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体育类网络电子杂志的现状分析和发展趋势研究

作 者: 姚志远
导 师: 张玉田
学 校: 北京体育大学
专 业: 体育人文社会学
关键词: 体育类网络电子杂志 《最体育》 现状与趋势
分类号: G237.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8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web2.0时代的到来,社会多样化、多极化、多层化的发展使得受众对信息的需求日趋多样化,传播者和受众的共同参与和双向互动成为网络传播的一大发展趋势。基于这样的背景,以网络为发布平台的电子杂志开始崭露头角。通过对我国体育类网络电子杂志的分析与研究,发现,体育类网络电子杂志的发展在我国仍处于初级阶段,数量和质量上都难以符合不断增大的受众群的需求。我国体育类网络电子杂志的内容单一质量有待提高,并且缺乏与读者的有效沟通,电子杂志的市场并不成熟,需要加以规范,盈利模式也非常单一跟传统的纸质杂志相比,影响力还差的很远。2009年6月1日,黄健翔作为出品人的一本体育类网络电子杂志正式发行,杂志的名称叫做《最体育》,凭借黄健翔的个人影响力,加上日新月异的新媒体技术,《最体育》丰富的板块设计、新颖独特的内容编排,极富观点特色的原创内容受到了广大体育爱好者的喜爱。一经发行,就占据了网络体育类电子杂志发行的头名,一举超过了诸如《体育画报》老字号的体育类网络电子杂志。杂志两周年之际,《最体育》又与时尚传媒集团合作,改名为《时尚最体育》,强强合作让《最体育》的未来前景一片光明。本文通过对《最体育》电子杂志的深入分析,总结出了《最体育》的优势所在,为我国体育类网络电子杂志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首先,黄健翔的名人效应,让《最体育》从创刊起就备受关注,黄健翔既为《最体育》杂志的质量做了保证,又凭借其个人影响拉来了很多独家的报道和著名体育评论员的专栏,使《最体育》杂志的内容可读性变得更强,权威性和可信度更高。其次,《最体育》的版块设计也非常新颖,图片、文字、动画、视频等所有的传播媒介一应俱全,观感效果极佳。另外,《最体育》非常注重于读者的交流与互动,不但开设微博进行及时在线互动,还经常设置一些体育类话题邀请读者们参与,这样《最体育》的读者受众在相对稳定的基础上稳步提升。内容质量参差不齐、宣传方式老套、盈利模式单一等体育类网络电子杂志的老问题,由此带来的是投资人和广告商的没信心,整个行业的不景气。《最体育》的成功,给我国体育类网络电子杂志的发展提供了借鉴作用。网络时代的大背景下,借助日新月异的新媒体技术,以及受众阅读习惯逐渐向电子刊物的转化,我国体育类网络电子杂志会有一个很好的未来。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1
1 前言  11-13
2 文献综述  13-14
3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4-16
  3.1 研究对象  15
  3.2 研究方法  15-16
    3.2.1 文献资料法  15
    3.2.2 文本分析法  15
    3.2.3 对比分析法  15
    3.2.4 个案分析法  15-16
4 分析与讨论  16-45
  4.1 体育类网络电子杂志发展概述  16-23
    4.1.1 网络电子杂志的界定及其发展状况  16-19
    4.1.2 体育类网络电子杂志的发展状况  19-21
    4.1.3 体育类网络电子杂志与纸质杂志的对比  21-22
    4.1.4 体育类网络电子杂志的盈利模式  22-23
  4.2 体育类网络电子杂志的传播优势  23-27
    4.2.1 传播主体  24
    4.2.2 传播内容  24-25
    4.2.3 传播渠道  25
    4.2.4 传播受众  25-26
    4.2.5 传播效果  26-27
  4.3 体育类网络电子杂志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瓶颈  27-28
    4.3.1 内容单一且质量有待提高  27
    4.3.2 缺乏与读者的有效沟通  27-28
    4.3.3 市场有待规范  28
    4.3.4 盈利模式单一  28
  4.4 个案分析:《最体育》的生存发展策略  28-45
    4.4.1 《最体育》的内容分析  28-40
    4.4.2 《最体育》的营销优势浅析  40-42
    4.4.3 《最体育》的优劣势分析  42-45
5 结论与建议  45-48
  5.1 结论  45-46
    5.1.1 我国体育类网络电子杂志存在的问题  45
    5.1.2 我国体育类网络电子杂志的优势  45-46
    5.1.3 《最体育》杂志对我国体育类网络电子杂志的启示  46
  5.2 建议  46-48
    5.2.1 以内容质量为本  46
    5.2.2 网络新产品的充分运用  46-47
    5.2.3 依托知名企业  47-48
致谢  48-49
参考文献  49-51
附录  51-52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52

相似论文

  1. 体育场馆国际设计竞赛创作理念研究,TU245.2
  2. 体育新闻报道中的侵权行为研究,G812
  3. 西安地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教育实习现状及对策研究,G807.4
  4. 黑龙江省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舞蹈课程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G834
  5. 非体育领域商品广告中运动项目元素分析,G80-05
  6. 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政策的实证研究,G818.2
  7. 2005-2009年山西省高校体育教师发表科研论文文献计量学分析,G807.4
  8. 人文视角下福州市普通高校公体武术选项课开展现状调查研究,G807.4
  9. 体育动漫影响青少年篮球价值取向原因探究,G841
  10. 福州市区老年体育开展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G812.48
  11. 跳绳在学校体育大课间的应用研究,G623.8
  12. 初中体育教学方法使用的规范性与准确性研究,G633.96
  13. 陕南贫困山区中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现状与对策研究,G633.96
  14. 拓展训练引入初中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实验研究,G633.96
  15. 广州市高中体育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G633.96
  16. 广州市九佛第二中学跆拳道运动开展现状调查研究,G886.9
  17. 中小型体育赛事营销问题的分析及对策研究,G80-05
  18. 对体育类大学生学业自尊、身体自尊、内隐自尊以及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G807.4
  19. 民间体育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研究,D632.9
  20. 体育院校游泳专修课课堂教学技能培养的研究,G861.1-4
  21.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修学生创编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G831.3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信息与知识传播 > 出版事业 > 各类型出版物编辑出版 > 电子出版物编辑出版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