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溢出源视角的R&D溢出对生产率影响的实证研究

作 者: 黄苹
导 师: 柯善咨
学 校: 湖南大学
专 业: 应用经济学
关键词: R&D溢出 生产率 行业内 行业间 空间
分类号: F273.1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2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内生增长理论认为,R&D溢出是克服规模报酬递减和维持经济增长的一大引擎。大量文献运用各国不同层面的时间、截面或面板数据就R&D溢出对生产率的影响进行了经验实证,然而已有研究对R&D溢出内在机理的分析缺乏系统性,经验研究大多以发达国家为样本,以发展中国家为样本的经验实证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基于溢出源视角,利用中国企业、行业和地区数据为样本,从行业内行业间空间三个来源,系统研究了R&D溢出对我国不同层面生产率的影响方式和深度。在理论方面,本文梳理了大量文献,结合所选研究视角,归纳出R&D溢出影响生产率的两条路径:R&D溢出一方面直接作用于生产率,另一方面通过影响自身R&D投入进而间接影响生产率。本文在Barro Sala-I-Martin(2004)的质量阶段模型基础上,考虑R&D溢出作用,从直接路径和间接路径刻画R&D溢出对生产率的影响机理。通过对R&D溢出模型稳态解的比较静态分析发现,R&D溢出是影响生产率的关键变量;R&D投入决定要素模型显示,R&D溢出是影响R&D投入的重要变量,R&D溢出通过降低R&D成本促进了R&D投入的增加。在实证分析层面,首先基于机理分析框架,检验了我国制造业行业间、服务业行业间及制造业与服务业之间的R&D溢出对生产率的影响。与现有研究通常忽略R&D溢出异质性不同的是,本文考虑了R&D溢出异质性,测度行业间R&D溢出时区分了物化溢出和纯知识溢出,同时为避免现有研究中存在解释变量内生性依然使用OLS估计的不足,本文使用FMOLS准确估算了中国行业间的R&D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我国存在行业间R&D溢出,但行业间R&D溢出具有非对称性,即我国存在制造业行业间R&D溢出、服务业行业间R&D溢出以及制造业对服务业的行业间R&D溢出,不存在服务业对制造业的行业间R&D溢出。行业间R&D溢出对R&D投入的影响分析显示,制造业行业间R&D溢出与制造业R&D投入之间、服务业行业间R&D溢出与服务业R&D投入之间存在互补效应。其次,从生产成本视角,利用中国制造业14,227家企业微观数据,进一步考察了行业内和行业间R&D溢出对生产率的影响,这是本文区别于现有研究的新视角。为避免已有研究因提前设定函数形式可能产生估计有误的不足,我们采用超越对数成本函数进行了较准确估计。研究发现,行业内和行业间R&D溢出消减了生产成本并积极促进了R&D投入的增加,对生产率产生了积极的直接和间接效应。再次,基于开放经济条件,通过国际贸易这一媒介,就国际行业内和国际行业间R&D溢出对生产率的影响进行了检验。有别于现有研究中测度国际R&D资本选取相对数据的不足,我们使用各国行业层面R&D资本的绝对数据,采用动态面板准确估算了国际行业内、国际行业间R&D溢出的生产率促进效应。我们发现,我国获取的国际R&D溢出主要来源于行业间,国际行业内R&D溢出对生产率的影响不显著。R&D溢出对R&D投入的影响实证分析显示,国际行业间R&D溢出与R&D投入之间存在互补效应,而国际行业内R&D溢出与R&D投入之间存在替代效应。国际行业间R&D溢出对生产率产生了积极的直接和间接影响,而国际行业内R&D溢出对生产率产生了负面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本文随后引入空间因素、修正MRW模型,构建了空间面板模型和空间联立方程,避免了已有研究使用截面数据和遗漏空间变量导致的估计有偏的缺陷,准确测度了R&D的空间溢出效应,这是本文对现有研究的新拓展。我们发现,相邻地区的R&D资本对本地生产率产生了积极的空间溢出效应,然而R&D空间溢出效应主要来源于企业为主体的R&D资本。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的空间联立方程估计结果显示:各地的生产率受到邻省区跨国R&D积极的空间溢出作用。地区总R&D空间溢出、跨国R&D空间溢出积极促进了地区企业R&D投入。R&D空间溢出对生产率产生了积极的直接和间接效应。最后,本文根据R&D溢出效应受吸收能力影响的假设建立了动态面板门槛检验模型,使用开放度、市场化程度、R&D投入、人力资本、行业增长等多变量测算了综合吸收能力,避免了已有研究大多使用人力资本等单一变量测度吸收能力的局限。研究发现,不同来源的R&D溢出模型中,各要素的影响作用迥异;R&D溢出影响要素存在门槛效应,而不同来源的R&D溢出影响要素门槛值具有一定的差距。上述结论为行业或地区选择适宜的技术提供了定量依据。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0
目录  10-13
插图索引  13-14
附表索引  14-16
第1章 绪论  16-34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6-19
    1.1.1 研究背景  16-18
    1.1.2 研究意义  18-19
  1.2 研究对象  19
  1.3 研究综述  19-28
    1.3.1 R&D溢出渠道  20-21
    1.3.2 R&D溢出机制及理论  21-23
    1.3.3 不同来源R&D溢出的研究方法  23-25
    1.3.4 不同来源R&D溢出的实证分析  25-28
  1.4 研究思路与论文框架  28-32
    1.4.1 研究思路  28-29
    1.4.2 论文框架  29-32
  1.5 研究创新  32-34
第2章 R&D溢出影响生产率机理分析  34-43
  2.1 模型设定  34-37
    2.1.1 垄断价格和垄断利润  35-36
    2.1.2 R&D预期收益  36-37
  2.2 厂商行为分析  37-39
  2.3 市场均衡分析  39-41
    2.3.1 R&D溢出对生产率的影响  39-41
    2.3.2 R&D溢出对R&D投入的影响  41
  2.4 小结  41-43
第3章 行业间R&D溢出影响生产率完全修正最小二乘分析  43-61
  3.1 物化溢出和纯知识溢出测度  44-47
  3.2 制造业行业间R&D溢出影响生产率的经验分析  47-53
    3.2.1 计量分析框架  47-48
    3.2.2 制造业数据来源及说明  48-49
    3.2.3 制造业行业间R&D溢出影响生产率的估计结果  49-53
  3.3 服务业行业间R&D溢出对生产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53-56
    3.3.1 服务业数据处理与来源  53-54
    3.3.2 服务业行业间R&D溢出影响生产率实证结果  54-56
  3.4 制造业与服务业间R&D溢出影响生产率的实证分析  56-57
  3.5 行业间R&D溢出对R&D投入影响的实证分析  57-59
  3.6 小结  59-61
第4章 行业内和行业间R&D溢出影响生产率超越对数成本函数分析  61-75
  4.1 超越对数成本函数模型  62-64
  4.2 变量处理与数据来源  64-66
  4.3 R&D溢出成本弹性总样本实证检验  66-67
  4.4 基于不同约束条件下分类样本估计  67-72
    4.4.1 按企业自身是否进行R&D投入分组  67-69
    4.4.2 按企业产权分组  69-70
    4.4.3 按高低技术分组  70-71
    4.4.4 按企业平均规模分组  71-72
  4.5 稳健性检验  72-73
  4.6 行业内和行业间R&D溢出影响R&D投入的实证分析  73-74
  4.7 小结  74-75
第5章 国际行业内和国际行业间R&D溢出影响生产率动态面板分析  75-89
  5.1 全要素生产率和国际R&D溢出的测算方法  76-81
    5.1.1 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及分解  76-78
    5.1.2 国际行业内和国际行业间R&D溢出测度  78-81
  5.2 国际行业内和国际行业间R&D溢出对生产率影响实证分析  81-85
  5.3 国际行业内和国际行业间R&D溢出影响R&D投入的实证分析  85-87
  5.4 小结  87-89
第6章 R&D空间溢出影响生产率空间计量分析  89-103
  6.1 空间自相关分析  89-91
  6.2 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R&D空间溢出分析  91-94
    6.2.1 MRW模型修正  91-93
    6.2.2 空间面板模型估计结果与分析  93-94
  6.3 跨国公司在华R&D空间溢出对生产率的影响  94-101
    6.3.1 跨国公司R&D的区位集聚与地区经济增长  95-96
    6.3.2 跨国R&D溢出与地区生产率的空间联立方程  96-97
    6.3.3 数据来源  97-99
    6.3.4 空间联立方程估计方法和结果  99-101
  6.4 R&D空间溢出影响R&D投入的实证分析  101-102
  6.5 小结  102-103
第7章 R&D溢出影响因素动态面板门槛检验  103-117
  7.1 R&D溢出影响因素分析  103-108
    7.1.1 R&D溢出影响因素计量模型  104-105
    7.1.2 R&D溢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105-108
  7.2 R&D溢出门槛效应检验  108-112
  7.3 综合吸收能力测算  112-116
  7.4 小结  116-117
结论与政策建议  117-122
  1.本文的主要结论  117-119
  2.政策建议  119-121
  3.研究展望  121-122
参考文献  122-134
致谢  134-136
附录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课题研究和已发表的论文  136-137

相似论文

  1. 空间权基本理论研究,D923.2
  2. 空间交会对接控制方法的研究,V526
  3. 武器评估系统数据采集与处理方法研究,TJ06
  4. 中国城市地铁站声环境设计策略研究,U231.4
  5. 大型购物中心地下空间设计研究,TU922
  6. 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建筑创作的艺术化技术理念研究,TU-86
  7. 会展建筑空间复合化设计研究,TU242
  8. 社会行为与建筑空间的关联性研究,TU-024
  9. 科技博物馆建筑设计研究,TU242.5
  10. 博物馆建筑空间整合设计研究,TU242.5
  11. 行为空间界限与其建筑空间特性研究,TU-024
  12. 极化SAR图像超分辨算法的研究,TN957.52
  13. 空间目标ISAR成像仿真及基于ISAR像的目标识别,TN957.52
  14. 临近空间图像侦察系统中的图像恢复技术研究,TP391.41
  15. 文山州特色经济的空间布局研究,F127
  16. 测量微波材料介电常数的新方法研究,O441.6
  17. 社会消费方式变迁下的服装终端空间变化之研究,TS941.1
  18. 基于RS与GIS的漓江上游土壤侵蚀研究,S157
  19. 污染源周边农田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与控制技术试验,X820.4
  20. 基于GIS的植烟土壤养分分区及推荐施肥研究,S158
  21. 福建自驾车旅游空间开发格局研究,G895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企业经济 > 企业生产管理 > 企业技术管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