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数据大集中模式的信用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作 者: 李知忠
导 师: 彭蔓蔓; 唐智勇
学 校: 湖南大学
专 业: 计算机应用技术
关键词: 信用信息 数据大集中 信息系统 接入策略 数据交换中心
分类号: TP311.5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3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构建良好的个人与企业信用信息体系已成为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良好的信用信息体系可以为信用信息的公开与共享降低成本和时间,促进信用资源的优化配置,所以信息化建设受到政府与企业的大力推崇。但是目前我国信用体系建设仍然面临了很多问题,如:信用信息分散与垄断并存、信用信息价值缺乏认同、信用信息管理手段落后、信息缺乏统一标准等。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把重点放在如何有效实现信用系统整合的问题上,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分析和研究:(1)分析了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和我国信用体系建设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探讨了湖南省当前信用信息系统建设的情况;(2)探讨了数据大集中模式的特点,通过对该模式下中间件、工作流、前置机、高速缓存、数据交换中心等关键技术的研究,阐述了大集中模式下数据交互、交换及整合的技术原理;(3)结合湖南省信用信息系统平台建设,验证了数据大集中模式在实际运用之中的有效性,并重点探讨了系统的接口设计、系统的接入策略以及数据的归集流程;(4)研究了基于数据大集中模式信用信息系统的功能体系结构、技术层次结构、关键类设计、信息流程等的实现。本文运用数据大集中模式中各项技术的特点,有效解决了信用信息传输、转换及整合等问题,并通过实例开发验证了该模式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对其它信息系统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10 插图索引 10-12 附表索引 12-13 第1章 绪论 13-24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13-15 1.1.1 研究背景 13 1.1.2 选题意义 13-15 1.2 国内外现状研究 15-22 1.2.1 国外现状 15-16 1.2.2 国内现状 16-22 1.3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22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22-24 第2章 数据大集中模式关键技术研究 24-37 2.1 数据大集中的基本定义及意义 24-25 2.2 信息系统集中方式概述 25 2.3 大集中关键技术 25-29 2.3.1 集中式网络建设架构 25-27 2.3.2 服务器整合 27 2.3.3 数据整合 27-28 2.3.4 应用整合 28-29 2.4 数据集成相关技术 29-33 2.4.1 数据集成技术背景 29 2.4.2 数据集成模型分类及中间件技术 29-30 2.4.3 数据挖掘 30-31 2.4.4 前置机技术 31 2.4.5 数据高速缓存器 31-32 2.4.6 数据交换中心 32-33 2.4.7 数据集成的应用 33 2.5 工作流技术 33-34 2.6 数据库安全性防护 34-36 2.6.1 数据库存储、备份与容灾机制 34-35 2.6.2 BizTalk Server 2004 的安全性 35-36 2.7 小结 36-37 第3章 信用信息系统的信息整合及接口设计 37-51 3.1 信息系统共享及服务机制要求 37 3.2 信息系统安全需求及层次结构 37-38 3.3 应用接入设计 38-44 3.3.1 应用接入架构 38-39 3.3.2 数据接口模型 39-41 3.3.3 交换接口逻辑设计 41 3.3.4 交换中心处理流程设计 41-42 3.3.5 数据的传输 42 3.3.6 应答机制 42-43 3.3.7 接口处理原则 43-44 3.4 信用系统接入策略 44-48 3.4.1 数据交换模式 44-46 3.4.2 信息系统接入方式 46-47 3.4.3 前置服务器与前置机对接 47 3.4.4 前置机直接操作开放的数据库 47-48 3.4.5 虚拟数据采集终端 48 3.5 信用数据归集 48-50 3.6 小结 50-51 第4章 信用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51-76 4.1 系统技术层次架构 51-52 4.2 系统软硬件环境及配置 52-53 4.3 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53-55 4.4 系统部分类设计 55-60 4.4.1 系统逻辑架构 55-56 4.4.2 数据发送类设计 56-60 4.5 系统信息业务流程及说明 60-66 4.5.1 系统信息业务总流程 60-61 4.5.2 数据采集业务流程 61 4.5.3 数据报送业务流程 61-62 4.5.4 数据转发业务流程 62-63 4.5.5 数据查询流程 63 4.5.6 用户申请流程 63-64 4.5.7 异议处理业务流程 64-65 4.5.8 个人说明流程 65-66 4.6 系统部分功能界面实现 66-74 4.6.1 交换点的管理 66-68 4.6.2 数据库连接维护 68-70 4.6.3 系统角色管理 70-71 4.6.4 交换规则管理 71-74 4.7 应用效果 74-75 4.8 小结 75-76 总结与展望 76-78 参考文献 78-81 致谢 81
|
相似论文
- 基于网络虚拟社区的企业营销风险预警系统研究,F274
- 新疆油田地面工程造价指标和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应用,F284
- 基层部队人员日常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实现,TP311.52
- 基于.Net的军队党员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TP311.52
- 军用车辆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TP311.52
- 土壤污染场地调查与评估信息系统研究,X825
- C/S模式MIS软件可复用构件的研究与开发,TP311.52
- 基于管理信息系统分析A公司订单运作的状况及优化研究,C931.6
- 哈尔滨A职业技术学院校园一卡通的建设和管理,G717
- 伊春电视台运营管理信息系统构建研究,G229.24
- 基于模糊区分矩阵的区间信息系统属性约简,O159
-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馆票务管理信息系统构建的研究,TP311.52
- 我国“凶宅”交易纠纷的法律问题研究,D923
- 山东警察学院人事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TP311.52
- 基于ASP.NET的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TP311.52
- 东软医院麻醉监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TP311.52
-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TP311.52
- 四川油气田企业设备管理研究,F426.22
- 基于GIS的硅砂矿土地复垦规划及其生态评价,X826
- 通用性高等学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TP311.52
- 基于CRM的山东省政协电子政务系统的分析与设计,G203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 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 > 计算机软件 > 程序设计、软件工程 > 软件工程 > 软件开发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