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中国贸易结构变迁与经济效应研究

作 者: 谢锐
导 师: 赖明勇
学 校: 湖南大学
专 业: 应用经济学
关键词: 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 贸易结构 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 经济效应
分类号: F114.46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81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自上个世纪中期以来,东亚经济一直以其独特的活力出现在世界舞台。日本、东亚四小龙、东盟四小虎、中国等相继实施“出口导向型”战略,创造了东亚经济的奇迹。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2年加入WTO,中国制造逐步成为世界经济中重要力量,引领了中国贸易和经济的繁荣,同时也深刻影响了东亚的分工网络。特别是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协议的签订,中国和东盟的经济合作关系不断深化。2006年商务部提出“以中国-东盟自贸区为依托,加快建立周边的自贸区平台”,以及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加强双边多边经贸合作”,预示着以自由贸易区推动东亚经济一体化的构想。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为东亚区域经济的深化整合进一步提供了舞台。未来,中国与东亚经济将何去何从,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否会带来共赢,能否构成东亚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而要回答这些问题,不但要深刻了解中国与东亚各经济体的贸易结构是如何变迁的?更要剖析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各种方案对各国贸易结构的影响,以及这种传导对各国福利的影响?特别是中国的福利效应是如何动态演进的?基于以上背景,论文基于东亚分工网络不断深化考虑,从产业间,产业内,产品内,以及产品技术含量等多层面出发,综合应用贸易专业化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互补性指数和产业内贸易指数,垂直专业化指数,改进的出口品的国内技术含量计算方法,系统研究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与东亚各经济体间贸易结构的变迁。进一步,论文选取了多国CGE模型(GTAP模型)和考虑新贸易理论特征的单国动态CGE模型(MCHUGE)模型,从比较静态和动态角度综合考察了中国通过ECFA,中韩自由贸易区,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参与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对中国及各东亚经济体贸易结构和经济效应的影响。在理论层面上,本文首先建立了一套测度出口产品国内技术含量的方法,可较为准确的判断中国参与全球化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否促使中国相关产业升级。其次,为了使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效应评估结果更加贴近经济现实,本文把规模经济、垄断和产品多样化等新贸易理论引入到MCHUGE基础模型。在实证研究方面,本文首先利用联合国贸易统计数据库详实的数据,应用贸易专业化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互补性指数和产业内贸易指数测算了中国与各东亚经济体的贸易结构变迁。其次,应用BEC分类数据和计算中国出口的垂直专业化指数实证分析了中国与东亚各经济体的产品内贸易结构变迁。第三,对比研究日本、韩国和印度尼西亚以及中国出口品的国内技术含量。最后,本文利用多国CGE模型(GTAP模型)和单国动态CGE模型(MCHUGE)模型,从比较静态和动态角度两个角度实证研究了中国参与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各种方案的静态和动态经济效应及其变化轨迹,并在改变市场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各种方案的动态经济效应。主要研究结果显示:(1)东亚各经济体具有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的产品向资本密集型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明显扩散趋势。中国出口与东亚各经济体的产业间互补性较弱,且呈下降趋势,产业内互补性逐渐加强,在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我国与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发达经济体仍然以产业间贸易为主,而与东盟五国以产业内贸易为主。对于电子电力产品,中国与东亚各经济体之间以产业内贸易为主,形成了东亚各经济体共有的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2)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与东亚各经济体产品内贸易快速发展。其中,中国从东亚各经济体进口中间品的比重均在60%以上,而向东亚各经济体主要出口最终产品,形成了“东亚其他经济体—中国—欧美经济体”的“新贸易三角”。中国的出口品垂直专业化比率呈上升趋势,来自东盟五国的中间产品贡献更为显著,相比日本和台湾中间产品的贡献率有所下降。产业方面,垂直专业化比率最高的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这进一步表明中国与东亚经济体在电子产品方面形成了深层分工网络。出口品的国内技术含量的测算结果表明,中国加入WTO短期内对中国出口品的国内技术含量有负面影响,但从长期来看,中国出口品的国内技术含量随着在国内企业配套能力增强而回升,出口产品实现升级,中国参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体化并没有使中国出口品低端化。(3)从一般均衡的角度看,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中国的居民消费、投资和出口等“三驾马车”的增长率均有所上升,其中投资的贡献最大。产业方面,服装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和纺织业等中国具有传统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出均将大幅增加。具体而言,由于日本、韩国在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具有较的比较优势,中日韩区域贸易自由化对我国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产出负面影响较大,进而通过产业关联使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产出也减少。中国参与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促使我国服装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和纺织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将大幅度增加。相对于东亚的日本、韩国和台湾等中国大陆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业和食品制造业出口也实现较快增长。如果考虑规模报酬递增、垄断和产品多样化等不完全竞争因素后,中国参与东亚区域贸易自由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实际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其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和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三大产业的产出大幅度上升,其他关联产业从而受益,进而实际产出要大于完全竞争时的模拟。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本文就中国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提出了政策建议。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1
目录  11-14
插图索引  14-16
附表索引  16-20
第1章 绪论  20-29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20-23
  1.2 文献综述  23-25
  1.3 创新点  25-26
  1.4 研究思路和论文框架  26-29
第2章 中国与东亚经济体的产业间与产业内贸易结构分析  29-57
  2.1 中国与东亚经济体的总体贸易关系分析  29-32
  2.2 中国与东亚经济体产业间的贸易竞争性  32-42
    2.2.1 产品分类和数据说明  32
    2.2.2 基于贸易专业化指数的贸易竞争性分析  32-37
    2.2.3 基于出口比较优势指数的贸易竞争性分析  37-42
  2.3 中国与东亚各经济体的贸易互补性分析  42-55
    2.3.1 产业间互补性分析  42-50
    2.3.2 产业内互补性分析  50-55
  2.4 小结  55-57
第3章 中国与东亚各经济体的产品内贸易结构分析  57-85
  3.1 产品内贸易研究综述  57-58
  3.2 基于产品内贸易视角的中国对外贸易结构分析  58-64
  3.3 中国与东亚各经济体各生产阶段产品贸易结构的变迁  64-79
    3.3.1 总体贸易结构的变迁  64-68
    3.3.2 按BEC分类的产品贸易结构变迁  68-79
  3.4 中国出口垂直专业化及东亚中间品的贡献程度  79-83
    3.4.1 垂直专业化测算方法  79-80
    3.4.2 数据说明  80
    3.4.3 中国出口垂直专业化程度及来自东亚中间产品贡献分析  80-83
  3.5 小结  83-85
第4章 中国与东亚各经济体的贸易技术结构分析  85-104
  4.1 东亚经济体出口贸易技术结构现状分析  85-87
  4.2 出口技术含量测度文献综述及数据说明  87-90
    4.2.1 出口技术含量测度文献综述  87-90
    4.2.2 数据说明  90
  4.3 东亚各经济体的出口技术含量研究  90-94
  4.4 东亚各经济体国内技术含量及其变迁研究  94-102
  4.5 小结  102-104
第5章 东亚区域一体化经济效应评估模型的选择与构建  104-127
  5.1 区域贸易自由化经济效应文献综述  104-113
    5.1.1 区域贸易自由化经济效应理论文献综述  104-107
    5.1.2 区域贸易自由经济效应实证文献综述  107-113
  5.2 多国静态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GTAP模型)  113-116
  5.3 区域贸易自由化下的MCHUGE模型及其拓展  116-125
    5.3.1 MCHUGE模型基本框架  116-119
    5.3.2 MCHUGE模型主要动态跨期链接  119-122
    5.3.3 MCHUGE模型数据库结构及其动态更新  122-123
    5.3.4 MCHUGE模型拓展  123-125
  5.4 小结  125-127
第6章 中国参与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静态一般均衡分析  127-142
  6.1 模拟场景设计  127-129
  6.2 中国参与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比较静态分析  129-141
    6.2.1 总体福利效应分析  130-131
    6.2.2 贸易效应分析  131-139
    6.2.3 产业效应分析  139-141
  6.3 小结  141-142
第7章 中国参与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动态一般均衡分析  142-163
  7.1 中国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MCHUGE)模拟基线设计  142-147
    7.1.1 MCHUGE模型历史基线设计  143-147
    7.1.2 MCHUGE模型预测模拟基线设计  147
  7.2 完全竞争假设下动态一般均衡分析  147-156
    7.2.1 政策模拟场景设计  147-149
    7.2.2 宏观经济效应分析  149-152
    7.2.3 产业效应分析  152-156
  7.3 不完全竞争假设下动态一般均衡分析  156-161
    7.3.1 模拟场景设计  156-158
    7.3.2 宏观经济效应分析  158-159
    7.3.3 产业效应分析  159-161
  7.4 小结  161-163
结论  163-170
参考文献  170-183
致谢  183-185
附录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课题  185-187
附录B  187-188

相似论文

  1.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波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F832.6;F752.6
  2. 基于双边FTA视角的中国与挪威水产品贸易研究,F323.7
  3.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研究,F752;F224
  4. 江西省社会保障水平影响因素及其经济效应分析,D632.1
  5. 产品内分工视角下江苏省对外贸易结构优化研究,F752.8
  6. 中国与欧盟、东盟的主要出口商品结构的比较研究,F752.7
  7. 我国混合动力汽车财税政策的经济效应分析,F812.0
  8. 中国直接投资老挝的动因和经济效应研究,F224
  9. 上海市对外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F127;F224
  10. 中美进出口商品结构及其对贸易平衡的影响研究,F752.7
  11. FDI技术溢出对中国出口结构变迁的影响,F832.6;F224
  12. 我国出口退税的经济效应分析及政策建议,F752.5
  13.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规模经济效应研究,F233
  14. 中韩建立FTA的可行性及其经济效应,F752.7
  15. 我国承接金融后台服务外包的动因及经济效应分析,F719
  16. 资源税改革的经济效应分析,F812.42
  17. 中国国债效应的理论与实证研究,F224
  18. 中国与印度产业内贸易理论与实证研究,F224
  19.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宏观经济效应研究,F832.6
  20. 上海市利用FDI质量的研究,F224
  21. 青海省旅游业经济效应分析与发展对策,F592.7

中图分类: > 经济 > 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 世界经济、国际经济关系 > 国际经济关系 > 国际经济合作 > 区域间经济关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