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创新型工程人才本科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

作 者: 徐斌
导 师: 余建星
学 校: 天津大学
专 业: 工程管理
关键词: 创新型 高等工程教育 课程体系 目标 组织 评价 优化
分类号: G642.3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42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以创新型工程人才本科课程体系的构建为研究对象,从课程体系的目标、课程选择与组织评价优化三方面入手,综合运用教育理论与系统工程理论,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创新型工程人才本科课程体系的构建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结合对国内外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和发展情况的分析,提出了构建新型高等工程教育课程体系的初步设想。随后,介绍了培养目标确立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结合工程教育的利益相关者分析,和对国外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研究,提出了“工程创新人才基本要求大纲”(Engineering Innovation-QualityAbility andKnowledge Compendium,EI-QAKC)。采用基于多维尺度分析(MDS)的目标筛选法和专家咨询法,确定了大纲要素,并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大纲要素进行了重要性分析,对比了企业和学校在大纲要素重要性认识上的差异度。其次,介绍了课程选择的原则和步骤以及课程组织的向度和原则。引入系统工程理论,提出了创新型工程人才本科课程体系的“霍尔三维结构”模型和基于该模型二维截面图的形象化课程设计与管理方法。运用“并行工程(CE)”理论对创新型工程人才本科课程体系的构建进行了分析,介绍了高等工程教育综合化课程组织方法。然后,应用此方法构建了基于“并行工程”理论的高等工程教育综合化课程框架(CE Based Integrative Curriculum Frame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CE-ICFEE)。最后,介绍了课程体系评价的内涵和主要步骤。引入控制论思想,提出了“工程教育课程体系优化控制模型(The Optimization Control Model of EngineeringEducation Curriculum, OCM-EEC)”,建立了具有三级反馈路径和两个控制节点的工程教育课程体系优化控制机制。结合实例,运用课程体系与培养目标的交互影响分析方法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提出了课程选择的优先级指数CSPI、要素实现性指数P以及课程时序指数R,根据对这些指数的分析,结合基于“并行工程”理论的高等工程教育综合化课程框架(CE-ICFEE),对实例进行了优化,提出了具体的优化方案和建议。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7
第一章 导论  7-18
  1.1 研究的背景意义与相关综述  7-11
    1.1.1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7-9
    1.1.2 相关研究综述  9-11
  1.2 基本概念释义  11-13
    1.2.1 工程与工程教育  11-12
    1.2.2 课程与课程体系  12
    1.2.3 课程体系的要素  12-13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8
    1.3.1 研究内容  13-14
    1.3.2 研究方法  14-17
    1.3.3 研究框架  17-18
第二章 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18-26
  2.1 发达国家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18-21
    2.1.1 美国的工程教育  18-20
    2.1.2 英国的工程教育  20-21
  2.2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21-26
    2.2.1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21-23
    2.2.2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23-25
    2.2.3 构建新型高等工程教育课程体系的初步设想  25-26
第三章 创新型工程人才本科课程体系的目标  26-48
  3.1 课程体系目标与培养目标概述  26-29
    3.1.1 课程体系目标与培养目标的内涵  26-27
    3.1.2 培养目标确立的基本原则与一般方法  27-29
  3.2 工程教育培养目标的相关研究  29-33
    3.2.1 工程教育的利益相关者分析  29-31
    3.2.2 国际工程教育培养标准研究  31-33
  3.3 工程创新人才培养基本要求大纲(EI-QAKC)的提出  33-48
    3.3.1 大纲的基本框架  34-35
    3.3.2 基于多维尺度分析(MDS)的大纲要素筛选  35-41
    3.3.3 工程创新人才基本要求大纲的确立  41-44
    3.3.4 大纲要素重要性分析  44-48
第四章 创新型工程人才本科课程体系的课程选择与组织  48-65
  4.1 课程选择概述  48-52
    4.1.1 课程选择的内涵  48-49
    4.1.2 课程选择的原则  49-51
    4.1.3 课程选择的步骤  51-52
  4.2 课程组织概述  52-55
    4.2.1 课程组织的概念  52
    4.2.2 课程组织的向度  52-54
    4.2.3 课程组织的原则  54-55
  4.3 创新型工程人才本科课程体系的重构  55-65
    4.3.1 创新型工程人才本科课程体系的“霍尔三维结构”模型  55-58
    4.3.2 “并行工程”理论对工程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启示  58-60
    4.3.3 工程教育综合化课程组织方法  60-62
    4.3.4 基于“并行工程”理论的工程教育综合化课程框架(CE-ICFEE )  62-65
第五章 创新型工程人才本科课程体系的评价优化  65-86
  5.1 课程体系评价概述  65-67
    5.1.1 课程评价及课程体系评价的内涵  65-66
    5.1.2 课程体系评价的主要步骤  66-67
  5.2 创新型工程人才本科课程体系的评价与优化  67-74
    5.2.1 工程教育课程体系优化控制模型(OCM-EEC)的构建  67-69
    5.2.2 课程体系与培养目标的交互影响分析  69-72
    5.2.3 基于交互影响分析的课程优化  72-74
  5.3 评价与优化实例  74-86
    5.3.1 T 大学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介绍  74-76
    5.3.2 交互影响分析过程  76-79
    5.3.3 基于交互影响分析结果的优化建议  79-83
    5.3.4 基于 CE-ICFEE 课程框架的进一步优化建议  83-86
总结与展望  86-88
  一、本文的创新点  86-87
  二、未来研究展望  87-88
参考文献  88-91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91-92
附录  92-95
致谢  95

相似论文

  1. 基于差分进化算法的JSP环境下成套订单研究,F273
  2. (ZrB2-ZrO2)/BN复合材料的反应热压烧结及其力学性能,TB332
  3. 超低碳贝氏体钢CO2激光-GMA复合焊接特性研究,TG456.7
  4. Mg-Zn-Y-Zr镁合金的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TG146.22
  5. 新型银基无镉中温钎料组织性能的研究,TG425.2
  6. 超声波钎焊填缝及钎缝优化工艺研究,TG454
  7. 曲拉精制干酪素褐变因素及工艺优化研究,TS252.5
  8. 压气机优化平台建立与跨音速压气机气动优化设计,TH45
  9. 常温低温组合密封结构的有限元分析与优化设计,TH136
  10. 涡轮S2流面正问题气动优化设计研究,V235.11
  11. 基于蚁群算法的电梯群优化控制研究,TU857
  12. 中心回燃式燃烧室燃烧特性研究,TK223.21
  13. 内置式高效永磁同步电机的设计研究,TM341
  14. 内点法在大型电力系统无功优化中的应用研究,TM714.3
  15. 轴向磁通感应子式高温超导电机的基础研究,TM37
  16. 基础教育改革中过程性评价平台的构建与完善,G521
  17. 基于信息熵的课堂观察量化评价模型研究,G632.4
  18.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评价方法的实施研究,G633.67
  19. AVS视频解码器在PC平台上的优化及场解码的改善,TN919.81
  20. 极化SAR图像超分辨算法的研究,TN957.52
  21. 带径向速度观测的跟踪算法研究,TN953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高等教育 > 教学理论、教学法 > 课程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