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的《青旗》报研究

作 者: 努恩达古拉
导 师: 贺希格陶克陶
学 校: 中央民族大学
专 业: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关键词: 《青旗》报 日本殖民统治 蒙古文化
分类号: G219.29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日本殖民统治时期(1931—1945)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特殊历史时期。当时,由伪满洲国政府前后发行了蒙古文月刊《蒙古报》,周报《蒙古新报》,《青旗》报等蒙古文机关报。这些机关报的创刊发行是一方面反映了日本占领者为其殖民统治需要大力加强新闻出版等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文化侵略措施,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当时蒙古族各界进步人士为发展自己的民族文化事业所做的努力。而这些报刊资料由于在国内保存的甚少,很少有学者问津。在国外虽然有学者关注过这些报刊,但从未系统地对其进行过研究。本研究以当时蒙文报刊较成熟时期的《青旗》报(1941-1945)为文献资料,结合运用新闻学研究法、文献资料法、文学研究法、历史研究法进行比较系统的、综合性研究。《青旗》报的研究不仅证实了日本侵略者殖民统治的政策和罪恶行为,也佐证了当时具有爱国热情的部分蒙古族文化界进步人士在日本殖民统治下为救亡我国蒙古民族文化事业所做的不懈努力。这是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所在。该论文由导论,正文,结论和附录四部分组成。导论导论里介绍了选题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采用的研究方法以及研究资料等。还简要阐述了近代内蒙古东部地区社会历史背景和日本统治下的东蒙地区社会政治与经济变化。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的蒙文《青旗》报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国和日本。(1)在中国:忒莫勒《建国前内蒙古地方报刊考录》中,对《青旗》报社及其《大青旗》报作了介绍,但未提到《青旗》报。金海《日本占领时期蒙古族新闻出版活动述略》,对《青旗》报社的成立情况及其出版的《青旗》报的创刊,停刊时间,以及栏目设置等方面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额尔德木图,宝音陶格套《卜和克什克及其蒙文学会》和房建昌《伪蒙疆时期蒙古文化馆与蒙古文化研究所始末》两部著作只是介绍了《青旗》报社和《青旗》报的一些简要情况。20世纪末,巴·格日勒图辑评出版的蒙古文学作品选集《异草集》,其中收录部分《青旗》报所发表的经典诗歌、小说、散文、故事等,并作了考评。乌·苏古拉、特古斯巴雅尔、巴·苏和等利用《青旗》报的部分资料,介绍分析近代蒙古族代表作家及其作品。永花《伪满时期的蒙古族儿童文学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中,以《青旗》报为中心,伪满时期蒙文报刊与儿童文学有关的栏目或者报刊里刊登的作品作为研究资料,对伪满时期的蒙古族儿童文学进行研究。娜仁格日勒《(青旗)所见近代蒙古民族女子教育》一文中,通过对《青旗》报上所提倡的女性启蒙教育思想内容的介绍和分析,揭示随着近代化在蒙古族中影响的开始,民族民主人士认识到女性素质的提高对于整个民族未来的重要意义。(2)在日本:日本大阪大学石滨文库藏有全套《青旗》报资料。日本学者们凭借能够阅览全套《青旗》报资料的有利条件,撰写了不少论文。如,二木博史、广川佐保、呼和巴特尔等人利用该资料介绍了日本在20世纪占领内蒙东部时所实行的文化政策及创办《青旗》报的一些情况。内田孝《内蒙古诗人赛春嘎留学日本时期的作品》一文中详细介绍了赛春嘎留日期间在《青旗》报上发表的作品。《赛春嘎的“心之光”各种版本比较研究》中,对<青旗报)上发表的“心之光”与其它版本的“心之光”进行比较研究。白嘎力《赛春嘎及其作品》,搜集,整理现代蒙古文学的奠基者赛春嘎在《青旗》报上发表的作品,介绍了早期赛春嘎鲜为人知的事迹及其作品。《青旗》报社的成立与《青旗》报的创刊发行,无疑是日本占领者为其殖民统治需要大力加强新闻出版等意识形态领域内的宣传所采取的措施之一。第一章日本在中国大陆发行经营的报刊历史概况首先分四段论述了日本人在中国大陆创刊发行经营的各种报纸的历史。介绍早期日文报刊,满铁统治下的报刊,关东军统治下的报刊,伪满时期报刊等不同阶段的报刊状况。1896年创刊的《汉报》(宗方小太朗创刊)是日本人最早在中国汉口创办的报纸。从宗方小太朗创刊的《汉报》以后到1906年为止,中国大陆上日本人创办经营的报纸就有57家,其中22家报纸在中国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部地区。那些报纸由日文,英文,俄文,中文,蒙文,朝文等多种语言发行。蒙文《青旗》报属于关东军统治下的报刊,是日本人在中国大陆经营的诸多报纸之一。第二章《青旗》报概论本章介绍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创办的蒙文报刊《蒙古新报》到《青旗》报创刊发行的经历,《青旗》报的创刊理念,办报方针,舆论导向,版面设计以及其发行状况,编辑人员的介绍等多方面对该报相关问题展开论述。《青旗》报社成立于1940年12月,在原蒙古会馆基础上由兴安局、蒙民厚生会、蒙民裕生会以及伪满洲国国务院总务厅弘报处各出资3万元创办,社长为菊竹实藏,编辑有竹内正、塔勤,玛尼扎布等,初设总务部、编辑部,接纳了原蒙古会馆职员30名(其中蒙古人23名,日本人7名)。《青旗》报以“蒙古民族之向上、文化之发展为目的”,属于官民合办性质的机关报。该报前身是蒙古会馆所办的周报《蒙古新报》。《青旗》报于1941年1月6日创刊。该报为综合性报纸,最初为周报(1—75号),后改为旬报(76—178号)。《青旗》报内容包括国际国内新闻、蒙古地方报道之外,还有健康与家庭、家畜、文艺、读者投稿、日蒙会话、儿童青旗及连载蒙古族近代文学家尹湛纳希的长篇小说《青史演义》等栏目。停刊于1945年7月23日。共出版了178期。《青旗》报作为伪满洲国官民联合主办的报刊,它与所有的政府机关报刊一样,从伪满洲国的立场报道国际国内的新闻及蒙古地区新闻,且将这些内容刊登在一、二版、第三版上,这是一目了然的事。第四版是健康与家庭栏目,是针对当时蒙古民众卫生,健康,生活习俗等方面欠落后,需要改善而设置的栏目。第五版是家畜栏目,介绍家畜养殖技巧,农业增产技术等。第六、七版的文艺、读者投稿栏目主体是文学作品,包括评论、杂文、散文、诗歌、小说、故事、民间文学作品(谜语,民歌,民间故事,谚语)等。(文艺,文学内容将在《青旗》报与蒙古文学的第四章里具体探讨)。第八版儿童青旗是面向儿童普及社会和自然科学知识,传授文化,娱乐兴趣的栏目。日蒙会话栏是针对给蒙古人学习日语而设置的栏目。《青旗》报上国际国内要闻以外其他栏目的大部分内容来源于读者的投稿。广大读者关心《青旗》报也期待着《青旗》报,读者的踊跃参与是《青旗》报的最显著的特点。对于《青旗》报进行新闻形态学研究,归纳,总结出当时的国内外形势、日本殖民主义侵略本质、伪满洲国相关情况和《青旗》报历史沿革、宣传内容及其在蒙古语新闻史上的影响,无疑具有重要文献资料价值。第三章《青旗》报新闻宣传的主论调和副论调分析研究《青旗》报新闻宣传的主论调和副论调是本文的主要目的之一,也是本人研究的着重点。首先从对日本人、蒙古人官僚题《青旗》报创刊《贺词》的不同语调论起,结合重大新闻报道,读者来稿等各个专栏发表的文章的分析,论述《青旗》报的新闻报道,舆论导向的主、副论调。宣传日本和伪满政府的政策、路线、方针是它的主论调。主论调集中反映在《青旗》报的第一,二,三版国际国内新闻,内蒙古地方新闻以及健康与家庭、家畜、日蒙会话等栏目上宣传的伪满洲国的教育,文化,宗教,健康卫生政策相关的报道内容里。为提高报纸的可读性,趣味性,娱乐性而充实的文艺、读者来稿、儿童青旗等各个专栏上发表的文章中表现的民族意识是《青旗》报的副论调。殖民统治主体的办报者方面,为了更好地倡导主论调,配置安排了副论调的内容和栏目。但是被统治立场的蒙古族民众读者,借助报刊媒体的力量,力求表达振兴民族精神,发扬民族传统,弘扬民族文化,团结奔进,发展强盛的民族意志和独立自强的愿望。这样《青旗》报的主、副论调,虽然有相反的趋向和目的,但是办报者和读者(包括部分编辑,投稿者蒙古人)从各自的角度为宣传自己而尽力尽责。《青旗》报的整体内容当中始终贯穿着新闻报道,舆论导向的主、副论调。第四章《青旗》报与蒙古文学论述《青旗》报与蒙古文学的关系。本章中首先论述在《青旗》报上连载的近代蒙古族文学家尹湛纳希的长篇小说《青史演义》的意义,其次论述蒙古族近代文学史上有名的赛春嘎、额尔敦陶克陶、哈丰阿和格日勒朝克图,哈达,孟和乌力吉等作家、进步人士在《青旗》报上发表的作品。在研究《青旗》报的蒙古文学作品时,将其与巴·格日勒图辑评《异草集》(1931-1945年间蒙古文学作品选)对比,归纳总结当时书面文学作品的特点。《青旗》报作为伪满洲国时期官民联合主办的报刊,它的舆论导向,其宣传基调必然要受伪满洲国的方针政策的约束。但办报的环境相对比较宽松,只要不违背伪满洲国的方针政策的稿件,都可以刊登。在这种情况下,当时蒙古族各界人士,包括政府官员、军人、教师、学生、文学爱好者、艺人、留学生、农牧民等非常热情地投稿。这些稿件的大多数带有浓郁的振兴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的情绪。《青旗》报的文艺栏目,客观上给蒙古族文学爱好者提供了发表自己作品的有效场所,事实上造就了一大批蒙古族近现代文学史上的作家。本章中还论述了《青旗》报上刊登的蒙古族民间文学,对民间故事、笑话、谜语和民歌等不同体载进行了阐述和研究。这些方面的内容在前人研究成果中根本未曾涉及到。结论结论中对上述所作分析进行归纳和总结,指出《青旗》报社的成立与《青旗》报的创刊发行,无疑是日本占领者为其殖民统治需要大力加强新闻出版等意识形态领域内的宣传所采取的措施之一。整个报纸的版面设置与主导思想当中贯穿着殖民统治者的《启蒙政策》。所以,《青旗》报是日本和伪满洲国政府对蒙古族实施殖民统治《启蒙政策》的产物。主要反映在新闻版面,健康与家庭栏目,家畜栏目,日蒙会话等栏目上,也是该报的(主论调>。读者投稿栏目,文艺栏目,儿童青旗等栏目是虽然为了增添报纸的趣味性,娱乐性而设置的附带内容,也是该报副论调,但是它对于广大蒙古族人民来说其反而变为主论调,力求宣传自己,表达对民族的忧患意识,振作自立自强,奔发向上的意志和决心的有力舞台。蒙文报刊发行很稀少的当时环境下,《青旗》报给部分具有热爱自己民族的蒙古族青年、文化界进步人士发表作品、传达思想、号召民众为振兴民族文化事业而畚斗提供了一个平台。其实,日本人不仅在中国大陆的新闻出版业管理严格,而且经常整顿改革。如果发现不符合日本《满洲国》的宣传报道方针的报刊立即被整顿或强行停刊。我想,如果当时日本没有战败,日本殖民统治还在继续的话,《青旗》报的<副论调>的思想内容也会受阻饶、整顿或限止的。因为蒙古族民族意识形态的持续表现是不符合日本侵占蒙古的政策和目的的。

全文目录


藏文摘要  4-7
摘要  7-15
Abstract  15-21
目录  21-25
说明  25-26
正文  26-175
结束语  175-179
注释与参考文献  179-182
附录1  182-186
后记  186-188
附录2  188-500

相似论文

  1. 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大连海关研究,F752.59
  2. 从《西厢记》的流传演变中看蒙汉文化交流,I207.3
  3. 日本殖民统治对战后台湾社会的影响,D675.8
  4. 古代贝都因人与古代蒙古族社会生活风尚之比较研究,K18
  5. 雪山蒙古人文化研究,K281
  6. 敦煌莫高窟北区出土蒙古文文献研究,K877.9
  7. 以人类学视角分析乌兰巴托与呼和浩特公共建筑上的蒙古文化特色,TU-05
  8. 《绿色的谷》和《故乡》中的人物形象比较研究,I106-03
  9. 蒙文《圣救度佛母二十一种礼赞经》研究,I207.9
  10. 《察哈尔格西·洛桑楚臣传略》研究,I207.9
  11. 明郑—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台湾地区碑派书法研究,J209
  12. 蒙文网站对蒙古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作用研究-以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为例,G122
  13. 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大连地区城市化进程中的城乡关系研究,K26
  14. 《大公报》舆论建构途径研究(1925-1932年),G219.29
  15. 中国新闻话语六十年变迁,G219.29
  16. 民国时期的《山西日报》研究,G219.29
  17. 浅析报人林白水社会思想的激进性,G219.29
  18. 山西大学校报史研究,G219.29
  19. 论浦熙修重庆时期(1939-1946)通讯特征与思想基础,G219.29
  20. 论孙伏园时期的《晨报副刊》对新文艺思想的传播,G219.29
  21. 1981年以来《马鞍山日报》的研究,G219.29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信息与知识传播 > 新闻学、新闻事业 > 世界各国新闻事业 > 中国 > 新闻事业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