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当代中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研究

作 者: 齐麟
导 师: 韩广富
学 校: 吉林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关键词: 当代中国 农业 基础设施建设
分类号: F320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19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改善人民生活,保持社会的稳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农业发展的核心,是农业得以发展的“先行资本”和物质基础,是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根本支撑,没有完善的农业基础设施,必然会影响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制约中国农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所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带有全局性的重要工作。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农业生态工程体系建设、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机制建设和农业科研和推广体系建设。在新形势下,加强当代中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的研究,有着重大的价值。本文首先阐述了当代中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理论的形成发展,然后概括了当代中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内容,最后就当代中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实践价值进行了分析。本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当代中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理论的形成发展。当代中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理论有着深刻的理论渊源,有其形成和发展的社会条件。中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理论的合理汲取,是对中国古代传统农业文化中有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同时也是对国外农业发展理论的有益借鉴。中国实现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国家对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以及国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成果的推动是中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理论形成的社会条件。此外,当代中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理论先后经历了形成、继承和发展,以及逐步完善三个阶段。第二部分:当代中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内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农业生态工程体系建设、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机制建设和农业科研和推广体系建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直接关系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农民增收,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推动农业增产增收的重要措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是农产品流通的载体,是推动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包括加强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农产品市场服务体系建设和农产品运输服务体系建设。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有利于实现农产品流通的现代化,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步伐。农业生态工程体系建设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为中国农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农业生态工程体系建设主要体现在加强防护林体系建设和水土流失防治工程建设两个方面。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机制建设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这一建设包括加强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政策体系建设和农业基础设施的多元投入机制建设。农业科研和推广体系建设是中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的核心,农业科技的发展为中国农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体系建设体现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两个方面。第三部分:当代中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实践价值。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科学发展观在农业发展中的体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措施,有利于构建和谐农业,进而构建和谐社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对于“三农”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健康持续发展,改善农民生活和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保障,有利于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形成。此外,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也有利于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6
Abstract  6-12
第1章 绪论  12-17
  1.1 选题依据  12-13
  1.2 研究意义  13-14
  1.3 研究现状综述  14-15
  1.4 研究方法  15-16
  1.5 论文框架和创新之处  16-17
第2章 当代中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理论的形成发展  17-28
  2.1 当代中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理论形成发展的理论渊源  17-20
  2.2 当代中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理论形成发展的现实依据  20-23
  2.3 当代中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理论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  23-28
第3章 当代中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内容  28-40
  3.1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28-30
  3.2 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  30-33
  3.3 农业生态工程体系建设  33-35
  3.4 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机制建设  35-37
  3.5 农业科研和推广体系建设  37-40
第4章 当代中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实践价值  40-48
  4.1 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  40-42
  4.2 有助于中国“三农”问题的解决  42-44
  4.3 有助于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44-46
  4.4 有助于发展中国家借鉴中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经验  46-48
结论  48-49
参考文献  49-52
作者简介  52-53
致谢  53

相似论文

  1. 稻—蛙、瓜—蛙—鱼生态种养及养分平衡的研究,S-0
  2. 不同类型稻田非作物生境的节肢动物多样性,S435.112
  3. 河南境内淮河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模拟研究,X52
  4. 传播学视域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研究,B27
  5. 南通市农业面源污染负荷研究与综合评价,X592
  6. 金山区农业信息化建设研究,F320.1
  7. 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发展障碍研究,F320.1
  8. 温州市现代农业组织创新研究,D422.6
  9. 新农村建设视角下农业高职院校发展研究,G718.5
  10. 里下河地区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研究,X592
  11. 盐城市农业信息化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F320.1
  12. 农业信息化发展障碍与对策研究,F320.1
  13. 东北雨养农业区种植密度对玉米田间土壤水分和产量的影响研究,S513
  14. 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创业问题研究,G647.38
  15. 基于物联网的农产品安全监控系统与决策系统研究,TP277
  16. 城郊型农业观光园景观规划探讨,S-2
  17.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农业思想研究,F091.93
  18. 论当代中国大学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传统,G641
  19. 取消农业税后黑龙江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与管理探究,D422.6
  20. 现代农业景观的审美性研究,S181
  21. 杨庄休闲农业园规划设计,TU986.2

中图分类: > 经济 > 农业经济 > 中国农业经济 >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