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对世界优秀男子网球运动员发球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

作 者: 陆俊波
导 师: 周继和
学 校: 成都体育学院
专 业: 运动人体科学
关键词: 网球技术 发球 运动生物力学
分类号: G84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51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网球发球技术较其它技术复杂,限制条件较多,且发出的球必须越过0.914m(网中心)网,落入对角6.4m×4.115m的发球限制区,发球是双方进行对抗运动的开始,也是进攻性击球的重要武器,因为每一盘发球都可以根据自己想法去实施发球技术,而高速、准确的发球是得分取胜以及在战术上压倒对手的重要技术环节和手段,特别是在第一发球中,运动员往往借助快速有力的发球直接得分,因此,对于发球技术的生物力学研究在理论上及实践上均有重要意义。优秀运动员的技术模式是极具价值的模型,并且可以认为是具有生物力学规律与原理的合理技术。对优秀运动员动作技术结构进行深入研究,寻找技术结构的特点和规律,将对技术训练实践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大量的文献资料表明,现阶段国内外网球专项训练和网球技术研究都非常重视发球技术的提高和新技术研究,而我国现阶段网球运动员在发球技术方面比较薄弱,针对这一现状,本研究依据对国内外文献资料的查阅以及对2010年ATP冠军巡回赛成都公开赛格雷格等前四名运动员的发球技术进行三维运动学的测量与分析,从运动生物力学角度对发球技术原理作一剖析,以获取优秀男子网球选手发球技术的运动学参数,重点对其发球技术的关键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探讨,揭示世界优秀网球运动员的发球技术的模式,并论证网球发球技术的生物力学原理,同时也为广大教练员、运动员提供一些发球技术参考数据,改进发球技术的训练,丰富网球运动技术理论。通过对格雷格等四名运动员在成都ATP冠军巡回赛公开赛比赛现场发球技术的测试,从运动生物力学角度对发球技术和动作原理进行剖析,认为格雷格的发球动作技术模式值得借鉴,其动作模型主要指标如下:在抛球举拍动作阶段,四名运动员发球站位时恩奎斯特、桑普拉斯采用了FB发球战术;而弗盖特、格雷格采用了FU发球战术,两种站法均有不同的优势。相关文献也说明了以上两种发球站位的优势。在抛球举拍动作阶段,格雷格的球离手高度均高于其他运动员,而且在整个抛球过程当中格雷格的在从抛球的最低点到球离手这一阶段中,其抛球臂肘关节均伸得比较直,球离手时刻持球臂的肘关节角度平均为167.48°,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也达到了3.51m,而且球离手的速度达到了5.61m/s,球离手高度与身高的比值1.17;支撑腿膝关节屈曲最小角度平均为90.58°,在蹬伸过程中能一气呵成;躯干扭转角度平均为:ace球是43.33°、一发是42.98°、二发是38.65°。在向后挥拍动作阶段支撑腿膝关节蹬伸技术数据表明,格雷格在ace球、一发、二发时支撑腿的蹬伸幅度是76.15°、75.01°、74.73°。上述数据说明发球时膝关节运动幅度大,运动速度快,能为后续动作创造有利条件;保持较大的肘关节角度有利于向前挥拍动作的肘关节的快速伸展发力动作,提高肘关节的伸展速度。从ace球、一发、二发时持球臂时肘关节的角度我们发现格雷格的角度是最大的。向前挥拍击球动作阶段,格雷格的击球高度为身高的1.6倍,运动员的击球高度越高,球过网的可能性就越大,而击球的高度低,不仅会增加击球动作技术的难度,还会使球容易下网,使发球失败;ace、一发、二发时击球点到抛球点的水平距离平均值分别为0.96m、0.71m、0.63m,数据显示,格雷格的击球点到抛球点的水平距离平均值要略大于其余三人,这为后继起跳挥拍发力动作,提供了足够的空间,使动作更加舒展有力;击球前身体各环节速度来看,格雷格发球时肩、肘、腕以及球拍的速度是逐渐增大的,到拍头时的速度是最大,这说明其动作技术完全符合鞭打动作的技术原理。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0
1 前言  10-13
  1.1 目前研究现状  10-13
    1.1.1 国内研究现状  10-12
    1.1.2 国外研究现状  12-13
  1.2 研究目的  13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13-16
  2.1 研究对象  13-14
  2.2 研究方法  14-16
    2.2.1 文献检索法  14
    2.2.2 访谈法  14
    2.2.3 数理统计法  14
    2.2.4 比较分析法  14
    2.2.5 实验法  14-16
3 结果分析与讨论  16-31
  3.1 动作阶段的划分  16-17
  3.2 准备阶段的动作技术分析  17-22
    3.2.1 站位  17-18
    3.2.2 抛球技术的分析  18-20
    3.2.3 抛球举拍结束时刻下蹲屈膝动作膝关节屈曲的最小角度  20-21
    3.2.4 抛球举拍阶段躯干的扭转特征  21-22
  3.3 向后挥拍动作阶段分析  22-27
    3.3.1 向后挥拍动作阶段支撑腿膝关节的蹬伸情况  22-23
    3.3.2 向后挥拍动作阶段持拍肘关节的最小角度  23-25
    3.3.3 向后挥拍动作结束时刻身体姿态特征  25-27
  3.4 击球阶段分析  27-31
    3.4.1 击球时刻的特征  27-29
    3.4.2 击球时刻身体各环节的速度  29-31
4. 研究结论  31-33
参考文献  33-35
致谢  35-36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36

相似论文

  1. 近五年世界优秀女排接发球进攻战术打法的动态研究,G842
  2. 2010年中国网球公开赛女子单打选手发球技术的对比研究,G845
  3. 山东省64公斤级男子拳击运动员前直拳技术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G886.1
  4. 人体下肢运动力学分析与建模,R318.01
  5. 网球正反手技术动作纠错系统的理论研究,G845
  6. 2006大师杯男子优秀网球运动员发球和接发球技战术研究,G845
  7. 中外优秀女子网球单打运动员比赛中技术运用分析及比较研究,G845
  8. 前路经枢椎体至寰椎侧块螺钉内固定的生物力学实验研究,R318.01
  9. 对网球专项课技战术压力教学方法的研究,G845
  10. 皮划艇运动生物力学信息获取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U661.3
  11. 持拍隔网对抗项群男子单人项目基本单元竞技过程的研究,G845
  12. 我国高水平网球运动员四种发球动作的生物力学研究,G845
  13. 2004-2006三届网球大师杯单打比赛发球技战术的研究,G845
  14. 网球无下摆引拍发球技术特点研究,G845
  15. 我国优秀女子垒球运动员快速投球动作技术分析,G848.2
  16. 我国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抓举动作技术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G884
  17. 土场、草场场地网球男子单人项目基本单元竞技过程对比研究,G845
  18. 下颌前伸和小开口运动时颞下颌关节应力分布的三维有限元研究,R782.6
  19. 表现反馈教学法对排球正面上手发球学习效果的实验研究,G842
  20. 基于STEP的MRBD信息模型研究与应用,TP391.7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体育 > 球类运动 > 网球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