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产权性质、冗余雇员与企业业绩

作 者: 闫乃芳
导 师: 毛洪涛
学 校: 西南财经大学
专 业: 会计学
关键词: 产权性质 冗余雇员 企业业绩 金融危机
分类号: F27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6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归全民所有”建立起来的国有企业,在追求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过程中,承担了很多政治目标和社会责任。在众多的政治负担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就业负担。国有企业迫于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就业压力,承担了沉重的离退休员工福利保障和不必要的冗员,因此造成大面积亏损。当然私营企业在政府的影响下,也承担着就业压力(Robert A. Hart和James R. Malley,1996)但是,与国有经济不同,我国的非国有经济成长的过程中,受到的政府约束有限,生产要素的配置基本靠市场规律完成(陈钊、陆铭,2003),当市场需求发生变化时,他们也能够自主地调整员工人数。尤其是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金融危机时期极具差异化的员工政策,更充分地体现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各自所处的政治环境。所以两者的软约束问题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本文对面板数据进行大样本回归,研究了金融危机时期,国有企业的雇员规模和冗余雇员的情况。同时从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和工资总额角度,研究了雇员规模和冗余雇员对国有企业效率和劳动力成本的影响。证实国有企业冗余雇员给其带来的双重影响。作为一篇以实证研究为主要研究方法的学术论文,本文共分为引言、文献综述、理论分析和研究设计的提出、实证结果分析、政策建议和研究局限以及未来研究展望等五部分。以下是正文部分五个章节的具体介绍:第一章:引言。由一系列裁员新闻引出本文的研究背景。介绍了本文研究的重要意义及贡献。同时进一步用历史的眼光,阐述了有关研究对象的制度背景。并搭建了本文的基本结构框架。第二章:文献综述。此部分以冗余雇员问题的学术研究进程为脉络阐述了与之相关的文献。包括隐性失业和富余人员、组织冗余、人力资源冗余、冗余雇员等四个方面的国内外文献,并对相关文献做了评述。第三章:冗余雇员的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的提出。分别就产权性质与冗余雇员的关系和冗余雇员与企业业绩的关系这两方面的内容做了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四个研究假设。第四章:实证分析和实证结论。本文运用STATA11.0和EXCEL2003对2006-2009年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大样本回归。剔除掉无效数据和极端值,再对实验数据做统计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T检验与回归分析等,最后报告实验数据结果,得出本文的研究结论。第五章:政策建议、研究局限性和未来研究展望。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可行性的政策建议。同时认真分析了本文的不足,提出该领域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本文的研究贡献:首先,目前国内外鲜有文章研究宏观经济环境对国有企业雇员规模和冗余雇员的影响。本文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加入环境控制变量,研究金融危机下,国有企业的冗余雇员和其与企业业绩的的关系。其次,国内现有文献中有关冗余雇员的文献中大多都是规范性研究,只有薛云奎、白云霞(2008)和陈信元、曾庆生(2006)这两篇文章采用了档案研究方法。冗余人力资源方面的文献,研究方法比较丰富。包括案例研究、调查研究、档案研究和规范研究等。本文的研究方法属于档案研究,扩展了冗余雇员方面的文献。再次,以往的文献中,对工资率讨论,只限于理论分析,而且结论截然相反。本文以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作为变量,对大样本进行回归分析,验证了冗余雇员对国有企业工资率的影响。本文的局限性:首先,由于所学知识的有限,只是根据经济意义和变量的运用选择了随机效应模型,我们无法在面板数据模型选择上做出严谨的论证。其次,本文研究了2006-2009年样本数据,以年度作为单位窗口。不足以精确描述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再次,本文以2006-2009年较短的时间窗口研究了国有企业冗余雇员问题。更加注重的是冗余雇员对国有企业短期的效应。忽视了冗余雇员可能带来的长期效应。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1
1.引言  11-19
  1.1 问题提出  11-13
    1.1.1 选题来源  11-12
    1.1.2 研究意义  12-13
    1.1.3 本文的研究贡献  13
  1.2 本文研究思路与内容  13-15
  1.3 制度背景介绍  15-19
2. 文献综述  19-30
  2.1 隐性失业和富余人员  19-21
  2.2 组织冗余  21-26
  2.3 人力资源冗余  26-27
  2.4 冗余雇员  27-30
3.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30-38
  3.1 理论分析  30-34
    3.1.1 产权与冗余雇员的关系  30-32
    3.1.2 冗余与企业业绩的关系  32-34
  3.2 研究假设的提出  34-38
4. 实证分析  38-52
  4.1 数据来源和样本选择  38-40
  4.2 变量定义和模型设定  40-43
  4.3 变量描述性统计  43-45
  4.4 实证结果  45-50
  4.5 研究结论  50-52
5. 政策建议、研究局限及未来研究展望  52-55
  5.1 政策建议  52-53
  5.2 研究局限  53-54
  5.3 未来研究展望  54-55
参考文献  55-59
后记  59-61
致谢  61-62

相似论文

  1. 国际金融危机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A811
  2. 后金融危机时代劳动密集型企业劳动关系调适研究,F249.26
  3. G公司战略选择与研究,F426.6
  4. 名牌企业的抗金融危机能力研究,F272;F224
  5. 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企业业绩相关性的实证研究,F276.6;F224
  6. 我国地方政府应对金融危机若干对策研究,F831.59
  7. 中国民营上市公司债务融资与会计稳健性的关系研究,F275
  8.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对策研究,F276.3
  9.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监督研究,F233
  10. 当前金融危机对中日经贸合作的影响及对策研究,F752.7
  11. 当前金融危机对中俄经贸合作的影响及对策研究,F125.5
  12.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承接离岸服务外包问题研究,F719
  13. 金融危机背景下黑龙江省对俄贸易问题研究,F752.8
  14. 对后危机时代中国出口问题的研究,F752.62
  15. 金融危机前后中国股市与国际股市的联动比较,F831.51;F224
  16. 金融危机下银行救助法律制度适用研究,F832.2
  17. 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法律建设的启示,D922.28
  18. 从金融危机论我国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D922.28
  19.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重读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及启示,A811
  20. 跨国股票市场的金融危机传染效应分析,F831.51;F831.59
  21. 东亚金融危机后韩国证券市场发展对产业结构演进的作用分析,F131.26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企业经济 > 企业计划与经营决策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