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六合螳螂拳的现状与发展研究

作 者: 闫玉峰
导 师: 刘磊矗
学 校: 重庆大学
专 业: 体育
关键词: 六合螳螂拳 现状 发展
分类号: G852.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自上个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逐渐完善,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带动了考古学的深入研究,我国一大批优秀的考古学家、学者以我国优秀的科研成果为基础,以我国古代深厚的文化所蕴藏地珍贵文物为背景,对全国的各个省、市、自治区进行了一次全面的、高标准、高精确度的文物“大扫荡”一大批文物从地下被挖掘出来,呈现在世人眼前。文物这个被传统文化所孕育的特定产物,如今呈现在人们眼前。我国乃武术之都,武术的发源地,经过历代的革新,不断的发展,长久的时间磨练使传统武术的精华也由此被沉淀下来,因此,国家找准了扶持的对象,对我国以传统武术为背景的体育电影大加制作、宣传,在社会各界掀起了武术热潮,国家对传统武术文化的发掘,为传统武术注入了活力。六合螳螂拳是一门优秀的拳术,在起源地山东招远以及附近的地区有强大的号召力和正统的传承血脉。现如今,六合螳螂拳等一些中国传统武术与国外的拳术相互交杂、相互摩擦的影响下出现了往后传扬发展的瓶颈。笔者深知,现今的社会趋势,国际间的多元化格局,要想“单打独斗”只独立的发展本理论研究是不能有所突破的也是不能深刻揭露社会的本质事实。对于此,笔者查了大量的史料、可靠的传统武术文化的资料和跨学科的研究调查,力求全面深度剖析六合螳螂拳所处社会背景下,所蕴含的文化价值,文化素养,以及后来人对六合螳螂拳的继承等方方面面的社会人文问题。也同时为我国其他的传统文化为其今后的发展提供一个蓝本,创造一个可用于实践的作品。研究结果表明:六合螳螂拳传承脉络明确,拳理理论内容丰富。六合螳螂拳拳的练习人群的主要特征为:练习人群以男性为主,年龄主要集中在50-60岁的人群,学历普遍为高中以下,收入为每月2000-3000左右,职业以工人学生居多。外来体育的冲击与对六合螳螂拳认识程度的浅薄是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缺乏有效的宣传是祁家通背拳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六合螳螂拳“六化”的发展对策:技击体系的现代化、职业化、可视化、学校教育化、六合群众化、遗产化。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4
英文摘要  4-8
1 选题依据  8-9
2 研究的意义与实践价值  9-10
  2.1 研究的理论价值  9
  2.2 研究的实践价值  9-10
3 文献综述  10-13
  3.1 关于传统武术传承方面的研究  10
  3.2 关于对传统武术文化方面的研究  10-11
  3.3 关于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研究  11
  3.4 对于传统武术技击方面的研究  11
  3.5 对于传统武术发展的研究  11-12
  3.6 对于传统武术健身价值的研究  12-13
4 研究对象、研究方法  13-15
  4.1 研究对象  13
  4.2 研究方法  13-15
    4.2.1 文献资料调研法  13
    4.2.2 访谈法  13
    4.2.3 问卷调查法  13
    4.2.4 数理统计法  13-14
    4.2.5 逻辑分析法  14-15
5 结果与分析  15-28
  5.1 六合螳螂拳的主要内容  15-19
    5.1.1 六合螳螂拳的历史源流  15-17
    5.1.2 六合螳螂拳的拳理  17-18
    5.1.3 六合螳螂拳的主要发展脉络  18-19
  5.2 六合螳螂拳的研究现状  19
  5.3 六合螳螂拳现今开展的满意度  19-20
  5.4 六合螳螂拳的主要习练人群  20-22
    5.4.1 六合螳螂拳练习人群的性别与年龄  20-21
    5.4.2 六合螳螂拳练习者的文化程度  21
    5.4.3 练习六合螳螂拳人群的收入情况  21-22
    5.4.4 六合螳螂拳练习人群的职业情况  22
  5.5 六合螳螂拳现今流传的主要内容  22-23
  5.6 六合螳螂拳发展的阻力  23-24
  5.7 六合螳螂拳的基本特点与价值功能  24-28
    5.7.1 六合螳螂拳的基本特点  24-26
    5.7.2 六合螳螂拳的价值功能  26-28
6 六合螳螂拳的当代发展“六化”路径研究  28-36
  6.1 六合螳螂拳技击体系的现代化  28-29
  6.2 六合螳螂拳的职业化  29-30
  6.3 六合螳螂拳的可视化推广  30-31
  6.4 六合螳螂拳学校教育化  31-32
  6.5 六合螳螂拳的群众化  32-34
  6.6 六合螳螂拳的遗产化  34-36
7 结论与建议  36-37
  7.1 结论  36
  7.2 建议  36-37
致谢  37-38
参考文献  38-40

相似论文

  1. 基于SWOT分析的南宁市商业健身俱乐部发展对策研究,G80-05
  2. 昆明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初步研究,C924.25
  3. 调整云南高等教育结构的策略研究,G649.2
  4. 云南普通高等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研究,G649.2
  5. 基于福利经济学的旅游循环经济发展研究,F590
  6. 福建省普通高校网球选项课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G807.4
  7. 我国大众媒介对农村公共政策传播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422.0
  8.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G471
  9. 佛山市班主任专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G451.1
  10. 中山市区域性推进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实践与探索,G451.1
  11. 番禺区初中语文新诗教学现状及其优化策略,G633.3
  12. 理工科大学美育现状与对策研究,G641
  13. 我国研究型大学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G647
  14. 论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G715
  15. 桂林市户外运动俱乐部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G895
  16. 福州市区老年体育开展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G812.48
  17. 宁波市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S727.2
  18. 教师专业成长积分制的实践探索,G451.1
  19. 陕南贫困山区中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现状与对策研究,G633.96
  20. 粤东地区农村生物教师行为发展问题研究,G633.91
  21. 中职教育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研究,G718.3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体育 > 武术及民族形式体育 > 中国武术 > 拳术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