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组织化理论流派及其比较研究

作 者: 魏丽莉
导 师: 徐祥临
学 校: 中共中央党校
专 业: 政治经济学
关键词: 农民组织化 理论流派 农民合作社 新乡村建设学派 农民专业合作社理论流派 综合性农业合作社理论流派
分类号: F321.4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26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论文是关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术界在农民组织化问题和农民合作社组织发展的理论观点和学术思想的述评和分析,从理论流派的角度廓清了我国纷繁复杂的农民合作社实践的思想渊源,具有进一步研究这一问题方向性的启迪价值。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农村实行的家庭承包制成为推动农村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变革的“第一次飞跃”。但是,在农村市场经济发展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如何进一步克服农户分散经营体制弊端,破解小农户与大市场矛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一直是困扰我国理论界和实践部门的难题。面对乱象杂呈、难辨其性的农民合作社发展的实践,学者们也是众议纷纷,观点各异,甚至在某些问题上极具争议和分歧。本论文研究认为,我国学者在描述、解释、预测家庭承包制以后,如何化解小农户和大市场的矛盾,农民如何组织起来发展现代农业这一问题上,形成了思想迥异的理论流派或理论视角,它们具有不同的研究旨趣、研究方法和研究传统等。本论文认为,符合“理论流派”之内涵界定和衡量标准的,包括以下三大理论流派:一是新乡村建设学派,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理论流派,三是综合性农业合作社理论流派。论文的主体部分着重系统梳理和阐述了这三大理论流派的兴起和主要代表人物的学术思想演变历程、思想渊源、理论观点、核心概念和命题、政策主张以及研究方法等,并对其特征、社会影响等加以适当的评论。本论文以“理论流派”为研究视角,对学术界在农民组织化和农民合作社组织发展这一问题上的学术观点和理论体系进行了归类,将其分为新乡村建设学派、农民专业合作社理论流派和综合性农业合作社理论流派。在研究内容上,梳理了三大理论流派代表人物的学术经历和思想历程,首次建立了解读我国农民组织化问题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思想的分析框架,应当视其为理论创新和学术贡献。本论文认为,新乡村建设学派、农民专业合作社理论流派、综合性农业合作社理论流派的研究要点如下:新乡村建设学派以温铁军、李昌平等为主要代表人物,他们发起、参与和推动了新时期乡村建设运动。早期乡建学派梁漱溟、晏阳初的乡村建设思想及其合作社实践是新乡村建设学派直接的思想历史渊源。新乡村建设学派的温铁军从农村改革试验和新乡村建设的实践出发,提出了研究中国农村问题基本假设、概念,研究对象,他提出“三农”“三治”、“小农村社经济”、“村社理性”等概念,修正了中国农村经济基础的主体概念,阐发了解读中国农村基本制度安排的一系列命题和观点。他倡导乡村建设,重视“村社理性”,主张以村社为基本单位构建多元合作框架,并将农村剩余人口的文化建设和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构农村社会资本、规模交易主体以及获取合作收益(组织租)的领域,以此实现乡村良治与发展。与温铁军不同,“草根派”的乡建学者李昌平提出了农民村社共同体理论,其核心思想是以社区金融合作为核心组建“三位一体”和“四权统一”的村社一体化农民组织,从而增强村庄的自主性和农民的自主性。新乡村建设学派及其倡导的乡村建设试验对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和国家宏观政策制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论流派以张晓山、苑鹏等为主要代表人物。这一理论流派的主要内容和政策主张主要源于:国际合作社联盟确定的合作社发展原则,新制度经济学对组织和制度的研究以及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农民专业合作社理论流派在关于合作社原则和本质、西方合作社思想流派、合作社与国家关系、国家立法与合作社发展、以及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创新方向和我国合作社发展未来方向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理论观点和判断假说,其相关研究成果被国家立法机关在制定和出台我国第一部合作社立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时被采纳,具有重要意义。综合性农业合作社理论流派以徐祥临、白志刚、陈林等为主要代表人物。他的思想渊源受到于日本农协建立思想和组织结构的影响和启发,同时也来自中国革命的基本理论和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综合性农业合作社理论流派形成了包括传统部门一般论、宏观调控论、综合性农业合作社论、供销合作社系统改造论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农民组织化理论体系,提出了传统经济部门具有货币短缺的一般性特征;宏观调控的财政和金融政策是改造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基本手段;以综合性农业合作社为载体来承载政府向传统部门的货币投放;把传统合作经济组织改造成为适合我国国情的综合性农业合作社等观点,在我国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和讨论。论文最后论述了三大理论流派在我国农民组织化问题研究上的学术意义,比较了三大理论流派学术观点的分歧和争论,并通过经济学有关理论对三大理论流派所倡导的组织农民的不同合作社模式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和制度供给在学理上予以分析,得出三大理论流派在这一问题上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规律的认识结论,对我国农民合作社组织的理论研究和农民组织化发展方向和路径选择具有启发意义。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3
第一章 绪论  13-38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13-18
    一、研究背景  13-17
    二、选题意义  17-18
  第二节 国内外关于农民组织化问题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研究综述  18-33
    一、国外研究综述  18-27
    二、国内现状综述  27-33
  第三节 研究思路、内容、方法和创新  33-38
第二章 新乡村建设学派  38-71
  第一节 新乡村建设运动的兴起与新乡村建设学派  38-46
    一、温铁军与新乡村建设运动  38-44
    二、李昌平与新乡村建设运动  44-45
    三、新乡村建设学派的其他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  45-46
  第二节 早期乡村建设学派:新乡村建设运动的思想历史渊源  46-52
    一、梁漱溟的乡村建设思想和合作社实践  46-48
    二、晏阳初的乡村建设思想和合作社实践  48-51
    三、早期乡村建设学派思想评述和新乡村建设学派的继承与创新  51-52
  第三节 新乡村建设学派的理论体系及理论观点  52-67
    一、温铁军乡村建设思想和农民组织化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52-62
    二、李昌平关于乡村建设思想和农民组织化的理论观点  62-67
  第四节 新乡村建设学派提出的政策建设  67-68
  第五节 新乡村建设学派的主要特征及对其评析  68-71
第三章 农民专业合作社理论流派  71-99
  第一节 农民专业合作社理论流派的形成及其主要代表人物  71-76
    一、张晓山、苑鹏的生平和著作  71-73
    二、张晓山、苑鹏对农村经济组织研究的思想演进  73-75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理论流派的其他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  75-76
  第二节 农民专业合作社理论流派的思想渊源  76-83
    一、国际合作社联盟确定的合作社原则  76-79
    二、新制度经济学对组织和制度的研究  79-82
    三、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  82-83
  第三节 农民专业合作社理论流派的理论观点及其研究方法  83-91
    一、关于合作社基本原则及有关基本理论  84-86
    二、关于西方合作社思想流派  86
    三、关于合作社与国家关系的理论观点  86-88
    四、关于国家立法与合作社的发展以及与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有关的几个问题  88-89
    五、关于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创新方向和我国合作社发展的未来方向  89-91
    六、研究方法:个案调研、定量分析和访谈、实地调研  91
  第四节 农民专业合作社理论流派提出的政策建议  91-92
  第五节 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理论流派的简要评析  92-94
  附录 中央关于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政策演变及对其评析  94-99
第四章 综合性农业合作社理论流派  99-131
  第一节 综合性农业合作社理论流派的形成及其代表人物  99-108
    一、徐祥临的生平和著作  99-100
    二、徐祥临综合性农业合作社思想理论体系形成的思想进程  100-107
    三、综合性农业合作社理论流派的其他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107-108
  第二节 综合性农业合作社理论流派的思想渊源  108-113
    一、日本农协的建立思想和组织结构  108-112
    二、中国革命的基本理论  112-113
    三、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  113
  第三节 综合性农业合作社理论流派的理论体系及其内容  113-119
    一、传统经济部门货币短缺的一般性特征  113-115
    二、宏观调控的财政和金融政策是改造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基本手段  115-116
    三、以综合性农业合作社为载体来承载政府向传统部门的货币投放  116-117
    四、把传统合作经济组织改造成为适合我国国情的综合性农业合作社  117-118
    五、综合性农业合作社理论流派的研究方法  118-119
  第四节 综合性农业合作社理论流派提出的政策主张  119-120
  第五节 综合性农业合作社理论流派的社会影响及对其评析  120-122
  附录 徐祥临的学术思想访谈记录  122-131
第五章 比较与结论  131-156
  第一节 三大理论流派对我国农民组织化问题研究的学术影响、意义及争论  131-142
    一、三大理论流派的学术影响和意义  131-133
    二、三大理论流派学术观点的分歧和争论  133-142
  第二节 对三大理论流派关于我国农民组织化发展模式的经济学分析  142-149
    一、组织:资源配置的方式与交易费用的节约  142-146
    二、我国农民合作社组织:农业领域中间组织的的目标模式  146-147
    三、对三大理论流派关于农民组织化不同合作社发展模式的评析  147-149
  第三节 基本结论和启示  149-156
    一、基本结论  149-152
    二、启示  152-156
参考文献  156-167
致谢  167-168

相似论文

  1. 农村转型背景下的新型农民合作社研究,F321.42
  2.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与农村社会变迁,D922.4
  3. 我国农业产业发展中农民组织化问题研究,F320
  4. 农民组织化视野下农民话语权的成长,D422.6
  5. 黑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问题研究,F321.42
  6. 青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对策研究,F321.42
  7.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研究,F321.42
  8. 黑龙江省通河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证研究,F321.42
  9. 光复后台湾农会组织与农业现代化研究,F329
  10. 我国农民合作组织问题研究,F321.42
  11. 中国新型农民合作社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F321.42
  12. 农业现代化视野下的集体统一经营研究,F321.32
  13. 潍坊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研究,F321.42
  14. 市民社会视角下的农民合作社研究,F321.42
  15. 土地流转中农民组织化对其权益保护作用研究,F321.1
  16. 当代中国农民家庭政治功能分析,D422.6
  17.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组织化问题研究,F320
  18. 新农村建设视野下我国农民组织化问题研究,F320
  19. 农民话语权的成长—以农民组织化为路径,D422.6
  20. 台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践与思考,F321.4
  21. 台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证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F321.4

中图分类: > 经济 > 农业经济 > 中国农业经济 > 农村经济结构与体制 > 农业合作形式 > 经济联合体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