,并试以运用共生理论的研究框架与方法来分析、解决村镇银行发展问题。本文的研究有益于国家和各级农村金融机构管理者、决策者以及广大农户、小微企业树立共生理念,培养金融机构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使他们更好地满足广大农村地区的农户和小微企业资金需求,实现真正意义的普惠金融。探索和发展村镇银行,可以为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培养一个新的竞争对手,’发挥其“鲶鱼效应”,促进正规金融机构的完善和创新,最终推进我国农村金融深化改革、繁荣农村经济。在研究过程中,本文借鉴了金融学、制度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等领域已有的研究成果,以共生思想为指导,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归纳与演绎相结合,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等方法,以农村金融改革为背景,构建了村镇银行发展过程中的共生关系的研究框架。首先通过对研究背景和国内外对村镇银行研究的分析,阐明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重要意义,提出从共生角度研究村镇银行发展的有效方法。然后从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现实出发,在介绍了共生理论和村镇银行发展概况之后,揭示出村镇银行健康发展的核心机制是共生机制。从共生角度对村镇银行与农户和小微企业、其他金融组织的关系进行了梳理,论证了村镇银行发展过程中的共生机理。在对农户、小微企业和其他金融机构发展状况分析的基础之上,建立了村镇银行与农户、小微企业、其他金融组织共生分析的基本框架,讨论了村镇银行与农户、小微企业以及其他农村金融组织共生的实际状况。进而运用共生理论找出制约村镇银行发展的主要因素。并利用这些因素从共生视角构建村镇银行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结合调研取得的20家村镇银行的相关数据和年鉴资料,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村镇银行的发展水平进行了实证评价。通过对村镇银行与农户、小微企业和其他金融组织共生状况的分析,并结合定量分析的结果,遵循共生规律,从村镇银行自身、共生对象、共生模式和共生环境四个方面提出村镇银行发展的具体建议。结果表明,村镇银行与农户和农村小微企业之间存在共生关系。在发达农村地区,非对称互惠共生较为明显;而在欠发达农村地区,偏利共生广泛存在。村镇银行与农村其他金融组织之间也存在着紧密的共生关系,共生形式表现为同业竞争与合作。在共生关系中,制约村镇银行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四个,即村镇银行作为共生单元自身存在缺陷,共生对象匹配度较差,共生模式不完善以及共生环境不理想。最终得出,只有加快村镇银行自身建设,提高共生对象的匹配度,完善共生模式并优化共生环境,才能使村镇银行与农户和小微企业形成和谐的共生关系,才能使村镇银行健康持续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三农。本文的创新在于:第一,将共生理论引入村镇银行的研究之中,分析村镇银行与农户、小微企业以及与其他农村金融组织的共生状态。第二,从共生的视角提出制约村镇银行发展的四个主要因素。第三,基于共生视角从单元自身、共生对象和共生环境三个维度构建了村镇银行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第四,遵循共生规律,提出了村镇银行发展的具体建议。

全文目录


摘要  10-12
Abstract  12-14
1 引言  14-28
  1.1 研究的背景  14-15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5-17
    1.2.1 研究的目的  15-16
    1.2.2 研究的意义  16-17
  1.3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7-24
    1.3.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17-19
    1.3.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19-24
  1.4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24-28
    1.4.1 研究的内容  24-25
    1.4.2 研究的方法  25-26
    1.4.3 研究的技术路线  26-28
2 村镇银行发展共生理论阐释  28-44
  2.1 共生理论  28-34
    2.1.1 共生的三要素及其关系  28-29
    2.1.2 共生的形成与稳定条件  29-30
    2.1.3 共生的类型比较及本质特征  30-32
    2.1.4 共生理论的分析框架  32-34
  2.2 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概况  34-37
    2.2.1 我国村镇银行设立的背景  34
    2.2.2 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  34-37
  2.3 村镇银行发展中共生关系形成的理论分析  37-41
    2.3.1 村镇银行与农户及农村小微企业共生的形成机理  37-40
    2.3.2 村镇银行与其他农村金融组织共生的形成机理  40-41
  2.4 共生理论对村镇银行发展的指导意义  41-43
  2.5 本章小结  43-44
3 村镇银行与农户及农村小微企业的共生分析  44-56
  3.1 我国农户及农村小微企业发展状况  44-50
    3.1.1 我国农户的发展状况  44-46
    3.1.2 我国农村小微企业的发展状况  46-50
  3.2 村镇银行与农户及农村小微企业共生的动因分析  50-53
    3.2.1 与大银行进行交易费用高昂  50-52
    3.2.2 与村镇银行交易可以降低成本  52-53
  3.3 村镇银行与农户及农村小微企业共生模式分析  53-54
  3.4 村镇银行与农户及农村小微企业共生环境分析  54-55
  3.5 本章小结  55-56
4 村镇银行与其他农村金融组织的共生分析  56-68
  4.1 其他农村金融组织的界定  56-58
  4.2 村镇银行与其他农村金融组织共生的形式分析  58-59
    4.2.1 共生的形式——竞争与合作  58-59
    4.2.2 共生竞合的均衡分析  59
    4.2.3 共生的最佳状态  59
  4.3 村镇银行与其他农村金融组织共生的实践分析  59-67
    4.3.1 村镇银行与其他农村金融组织的共生竞争  59-64
    4.3.2 村镇银行与其他农村金融组织的共生合作  64-66
    4.3.3 村镇银行与其他农村金融组织竞合的共生环境  66-67
  4.4 本章小结  67-68
5 共生关系中制约村镇银行发展的因素分析  68-80
  5.1 村镇银行自身存在缺陷  68-72
    5.1.1 市场定位偏离服务三农的目标  68-69
    5.1.2 资金和人力短缺  69-71
    5.1.3 业务创新能力不足  71
    5.1.4 缺乏完善的内控机制  71-72
  5.2 共生对象匹配度较差  72-73
    5.2.1 农户和小微企业实力较弱难以支持村镇银行的发展  72-73
    5.2.2 其他农村金融机构实力过强加大了村镇银行的生存压力  73
  5.3 共生模式不够完善  73-75
    5.3.1 与农户和农村小微企业不能形成对称性互惠共生模式  73-74
    5.3.2 与其他农村金融组织在竞合中不能实现互利共赢  74-75
  5.4 共生环境不够理想  75-78
    5.4.1 国家在财政税收方面扶持力度不够  76
    5.4.2 缺乏针对村镇银行的特色监管制度  76-77
    5.4.3 农村信用环境差且风险补偿机制不健全  77-78
  5.5 本章小结  78-80
6 基于共生视角的村镇银行发展水平评价  80-94
  6.1 基于共生视角的村镇银行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80-85
    6.1.1 基于共生视角的村镇银行发展水平评价指标的选取  80-81
    6.1.2 基于共生视角的村镇银行发展水平评价指标的说明  81-85
  6.2 基于共生视角的村镇银行发展水平评价方法选择  85-87
    6.2.1 现有的评价方法  85-86
    6.2.2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村镇银行发展水平评价模型  86-87
  6.3 基于共生视角的村镇银行发展水平评价实证分析  87-93
    6.3.1 样本与数据获取  87
    6.3.2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村镇银行发展水平评价实证  87-92
    6.3.3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村镇银行发展水平评价实证结果分析  92-93
  6.4 本章小结  93-94
7 基于共生视角的村镇银行发展建议  94-108
  7.1 加快村镇银行自身建设  94-99
    7.1.1 明确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  94-96
    7.1.2 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并加强人才建设  96-97
    7.1.3 打造特色产品和服务  97-98
    7.1.4 完善村镇银行的内控机制  98-99
  7.2 提高共生对象的匹配度  99-100
    7.2.1 打造农村小微企业核心竞争力  100
    7.2.2 规范农村小微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100
    7.2.3 提高农户和农村小微企业的诚信意识  100
  7.3 完善共生模式  100-103
    7.3.1 构建与农户和农村小微企业的对称性互惠共生模式  100-102
    7.3.2 在错位竞争基础上加强与其他农村金融组织的合作  102-103
  7.4 优化共生环境  103-106
    7.4.1 加大财政和税收方面的扶持力度  103-104
    7.4.2 建立针对村镇银行的特色监管制度  104-105
    7.4.3 优化农村信用环境并健全风险补偿机制  105-106
  7.5 本章小结  106-108
8 结论  108-110
致谢  110-111
参考文献  111-116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16

相似论文

  1. 基于SWOT分析的南宁市商业健身俱乐部发展对策研究,G80-05
  2. 云南普通高等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研究,G649.2
  3. 基于福利经济学的旅游循环经济发展研究,F590
  4. 我国大众媒介对农村公共政策传播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422.0
  5. 佛山市班主任专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G451.1
  6. 中山市区域性推进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实践与探索,G451.1
  7. 我国研究型大学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G647
  8. 论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G715
  9. 桂林市户外运动俱乐部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G895
  10. 福州市区老年体育开展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G812.48
  11. 教师专业成长积分制的实践探索,G451.1
  12. 粤东地区农村生物教师行为发展问题研究,G633.91
  13. 中职教育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研究,G718.3
  14. 从历届世界健美操规则看健美操难度动作发展态势,G831.3
  15. 社会消费方式变迁下的服装终端空间变化之研究,TS941.1
  16. 云南天然橡胶产业发展战略研究,F326.2
  17.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增量民主研究,D621
  18. 论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发展与完善,D630
  19. 胶南市中等职业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G719.2
  20. 竞技体操单杠技术发展规律的研究,G832
  21. 我国清洁发展机制的实践和展望,X38

中图分类: > 经济 > 财政、金融 > 金融、银行 > 中国金融、银行 > 金融组织、银行 > 城乡金融组织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