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产权会计观的公允价值计量及其经济后果研究

作 者: 雷洋
导 师: 曾繁英
学 校: 华侨大学
专 业: 会计学
关键词: 公允价值 产权会计 产权界定 产权保护 经济后果
分类号: F23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9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是会计学与新制度经济学学科交叉研究成果。全文从产权会计的视角对公允价值计量问题及其导致的经济后果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公允价值运用中所面临的诸多问题进行思考与讨论,为公允价值在我国特定制度背景下的发展与应用提供支持,为完善适用于我国的公允价值会计理论提供参考。产权与会计的密切关系是与生俱来的。产权的核心问题是对产权的界定与保护,这其中最根本、最为基础性的问题是产权的计量问题。作为界定产权关系、保护产权利益的基础性工具,会计一直是产权经济制度有效运行的保障。产权与会计的核心都在于计量。如何优化计量属性,使其有助于产权的清晰界定和有效保护,有助于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最终有助于市场经济下的产权制度合理化是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作为一种基于价值计量的产物,不仅充分体现了产权经济制度下会计所具有的界定产权和保护产权两大职能,而且其产生在本质上是产权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首先回顾、梳理了国内外以往对公允价值这一领域的规范性和实证研究成果。接着,通过对公允价值历史演进的探究追溯了会计计量属性的发展历程,比较了相关计量属性间的异同点并针对公允价值在金融危机中饱受指责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同时对公允价值在危机中的运用进行了理性的反思。之后,结合产权会计学这一边缘性过渡学科的研究成果,本文尝试了运用产权会计理论对公允价值计量问题的理论研究。通过引入会计信息产权这一概念,围绕会计界定产权与保护产权的职能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借鉴新制度经济学领域中的交易费用理论、科斯定理、外部性问题及租值消散等一系列理论成果,对公允价值理论及其实践运用中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阐释。最后,借助科斯定理有关产权安排与资源配置效率问题的论断,将科斯定理的思想引入到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问题上,并提出了两个有关会计计量属性选择与资源配置效率问题的推论,随后以逻辑演绎和实证研究的方法对上述推论进行了证明。研究结果表明,追求价值计量的公允价值是顺应产权发展要求的产物,其存在与发展的产权动因在于价值计量能够更为清晰地界定产权和更加有效地保护产权。若市场交易费用为零,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和计量属性的选择,不影响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会计计量体系会自动选择最佳计量模式以使得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有用性达到帕累托最优水平。而在现实市场交易费用为正的情况下,会计信息产权的合理界定和计量属性的选择,是市场资源有效配置的必要条件。即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这两种计量属性的选择会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产生影响,具有显著不同的价值相关性。本文的研究特色主要是从产权会计的角度对公允价值计量问题进行了理论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跳出了“就会计论会计”的传统理论研究障碍。将会计学与新制度经济学进行学科间交叉研究,为传统公允价值会计理论研究提供了崭新的研究视角与成果。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11
第1章 绪论  11-17
  1.1 研究背景  11-12
  1.2 研究意义  12-13
  1.3 研究方法  13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13-16
  1.5 主要创新点  16-17
第2章 文献综述  17-32
  2.1 国外相关研究  17-23
    2.1.1 规范研究  17-20
    2.1.2 实证研究  20-23
  2.2 国内相关研究  23-29
    2.2.1 规范研究  23-28
    2.2.2 实证研究  28-29
  2.3 产权会计观下的公允价值初步研究  29-32
第3章 公允价值的概念界定及相关实践运用  32-51
  3.1 公允价值的基本概念  32-35
    3.1.1 公允的定义  32-33
    3.1.2 公允价值的定义  33-35
  3.2 公允价值与相关计量属性的概念关系界定  35-39
    3.2.1 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  35-36
    3.2.2 公允价值与现行成本  36
    3.2.3 公允价值与现行市价  36-37
    3.2.4 公允价值与可变现净值  37
    3.2.5 公允价值与未来现金流量现值  37-39
  3.3 公允价值会计实务的历史演进  39-44
    3.3.1 公允价值在国际会计准则体系中的沿革  39-42
    3.3.2 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准则中的沿革  42-44
  3.4 金融危机中的公允价值运用及理性反思  44-50
    3.4.1 金融危机的演变与公允价值的存废之争  45-47
    3.4.2 公允价值引起的会计顺周期效应及金融稳定问题  47-48
    3.4.3 金融危机中对公允价值的理性反思  48-50
  3.5 本章小结  50-51
第4章 产权界定产权保护与公允价值计量  51-76
  4.1 产权会计的基本理论  51-56
    4.1.1 产权与产权理论  51-53
    4.1.2 产权与会计  53-54
    4.1.3 产权会计与公允价值的对接  54-56
  4.2 产权界定与公允价值计量  56-65
    4.2.1 产权界定的重要性  56-57
    4.2.2 会计学对产权界定的理解  57-59
    4.2.3 产权界定不合理所导致的“租值消散”问题  59-62
    4.2.4 公允价值计量是解决企业“租值消散”问题的有效手段  62-65
  4.3 产权保护与公允价值计量  65-75
    4.3.1 产权保护的重要性  65-66
    4.3.2 会计学对产权保护的基础性作用  66-68
    4.3.3 会计计量属性与企业利益相关者产权保护  68-73
    4.3.4 公允价值的本质特征与产权保护职能的耦合  73-75
  4.4 本章小结  75-76
第5章 会计经济后果、资源配置效率与计量属性选择  76-89
  5.1 会计信息产权与会计经济后果  76-82
    5.1.1 会计经济后果与会计信息外部性的产生  76-78
    5.1.2 会计信息产权界定与外部性内部化  78-80
    5.1.3 会计信息产权界定边界与产权界定效率  80-82
  5.2 产权界定、科斯定理与资源配置效率  82-85
    5.2.1 科斯定理的本质意义  82-84
    5.2.2 产权制度安排与产权界定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  84-85
  5.3 科斯定理与计量属性的选择  85-88
    5.3.1 科斯定理对会计计量属性选择的启示  85
    5.3.2 对科斯定理所作推论的证明  85-88
  5.4 本章小结  88-89
第6章 公允价值计量的价值相关性检验  89-98
  6.1 研究假说  89-91
  6.2 研究设计  91-93
    6.2.1 实证模型  91-92
    6.2.2 数据来源  92-93
  6.3 实证结果  93-97
    6.3.1 描述性统计  93-94
    6.3.2 实证检验回归结果  94-97
  6.4 本章小结  97-98
第7章 结论及展望  98-101
参考文献  101-107
致谢  107-109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109

相似论文

  1.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D923.4
  2. 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保护模式研究,D923.4
  3. 公允价值应用与上市公司投资行为异化关系的实证研究,F832.51;F224
  4. 新准则下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稳健性影响的研究,F233
  5. 公允价值对金融企业财务信息影响研究,F233
  6. 基于博弈论视角的公允价值评估问题分析,F233
  7. 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研究,F233
  8. 连续亏损的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经济后果研究,F275
  9. 由金融危机引发的对我国公允价值会计的应用研究,F233
  10. 农业企业生物资产核算研究,F233
  11.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研究,F233
  12. 我国双重会计计量选择的研究,F233
  13. 会计公允价值与评估价值类型关系研究,F233
  14. 数字水印新技术在知识产权保护中的应用,F204
  15. 股份支付相关会计问题研究,F276.6
  16. 金融互换会计问题研究,F830.42
  17. 基于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应用的盈余管理研究,F233
  18. 公允价值在我国上市银行的应用研究,F233
  19.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研究,F832.51;F224
  2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研究,F626
  21. 公允价值计量在产权会计中应用的研究,F233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会计 > 会计工作组织与制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