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真实储蓄测度理论与方法研究

作 者: 刘渊
导 师: 蒋萍
学 校: 东北财经大学
专 业: 统计学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测度 真实储蓄 国民财富
分类号: F224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3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自诞生之日起就引发了学术界众多的质疑、争论,目前唯一能够达成共识的观点是:为了全人类共同的利益,必须力求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首要的工作就是对可持续发展现状进行全面、科学和客观的测度。目前各国的研究者从理论或现实的不同角度,提出了许多可持续发展测度方法,比较著名的就有绿色GDP、生态足迹方法等。世界银行开发的真实储蓄方法将国民财富与可持续发展联系到一起,认为财富、福利与可持续发展是紧密联系的,提醒民众和决策者意识到资源、环境等自然福利因素和教育的重要性。经作者对这一方法的系统研究发现:真实储蓄测度方法的理论基础以及测度技术虽然在目前存在各种缺陷,但这并不妨碍它作为一种合理的可持续发展测度方法为公众提供相应的信息。而且在对其进行批评研究的过程中,对可持续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测度的探寻又加深了一步。因此作者更愿意把本文看作是一个楔子,一个起点,虽然研究主题是真实储蓄的测度理论与方法,但是真正的研究对象是对可持续发展路径和可持续发展测度的核心问题,这对当前的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更有参考价值。本文是对真实储蓄测度理论与方法进行系统性研究,全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为序言,主要介绍文章的研究背景、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章与第三章是真实储蓄理论导论。这两部分是理解与研究真实储蓄的必要前提与基础。第二章是对可持续发展基本概念与理论的阐释。本章主要介绍的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阐明经济学家是如何思考可持续性问题的,特别是经济学家如何通过建立模型来探索可持续性的条件、评价经济活动的方式是否满足可持续性目标以及为之提出政策建议,同时还将讨论生态学家对可持续性的思考。在第三章中作者将对国民财富核算的理论、方法以及最新的研究成果进行介绍与分析。当代的经济学家认为财富、福利与可持续发展是紧密联系的。当前的国民财富存量被认为是未来消费的现值,也是未来社会福利实现的基础。由此,可持续发展就是创造、保持和管理财富的过程。国民财富核算与真实储蓄测度,是分别针对财富存量与流量的评估,进而对一国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判断。第四章到第六章是本文的核心部分,将按照“理论研究——方法研究——实证研究”的路径,对真实储蓄进行深入系统研究。第四章为真实储蓄的理论思辨。真实储蓄可以被视为是新古典经济学的一个具体应用,是新古典经济学家在对市场、资源、社会福利综合考虑,探求可持续发展路径的成果。新古典经济学的三个经济法则——霍特林法则、Solow-Hartwick模型和弱可持续发展范式,如同三个支柱支撑着真实储蓄理论。但是任何一个有经济学常识的人都应该明确的知道,每一种经济模型都建立严格的经验假设的基础之上的,是对复杂现实的简化。本章将对真实储蓄理论的三个经济模型进行理论思辨,其中的分析将会更全面客观的认识真实储蓄测度提供依据,并指出由某些“假设”带来的先天性缺陷。第五章是真实储蓄的方法研究。测度方法很重要,它关系到从财富来测度可持续发展的尝试能否最终实现。真实储蓄测度方法从本质上来说还是一种绿色GDP的变形,它最重要的工作是在现有GDP的基础上对资源损耗与环境污染损失进行货币化评估。这也是真实储蓄测度最大的难点。因此,在对最后结果的经济解释和政策指导必须注意到评估工作的现实难度和真实储蓄测度理论本身的缺陷。本章将以中国的“真实储蓄”数据为例,对这一问题进行说明。第六章中运用前文中的研究成果,利用真实储蓄方法对2000-2009年间辽宁省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价。在对最终结果的分析时,作者更重视与现实情况的结合以及在计算过程中呈现的经济与资源环境之间联系的特点。进一步的,对真实储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分析,寻找到财富增长的具体原因,更重要的是财富的增长带来了什么,是更多的社会福利还是更多的环境污染。最后结合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第七章是对全文研究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

全文目录


摘要  2-4
ABSTRACT  4-13
1 导论  13-26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  13-16
    1.1.1 研究背景:可持续发展在争论中前行  13-15
    1.1.2 研究目的:如何测度可持续发展  15-16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6-24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6-20
    1.2.2 国内研究综述  20-24
  1.3 研究内容及论文框架  24-26
2 真实储蓄测度的理论基础:可持续发展  26-39
  2.1 引言  26
  2.2 可持续发展的历程  26-29
    2.2.1 第一阶段:20世纪70年代,现代环境主义萌发  26-27
    2.2.2 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可持续发展概念提出  27-28
    2.2.3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可持续发展成为共识  28-29
    2.2.4 第四阶段: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合作与行动  29
  2.3 可持续性的定义与内涵  29-36
    2.3.1 以效用(或消费)不随时间而下降为标准的可持续状态  30-31
    2.3.2 以保存未来的生产机会为目的的可持续状态  31-32
    2.3.3 自然资本不随时间下降的可持续状态  32-33
    2.3.4 管理自然资源以维持资源服务的可持续产出  33-34
    2.3.5 满足生态系统长期稳定和具有弹性的可持续状态  34-35
    2.3.6 作为能力和共识构建的可持续发展  35-36
  2.4 可持续发展与真实储蓄  36-37
  2.5 本章小结  37-39
3 真实储蓄测度与国民财富核算  39-61
  3.1 引言  39
  3.2 国民财富的定义  39-41
  3.3 国民财富核算的步骤与方法  41-47
    3.3.1 国民财富核算的步骤  41-43
    3.3.2 各种资本与总财富的估算方法  43-47
  3.4 国民财富核算结果分析  47-55
    3.4.1 世界国民财富变化分析(1995-2005)  48-51
    3.4.2 中国国民财富变化分析(1995-2005)  51-53
    3.4.3 一个个别的现象:负的无形资本与资源诅咒  53-55
  3.5 真实储蓄对国民财富核算的扩展  55-59
    3.5.1 国民财富核算的创新  55-56
    3.5.2 国民财富核算的不足  56-58
    3.5.3 用真实储蓄衡量财富流量  58-59
  3.6 本章小结  59-61
4 真实储蓄的理论思辨  61-84
  4.1 引言  61
  4.2 思辨之一:霍特林法则  61-66
    4.2.1 霍特林法则的基本模型  62-64
    4.2.2 霍特林法则的经济含义  64-65
    4.2.3 对霍特林法则的评述  65-66
  4.3 思辩之二:Solow—Hartwick法则  66-71
    4.3.1 Solow的新古典主义增长模型  66-68
    4.3.2 实现代际公平的Hartwick法则  68-71
    4.3.3 对Solow—Hartwick法则的评述  71
  4.4 思辨之三:强与弱两种可持续范式  71-82
    4.4.1 两种范式的定义  71-73
    4.4.2 自然资本存量的不递减:强可持续发展范式  73-76
    4.4.3 总资本的不递减:弱可持续发展范式  76-81
    4.4.4 对两种范式的评述  81-82
  4.5 本章小结  82-84
5 真实储蓄测度方法研究  84-114
  5.1 引言  84
  5.2 真实储蓄测度方法演进回顾  84-93
    5.2.1 真实储蓄指标的提出  84-85
    5.2.2 PAM指标与SAMER矩阵  85-89
    5.2.3 真实储蓄的基本模型  89-92
    5.2.4 真实储蓄指标的应用——ANS指标  92-93
  5.3 真实储蓄的计算思路与方法选择  93-95
    5.3.1 计算思路与程序  93-94
    5.3.2 真实储蓄测度的方法选择  94-95
  5.4 对真实储蓄测度方法的质疑——基于中国数据的分析  95-100
    5.4.1 真实储蓄测度方法的不足  95-96
    5.4.2 对中国真实储蓄数据的分析  96-100
  5.5 真实储蓄测度中“自然资源损耗”的测算  100-104
    5.5.1 自然资源损耗核算的基本理论  100-101
    5.5.2 地下资源损耗测度方法  101-104
  5.6 真实储蓄测度中“环境污染损失”的测算  104-112
    5.6.1 环境污染损失核算的基本理论  104-107
    5.6.2 环境污染损失的核算方法  107-112
  5.7 本章小结  112-114
6 基于真实储蓄方法的辽宁省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114-146
  6.1 引言  114
  6.2 辽宁省真实储蓄测度前的考量  114-119
    6.2.1 辽宁省概况  114-115
    6.2.2 真实储蓄测度指标的选定与计算程序  115-119
  6.3 辽宁省真实储蓄的测度  119-127
    6.3.1 资源损耗核算  119-120
    6.3.2 环境污染损失核算  120-126
    6.3.3 辽宁省真实储蓄测度结果  126-127
  6.4 辽宁省真实储蓄测度的结果分析  127-142
    6.4.1 真实储蓄与GDP的比较  127-128
    6.4.2 辽宁省真实储蓄率与中国真实储蓄率的比较  128-129
    6.4.3 真实储蓄各部分的变化分析  129-133
    6.4.4 真实储蓄与各部分的关系分析  133-142
  6.5 辽宁省真实储蓄测度的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142-144
  6.6 本章小结  144-146
7 结论、创新与展望  146-151
  7.1 本文的主要结论  146-148
  7.2 本文的主要工作与创新  148-149
  7.3 本文的不足  149-150
  7.4 未来研究展望  150-15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及其他成果  151-152
附录  152-167
参考文献  167-180
后记  180-181

相似论文

  1. 云南民族旅游地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变迁研究,F592.7
  2. 哈尼族聚落乡土建筑“再生”之路研究,C95
  3. 黑龙江省普通高校篮球教学可持续发展研究,G841-4
  4. 生态消费的哲学思考,X2
  5.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完善与发展研究,R197.1
  6. 我国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问题研究,F205;F299.2
  7. 新疆兵团新型团场小城镇发展的研究,F299.27
  8. 中国日用百货行业的品牌发展策略研究,F721
  9. 松原市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F299.2
  10. 诸城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研究,F299.2
  11. 可持续发展的宁波市区域数字图书馆建设模式探析,G250.76
  12.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TV213.4
  13. 山东省中小企业创业板融资问题研究,F272
  14. 威海生态城市建设的调查与思考,F205
  15. 农业会展对城乡发展的影响和可持续发展研究,F713.83
  16.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城市化特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F224
  17. 基于物联网的农业信息化发展模式研究,F49
  18. 上海绿色住宅建筑设计策略研究,TU201.5
  19. 基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价值观构建,X2
  20. 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研究,F426.92
  21. 关于媒介形象的研究及其塑造战略,G206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经济计算、经济数学方法 > 经济数学方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