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攀枝花市民族中学课堂对话的问题与策略研究

作 者: 郑伟
导 师: 郑富兴
学 校: 四川师范大学
专 业: 教育管理
关键词: 民族教育 课堂对话 文化差异
分类号: G632.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有效的课堂对话不仅能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而且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全面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攀枝花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一个移民城市,在这里,多元文化并存,民族学校是多元文化冲突得最激烈的地方之一,民族学校的课堂对话存在极其特殊的文化现象,即课堂上师生、生生间存在民族文化、主流文化与亚文化之间的冲突。长期以来,这一文化问题一直影响着民族学校课堂对话的有效开展。本研究从文化的视角来分析攀枝花地区民族学校的课堂对话现状和问题,结合文献法、调查法,问卷法和个案分析法等方法,分析攀枝花地区民族中学的课堂对话的文化冲突根源,力争从文化的层面上提出更为有效课堂对话策略。本研究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引言部分首先对选题的缘由、研究的价值及研究背景和思路方法进行论述;第二章主要介绍民族学校课堂对话的文化视角。诠释“文化”这一中心概念,分析课堂对话与文化的关系,并就民族学校课堂对话的文化研究视角及其研究价值进行阐述;第三章主要从文化视觉介绍攀枝花市民族中学概况和攀枝花市民族中学课堂对话现状;第四章主要介绍从文化视角观照民族学校课堂对话,从文化冲突的利弊、对话主体价值观的冲突以及主流文化和青少年亚文化之间的冲突的角度进行分析;第四章主要分析造成攀枝花市民族中学课堂对话的文化冲突的原因,从学校、教师、学生、家庭和攀枝花地区五个方面来寻找答案;第六章在前面的基础上,对症下药,探寻民族学校课堂对话策略,提出了“正确审视师生文化差异,尊重文化多样性;积极探索有效的课堂对话措施”的课堂对话策略。本研究从文化视角对民族学校课堂对话进行剖析,在一定程度上将弥补攀枝花地区民族学校课堂对话的研究的不足,拓宽民族教育研究的视角。同时,为攀枝花地区对话教学提供新的思路,改进攀枝花地区民族学校的现行教学方式,为广大一线汉族教师在攀枝花地区学校开展课堂对话时选择并建构有效的课堂对话模式提供依据和借鉴。

全文目录


摘要  2-4
Abstract  4-8
第一章 引言  8-16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价值  8-10
    (一) 问题的提出  8-9
    (二) 研究的价值  9-10
  二、相关文献综述  10-14
    (一) 关于课堂对话与对话教学的研究  10-13
    (二) 关于民族教育研究中的课堂对话研究的概况  13-14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6
    (一) 研究思路  14
    (二) 研究方法  14-16
第二章 从文化的角度探讨民族学校课堂对话  16-22
  一、对文化的界定  16-17
  二、课堂对话与文化共生  17-18
  三、从文化层面来透析民族学校的课堂对话  18-22
第三章 攀枝花市民族学校课堂对话的现状  22-30
  一、学校概况  23-24
  二、学校课堂对话现状  24-30
第四章 民族学校课堂对话的文化思考  30-39
  一、文化冲突的利弊  30-32
  二、对话主体文化价值观的冲突  32-37
  三、主流文化与青少年亚文化之间的冲突  37-39
第五章 寻找攀枝花市民族学校课堂对话文化冲突的原因分析  39-52
  一、学校方面的原因  39-40
    (一) 课程设置、教材选用方面的原因  39
    (二) 学校生活和教学用语的干扰  39-40
    (三) 教育管理者的理念指引教学的发展方向  40
  二、教师方面  40-45
    (一) 思维的民族中心主义倾向  40-41
    (二) 课堂对话中的归因缺乏科学性  41-42
    (三) 维护自我的价值观念  42-43
    (四) 课堂对话方式不当  43-45
    (五) 对学生的了解不够,对学生期望过高  45
  三、学生方面  45-49
  四、家庭方面  49-50
  五、攀枝花地区的原因  50-52
第六章 改善攀枝花民族学校课堂对话的若干策略  52-60
  一、尊重民族文化差异、寻找师生相互理解的契合点  52-53
  二、积极探索有效的课堂对话  53-60
    (一) 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形成课堂对话意识  53-55
    (二) 培养民族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  55-56
    (三) 开展各种文化交流活动,搭建师生文化对话平台  56-58
    (四) 调整课程设置,开发校本课程,采用双语教学  58-59
    (五) 避免民族歧视,加强对民族教育发展的管理  59-60
致谢  60-62
参考文献  62-65
附录  65-76

相似论文

  1. 对外汉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H195
  2. 从比喻手法看中国和英美国家的文化差异,G04
  3. 汉英基本色彩词的文化内涵差异及其对外汉语教学对策,H195
  4. 澳大利亚土著民族教育新政策研究,G759.611
  5. 林传甲与黑龙江近代教育发展,G529
  6. 长阳资丘镇土家族非物质文化保护传承研究,G122
  7. 新疆新和县民族教育发展研究,G759.2
  8. 党的民族教育政策在新疆的实践研究,G759.2
  9. 初中英语课堂对话的设计研究,G633.41
  10. 蒙古《语文》出版物与民族教育,G759.2
  11. 新疆民汉合校调查研究,G759.2
  12. 河南省回族中学教育研究,G639.28
  13. 高中物理课堂对话教学研究,G633.7
  14. 帕尔默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英汉动物隐喻对比研究,H15
  15. 语用学视角下的中英习语文化翻译,H315.9
  16. 英汉话语跳脱的对比研究,H314
  17. 国界电子地图自适应显示的研究与实践,P283
  18. 中国家具品出口的跨文化营销策略分析,F426.88;F274
  19. 基于文化差异的中德员工绩效管理比较研究,F272.92
  20. 基于功能对等翻译下英汉习语中的文化流失,H315.9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中等教育 > 教学理论、教学法 > 教学法与教学组织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