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转型期西部少数民族政治社会化研究

作 者: 廖丽丽
导 师: 张才圣
学 校: 广西师范大学
专 业: 政治学理论
关键词: 转型期 西部少数民族 政治社会化
分类号: D63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3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我国作为多民族的国家,民族问题直接影响到了国家的稳定与发展,特别是在目前的社会转型期。社会转型期主要是从改革开放以来这段高速发展时期,伴随着各种社会矛盾凸显,我国政治稳定面临着挑战和风险。而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处我国边疆,相对贫穷落后、独特的民族文化、不同宗教信仰及与周边国家接壤等特点。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文化决定了对少数民族进行政治社会化的必要性。目前社会转型期,出现了地区经济发展差异、文化冲突及民族矛盾等问题,影响着民族与民族之间、民族与国家间的关系。作为多民族国家,能否达到多民族的融合,使其持续保持对政治系统的认同,决定着能否为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一个稳定的民族环境。同时,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和发展是我国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程度也影响着整个国家的繁荣和社会的和谐。本论文以戴维·伊斯顿的系统论为基础,通过政治系统与环境的互动,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在互动中实现政治系统稳定的目的。戴维·伊斯顿的系统论与当前政治社会化的过程具有相似性,目的都是保持政治系统的稳定。政治社会化是政治社会化的主体对客体灌输主流政治文化并实施教化的过程,也是政治社会化的客体根据自身的情况有选择的接受主流政治文化并树立对政治系统认同的过程。因此,若主流政治文化被社会成员更多的接受,需要政治社会化的主客体两者互动,在互动中达成一致。互动体现了目前转型社会期公民的政治参与,在政治参与中保障了自己的权利和利益,又体现了国家对社会成员由传统社会的统治手段转变成目前的治理手段,由传统的直接强制性手段转变成间接的手段,对我国当前现代化发展和社会的顺利转型具有促进作用。对转型期少数民族实行有效的政治社会化,需要政治系统根据少数民族地区实际状况,进行有针对性使用不同的手段灌输主流政治文化。少数民族是在了解政治系统以及主流政治文化的内涵后,然后再有选择性的接受主流政治文化,并把主流政治文化内化为行为规范,进而增强对政治系统的认同。互动就成为政治社会化主体和客体相互影响的手段,在互动中增加两者的共识。本论文以当前我国转型期为研究背景,政治和经济体制的转变影响到少数民族民众的政治心理,且少数民族地区的战略位置为我国现代化进程提供了稳定的地区环境。因此,加强对少数民族政治社会化成为必要。本论文从政治社会化的涵义入手分析政治社会化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构筑了文章的核心——政治社会化“互动”理论模式。通过政治社会化主客体之间的互动解析有效实现对少数民族政治社会化原因,互动体现了政治社会化手段的间接性和非强制性,容易使政治系统与少数民族在互动中达成共识。在共识中使政治系统实现了对少数民族政治社会化,少数民族也在潜移默化中保持了对政治系统的认同。在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的互动中,选取了当前社会转型期政治社会化主客体之间主要问题进行解析,最后归纳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社会转型对少数民族群众的思想造成很大的转变,为了使这种思想转变有利于政治系统的稳定,并保持主流政治文化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主导地位,所以,加强对少数民族政治社会化的研究,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有重大的意义。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5
Abstract  5-7
目录  7-9
一、引言  9-17
  (一) 选题意义  9-12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价  12-14
    1. 西方政治社会化研究现状  12-13
    2. 中国政治社会化研究现状  13-14
  (三) 研究思路  14-15
  (四) 研究方法  15
    1. 文献法  15
    2. 理论研究方法  15
  (五) 论文创新之处  15-17
二、西部少数民族政治社会化理论解析  17-26
  (一) 政治社会化的理论逻辑  17-19
    1. 政治社会化的内涵  17-18
    2. 政治社会化的功能分析  18-19
  (二) 关于西部少数民族的解析  19-21
    1. 西部少数民族的界定  19
    2. 西部少数民族的特点  19-21
  (三) 我国西部少数民族政治社会化的历史嬗变  21-25
    1. 中国传统社会对西部少数民族的政治社会化  21-23
    2. 新中国成立以来对西部少数民族的政治社会化  23-25
  小结  25-26
三、当代社会转型与西部少数民族政治社会化的关系  26-31
  (一) 目前中国社会转型期的主要特点  26-27
    1. 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26-27
    2. 国内文化多样性  27
  (二) 社会转型对我国西部少数民族政治社会化的影响  27-30
    1. 转型期民族文化与主流文化  27-28
    2. 转型期民族问题与政治稳定  28-30
  小结  30-31
四、互动——有效对西部少数民族的政治社会化  31-44
  (一) 西部少数民族与政治系统互动的必要性  31-33
    1. “互动”模式理论  31-32
    2. 增进相互了解,使主流政治文化与西部民族结构相符合  32
    3. 调整政治社会化利益的价值取向和西部少数民族利益相符合  32-33
  (二) 西部少数民族与政治系统达成互动的条件  33-35
    1. 中国“大一统”的历史传统是互动的前提  33-35
    2. 拥有共同利益,西部少数民族与政治系统非"零和博弈"  35
  (三) 互动,促进政治系统有效的政治社会化  35-38
    1. 互动中主客体地位相对平等,非强制性  36-37
    2. 互动中主客体利益兼顾,巩固对少数民族政治社会化的基础  37-38
    3. 互动中增进了共识,间接实现对西部少数民族政治社会化  38
  (四) 西部少数民族政治社会化过程中主客体之间的互动方式  38-43
    1. 政治的互动:少数民族的政治参与和国家的法律规范  39-40
    2. 经济的互动: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和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  40-41
    3. 文化的互动:少数民族民族文化与国家主流政治文化  41-43
  小结  43-44
五、转型期西部少数民族政治社会化有效互动措施  44-48
  (一) 保持互动渠道的畅通  44-45
  (二) 提高政治系统的绩效  45-46
  (三) 发展民主的政治文化  46-47
  小结  47-48
结语  48-49
注释  49-54
参考文献  54-57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57-58
后记  58-59

相似论文

  1. 建国初期学校教育的政治社会化历史考察,G529
  2. 我国社会转型期慈善伦理的经济学分析,D632.9
  3. 村民自治视野下的山西农民政治社会化研究,D422.6
  4. 中国第三次社会转型以来竞技体育的发展路径研究,G812.0
  5. 社会转型期我国竞技武术发展环境特征及对策研究,G852
  6. 教育社会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G641
  7. 论大众传媒的政治社会化作用,G206.3
  8. 转型期我国转业军官就业能力提升研究,G647.38
  9. 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观冲突研究,D648
  10. 电视剧“第三者”形象之裂变,J905
  11. 社会转型期我国实现民族平等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633
  12. 井冈山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路径研究,D61
  13.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研究,D231
  14. 社会转型期基层计划生育协会发展模式研究,C924.21
  15. 社会转型期的村落民间信仰传承——以温州睦州垟村陈靖姑信仰为个案,K892.4
  16. 社会转型期我国行政伦理失范及对策研究,D630
  17. 转型期和谐文化与和谐社会构建研究,D61
  18.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学生政治观研究,G641
  19. 转型期的YJ电信网络运营结构调整研究,F626
  20. 转型经济中我国初次分配不公正的现状及对策分析,F124.7
  21.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B27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国家行政管理 > 民族工作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