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跨平台NFC协议栈的设计与实现

作 者: 赵元魁
导 师: 罗蕾
学 校: 电子科技大学
专 业: 计算机系统结构
关键词: 近场通信 协议栈 射频识别 Open NFC
分类号: TP391.4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2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近场通信(NFC)技术由射频识别(RFID)技术发展而来,它在保证向后兼容现存RFID服务的前提下,整合了各种RFID协议,扩展了传输层和应用层协议,从而使NFC设备具有更好的互操作性,支持更加丰富的应用。NFC技术是一种复杂的新技术,传统的针对具体应用领域订制的RFID应用开发模式不再适合于NFC技术,它需要一套完备的NFC协议栈作为支撑。协议栈的设计和开发是一项浩大的工程,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因此,设计一个可移植性好的NFC协议栈,使其可以轻松地移植到不同的系统平台或支持不同的NFC芯片,具有重要意义。在进行协议栈的设计之前,需要深入理解NFC技术相关协议标准和整个协议栈的框架结构。传统的RFID技术主要定义RF通信协议,它是NFC技术的基础,本文对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NFC技术涉及的标准和规范种类繁多,它包括ECMA制定的NFC标准、NFC Forum制定的技术规范和ETSI定义的接口标准。文章将它们分类整理,对一些重要的标准或规范进行了详细分析理解,并结合RFID技术总结了各标准规范之间相互引用、相互依赖以及互为补充的复杂关系。本课题的主题是NFC协议栈的移植,因此没有开发完整的NFC协议栈,而是以开源的Open NFC协议栈为基础。Open NFC分为核心协议栈和硬件抽象层(HAL)两大部分,其中核心协议栈是主体,与具体的NFC控制器(NFCC)独立;而HAL是对不同种类的NFCC的抽象,它从上到下分为Binding、HCI、SHDLC和Porting四层,是移植工作的重心。Open NFC基于Inside Secure公司的NFCC产品microread实现,本课题的目标是将它移植到ST公司的ST21NFCA上。这两者之间差异较大,尤其是HCI协议的实现,但ST21NFCA更符合ETSI定义的HCI标准,因此本移植工作更具参考价值。移植环境使用ST21NFCA-DB4开发板和aadvark转换器在PC上搭建,通过移植测试,开发板可以正确实现读写器和卡模拟通信模式,P2P通信模式尚未测试成功。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8
目录  8-15
第一章 绪论  15-21
  1.1 NFC 技术简介  15-16
  1.2 NFC 协议栈  16-19
    1.2.1 NFC 协议族及其复杂性  16-18
    1.2.2 NFC 协议栈的物理分布  18-19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9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19-21
第二章 近场通信技术  21-38
  2.1 RFID 技术  21-22
    2.1.1 RFID 技术简介  21
    2.1.2 RFID 标准总结  21-22
    2.1.3 RFID 产品的多元化  22
  2.2 近场通信技术产生的原因  22-23
  2.3 NFC 设备的三种工作模式  23-24
  2.4 ECMA 的 NFC 标准  24-28
    2.4.1 NFCIP-1  24-27
    2.4.2 NFCIP-2  27-28
  2.5 NFC FORUM 定义的技术规范  28-33
    2.5.1 NFC Forum 定义的协议  29-31
    2.5.2 NFC Forum 标签  31-32
    2.5.3 NFC Forum 设备体系结构  32-33
  2.6 ETSI 定义的接口  33-37
    2.6.1 HCI  34-37
    2.6.2 SWP  37
  2.7 本章小结  37-38
第三章 协议栈的体系结构  38-47
  3.1 协议栈的层次结构  38-41
    3.1.1 运行在 NFCC 中的协议栈  38-39
    3.1.2 运行在主处理器中的协议栈  39-41
  3.2 协议栈的概要设计  41-43
    3.2.1 核心协议栈与 HAL 之间的划分  41-42
    3.2.2 协议栈的功能模块  42-43
  3.3 协议栈中的数据流  43-46
    3.3.1 读写器模式下的数据流  43-44
    3.3.2 卡模拟模式下的数据流  44-45
    3.3.3 P2P 模式下的数据流  45-46
  3.4 本章小结  46-47
第四章 可移植的 NFC 协议栈设计  47-75
  4.1 OPEN NFC 协议栈  47-48
  4.2 可移植性设计的要点  48-49
  4.3 系统平台相关的移植设计  49-53
    4.3.1 数据类型  49
    4.3.2 系统 API 的封装  49-51
    4.3.3 核心协议栈的编译模式  51-53
  4.4 HAL 模块的设计  53-74
    4.4.1 HAL 的接口设计  54-58
    4.4.2 HAL 模块的组织结构  58-59
    4.4.3 HCI 层设计  59-67
    4.4.4 SHDLC 层设计  67-72
    4.4.5 硬件访问接口设计  72-74
  4.5 本章小结  74-75
第五章 协议栈的移植实现  75-94
  5.1 ST21NFCA 芯片  75
  5.2 HAL 的初始化  75-80
    5.2.1 HAL 上下文的创建  76-77
    5.2.2 创建连接流程  77-79
    5.2.3 启动 NFCC  79-80
  5.3 写数据流程  80-84
    5.3.1 Binding 写数据的实现  80
    5.3.2 HCI Service 写数据的实现  80-82
    5.3.3 HCI Frame 写数据的实现  82-83
    5.3.4 SHDLC 写数据的实现  83
    5.3.5 SHDLC Frame 写数据的实现  83-84
  5.4 读数据流程  84-90
    5.4.1 SHDLC 读数据的实现  84-86
    5.4.2 HCI Frame 读数据的实现  86-87
    5.4.3 HCI Service 读数据的实现  87-89
    5.4.4 Binding 读数据的实现  89-90
  5.5 系统平台相关的移植  90-91
  5.6 定时器的实现  91
  5.7 事件机制  91-93
  5.8 本章小结  93-94
第六章 协议栈的测试  94-102
  6.1 验证平台的搭建  94-98
    6.1.1 设备之间的连接  94-95
    6.1.2 Aardvark 驱动的实现  95-96
    6.1.3 测试准备工作  96-98
  6.2 测试及结果  98-101
    6.2.1 test_properties 用例  99
    6.2.2 test_ndef_url 用例  99-100
    6.2.3 test_reader 用例  100-101
  6.3 本章小结  101-102
第七章 结论  102-104
  7.1 工作总结  102-103
  7.2 下一步工作的展望  103-104
致谢  104-105
参考文献  105-109

相似论文

  1. DMR集群系统高层协议的设计和研究,TN929.52
  2. 基于EPC C1G2协议的超高频RFID系统设计及仿真,TP391.44
  3. 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监管RFID系统,TS201.6
  4. 基于ARM9的智能解说系统的设计与实现,TP391.44
  5. 中国军人五项体能数字化考核系统设计及其实现关键问题研究,E917
  6. 无线电子标签手持终端的设计,TP311.52
  7. 基于RFID的车辆出入管理系统防碰撞技术研究,TP315
  8. 基于超低功耗双频通行IC卡的高速公路多义性路径识别应用研究,U495
  9. 基于SRR结构的RFID技术研究与应用,TP391.44
  10. 基于RFID的飞机维修工具管理系统的设计,TP311.52
  11. 基于散列函数的RFID认证协议研究,TP391.44
  12. 基于RFID的涂装车身缓冲区实时监控系统的开发与应用,U468.2
  13. RFID数据清洗处理策略与算法,TP391.44
  14. 一种IPV4/IPV6混合网络下P2P直播系统资源共享方法,TP393.02
  15. 无源RFID标签芯片的低功耗电源管理系统,TN402
  16. 基于RFID技术的监狱管理信息系统研究,TP391.44
  17. 基于RFID技术的PLC电梯门禁系统的设计,TP273.5
  18. 应用于协议栈开发的状态机生成器的设计与实现,TP311.52
  19. 仓储RFID系统的天线优化研究,TP391.44
  20. 基于多核平台的高速网络数据捕获和并行处理研究与实现,TP393.08
  21. 基于TCP/IP的分布嵌入式检测系统研究,TP393.08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 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 > 计算机的应用 > 信息处理(信息加工) > 模式识别与装置 > 光模式识别及其装置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