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互联网用户群体行为产生机理研究

作 者: 黄波
导 师: 齐佳音
学 校: 北京邮电大学
专 业: 管理科学与工程
关键词: 未来互联网 群体智慧 群体极化 维基百科
分类号: TP1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4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互联网的发展日益呈现出网络社会化和社会网络化两大趋势,两种趋势的影响使得互联网上的用户群体行为存在如下三个典型特征:瞬时性和规模性、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以及不确定性。这些特征使得互联网用户群体行为容易形成两种极端情形,即群体智慧群体极化,本研究通过对这两种互联网用户群体行为进行界定,并通过探求两种群体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而得到其产生机理。具体分为以下三个研究点.(一)互联网用户群体行为解析通过对比国内外大量相关概念,对群体智慧和群体极化的定义和内涵进行界定,总结群智能理论、社会比较理论、说服性争论理论和社会影响理论在群体行为中的体现,并归纳其表征指标和影响因素。(二)互联网用户群体智慧影响因素研究本部分结合维基百科用户数据,针对互联网上的用户群体行为规模性的特点,选用基于Agent技术的建模及仿真研究群体规模和词条分类对于群体智慧的影响,结论是:(1)群体规模增长会提升词条质量,进而形成群体智慧。(2)规模增长带来的词条质量提升主要体现在提升了词条完整性上。(3)信息类词条相对于知识类词条对群体规模增长带来的质量提升更敏感。(三)互联网用户群体极化影响因素研究本部分结合北邮人论坛数据用实证方法研究群体规模、群体交互强度、信息模糊度和信息敏感度对于两类群体极化的影响,结论是:(1)群体交互强度会加剧双极裂化,削弱单极聚化;(2)信息模糊度和信息敏感度均会加剧单极聚化;(3)群体规模对形成群体极化无明显影响。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第一章 绪论  9-14
  1.1 研究背景  9-11
    1.1.1 互联网的发展赋予用户群体行为新的特征  9-10
    1.1.2 互联网中的“群体智慧”  10
    1.1.3 互联网中的“随大流”现象  10-11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1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1-12
  1.4 本研究主要创新点  12-13
  1.5 论文组织结构  13-14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26
  2.1 基本概念界定  14-18
    2.1.1 群体智慧  14-16
    2.1.2 群体极化  16-18
  2.2 相关理论综述  18-21
    2.2.1 群智能理论  18-20
    2.2.2 社会比较理论和说服性争论理论  20
    2.2.3 社会影响理论  20-21
  2.3 群体智慧产生机理研究综述  21-23
  2.4 群体极化产生机理研究综述  23-26
第三章 互联网用户群体智慧影响因素研究  26-42
  3.1 群体智慧表征指标及影响因素  26
  3.2 维基百科  26-28
  3.3 多Agent技术的建模方法简介  28-29
  3.4 未来互联网群体智慧模型构建  29-31
    3.4.1 模型内部状态定义  29-30
    3.4.2 Agent的分类及属性  30-31
    3.4.3 Agent行为规则  31
  3.5 模型仿真及结果演示  31-40
    3.5.1 数据收集  31-32
    3.5.2 词条质量与群体规模相关性  32-34
    3.5.3 词条质量的分项特性与群体规模的相关性  34-37
    3.5.4 考虑词条分类的群体智慧仿真  37-40
  3.6 结果分析  40-42
第四章 互联网群体极化影响因素研究  42-61
  4.1 群体极化表征指标及影响因素  42-43
  4.2 提出假设  43-44
  4.3 实验设计  44-50
    4.3.1 样本收集  44-45
    4.3.2 原帖内容分析  45-46
    4.3.3 跟帖内容分析  46-50
  4.4 数据分析  50-58
    4.4.1 群体规模与群体极化的关联性  50-53
    4.4.2 信息模糊度与群体极化的关联性  53-55
    4.4.3 信息敏感度与群体极化的关联性  55-57
    4.4.4 群体交互强度与群体极化的关联性  57-58
  4.5 结果分析  58-61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61-65
  5.1 成果总结  61-63
  5.2 研究不足  63
  5.3 研究展望  63-65
参考文献  65-70
致谢  70-7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71

相似论文

  1. 政治参与中的群体极化及其疏导,D0
  2. 基于Web的未登录词翻译技术研究,TP391.2
  3. 著作权法视域中的“维基百科”,D923.41
  4. 基于维基百科的命名实体消歧研究,TP391.1
  5. 基于中文维基百科的语义相关度计算的研究与实现,TP391.1
  6. 网络社群参与公共决策的群体极化效应理论研究及实证分析,G206
  7. 基于维基百科的社会网络分析技术研究,TP393.0
  8. 传播学视阈下网络群体极化研究,G206
  9. 基于维基百科的语义比较,TP391.1
  10. 网络参与中群体极化行为形成机制研究,G206
  11. 维基百科的网络结构及可信分析,TP393.02
  12. 网络群体极化事件研究,G206
  13. 网络媒介对同性恋者生活的影响,G206
  14. 交互式问答系统中的省略恢复研究,TP391.1
  15. 维基百科:精神交往理论研究的新进路,G206
  16. 维基百科信息传播机制研究,G206
  17. 基于信息论的特征加权和主题驱动协同聚类算法研究,TP18
  18. 面向问答的社区型知识抽取技术研究,TP391.1
  19. 基于Wikipedia的社会网络挖掘,TP311.13
  20. 企业经营范围自动分类及多语种经营范围术语自动获取,TP391.1
  21. 基于维基百科的搜索引擎检索结果聚类,TP391.3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 自动化基础理论 > 人工智能理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