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城市化与刑事发案率关系研究

作 者: 杨晓伟
导 师: 梁亚民
学 校: 兰州商学院
专 业: 统计学
关键词: 城市化变动 刑事发案率 协整分析 结构突变 误差修正模型
分类号: F299.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2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水平的快速增长是有目共睹的,随着“积极稳妥推进城市化”被提上日程,城市化发展有望成为我国扩大内需的巨大引擎。但是,在城市化进程中,社会结构、社会制度以及社会关系会向更加复杂、偶然和分裂的状态转变,各种社会矛盾也会更加突出。当城市的发展难以协调各种社会矛盾时,便会引发各种“城市病”,从而间接导致犯罪现象的产生。反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刑事犯罪变化情况,刑事发案率也在起伏波动中呈现快速上升趋势。两者之间的这种同步增长现象,到底是偶然还是必然,这对于研究目前我国刑事犯罪的诱发因素从而抑制犯罪很有意义。因此,分析城市化变动对刑事发案率的影响是非常有必要的。国内文献对于城市化和刑事犯罪的研究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刑事发案率也随之不断上升;另一种则认为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会降低刑事发案率。所以本文大胆设想城市化水平与刑事发案率之间为非线性关系,即城市化发展初期,刑事发案率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而上升;当城市化达到或超过某一水平时,刑事发案率又会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而减速上升或下降。本文首先对相关研究文献和理论做了简要回顾,在此基础上,收集了1978-2009年的数据,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重点分析了城市化变动对刑事发案率的影响。定量分析方法采取现代计量经济学方法,并引入制度变量,构造基于结构突变的协整模型,考察城市化水平与刑事发案率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然后利用误差修正模型,研究城市化变动对我国刑事发案率的短期影响。最后,根据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结果,对城市化变动对刑事发案率的影响进行评论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10
1 导言  10-20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0-11
    1.1.1 研究背景  10
    1.1.2 研究目的  10-11
    1.1.3 研究意义  11
  1.2 研究思路和方法  11-12
    1.2.1 研究思路  11
    1.2.2 研究方法  11-12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20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2-15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5-18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8-20
2 犯罪影响因素研究的理论基础  20-27
  2.1 刑罚威慑理论  20-21
    2.1.1 刑罚威慑理论的内容  20
    2.1.2 严打的威慑效应  20-21
  2.2 犯罪原因理论  21-25
    2.2.1 理性选择理论  21-22
    2.2.2 紧张理论  22-23
    2.2.3 相对剥夺理论  23
    2.2.4 控制理论  23-25
    2.2.5 社会冲突理论  25
  2.3 小结  25-27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和刑事犯罪状况  27-41
  3.1 统计口径  27
    3.1.1 城市化统计口径  27
    3.1.2 刑事犯罪统计口径  27
  3.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状况  27-30
    3.2.1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的城市化状况  28-29
    3.2.2 改革开放以来分地区的城市化状况  29-30
  3.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刑事犯罪状况  30-39
    3.3.1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的刑事犯罪状况  30-37
    3.3.2 改革开放以来分地区的刑事犯罪状况  37-39
  3.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状况与刑事犯罪状况  39-41
4 城市化变动对刑事发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41-66
  4.1 提出假设  41-42
    4.1.1 假设一:犯罪门槛假设  41-42
    4.1.2 假设二:犯罪防御假设  42
  4.2 变量选取及数据说明  42-49
    4.2.1 变量选取  42-46
    4.2.2 数据说明  46-49
  4.3 模型设定  49-51
  4.4 模型估计与检验结果  51-65
    4.4.1 平稳性检验  51-52
    4.4.2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52-54
    4.4.3 协整检验  54-56
    4.4.4 Chow突变检验  56-60
    4.4.5 误差修正模型  60-63
    4.4.6 参数稳定性检验  63-65
  4.5 小结  65-66
5 结论与政策建议  66-70
  5.1 结论  66-67
  5.2 政策建议  67-68
  5.3 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与后续研究  68-70
参考文献  70-75
后记  75

相似论文

  1. 欧盟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研究及启示,X196
  2.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波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F832.6;F752.6
  3. 中长期负荷预测方法研究,TM715
  4. 中国各省区政府采购与技术创新关系实证研究,F124.3
  5. 宏观经济指标对中国股票价格指数的影响研究,F224
  6. 中国卫生总费用影响因素与预测方法学研究,R197.1
  7. 人民币均衡汇率的实证研究,F832.6
  8. 我国出口总额变动和GDP变动因果关系实证研究,F752.62;F224
  9. 辽宁省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关系研究,F127;F206
  10. 基于VAR模型的通货膨胀对不同行业股票收益率影响的对比分析,F832.51
  11. 基于协整理论的R&D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协整关系研究,F127
  12. 国民经济中的中医药产业发展研究,F426.72
  13. 青岛市经济增长与就业相关关系的实证分析,F127;F249.2
  14. 中国股票市场财富效应研究,F832.51
  15. 货币政策的股票市场传导机制分析,F822.0;F832.51
  16. 我国居民储蓄与股票市场联动性研究,F832.22;F832.51
  17. 国际原油现货价格的预测,F764.1
  18. 我国房价波动区制转移特征的实证研究,F293.3
  19. 深100ETF跟踪误差实证研究,F224
  20. 我国认股权证价格的实证分析,F832.51
  21. 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统计分析,F832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城市与市政经济 > 世界各国城市市政经济概况 > 中国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