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李孝石短篇小说里的缺损人物研究

作 者: 崔香美
导 师: 金京勋
学 校: 延边大学
专 业: 亚非语言文学
关键词: 李孝石 《癞瓶子》 缺损人物 类型研究
分类号: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有关李孝石作品的研究成果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早期的成果主要集中在作品的倾向性问题,到后期则主要研究了作品的抒情性,而对李孝石作品中缺损人物的研究寥寥无几。文学作品当中人物的缺损可分为身体上的和精神上的两种,在同一时期的作家中描写身体缺损的代表作品有桂镕默的《白痴阿达达》和罗稻香的《悲纞-三龙》;李孝石的作品里所描述的特殊人物则属于精神缺损类型,其中“癞瓶子”是这类人物的一个具体的表现。与身体缺损相比,精神缺损的人物类型更富有研究意义。“癞瓶子”在李孝石的作品中外表与正常人没有区别,但在精神上她们已经卖掉自己,让自己沦落为奴隶,让别人驱使自己,是所谓的肉体和精神买卖的牺牲者。肉体买卖是一种非正常的人体买卖,但是因为“癞瓶子”在极为困苦的情况下不能用正常的方法逃脱贫穷,所以他们只能用这种歪曲的行为来摆脱贫困的现实。在这个过程他们逐步沦落为非人格的个体,他们的“性”则变成商品。李孝石的《蔷薇病》,《季节》,《粉女》等作品,直接或间接地描写了“癞瓶子”。“癞瓶子”在李孝石短篇小说里体现的是一类特殊的精神缺损人物,这种精神上存在障碍的现象可以说不但是该地区而且是整个朝鲜社会的一个窘乏、残缺、破坏以及歪曲的社会文化的一个标尺。他们这种精神缺损的行为已经违背了伦理道德观念,然而他们没有丝毫的罪恶感,反而把这种行为认为唯一能使他们生存的行为。为了进一步了解“癞瓶子”,本文还把罗稻香的《悲纞-三龙》,雨果的《巴黎圣母院》,鲁迅的《阿Q正传》等作品中的人物和李孝石作品当中的“癞瓶子”相比较。针对这样的精神文明史的研究,我们可以从文学的角度分析特殊的人物,特殊的阶级和特殊的类型,并且导出其文学史上的特征,或许这种研究方式可以开启崭新的研究方向和文学人物研究方法。

全文目录


摘要  7-8
Abstract  8-10
目录  10-11
正文开始页  11-38
参考文献  38-41
谢词  41-42
附录A  42

相似论文

  1. 新疆蒙古民歌分类与研究,J607
  2. 东北人参姑娘故事类型研究,I207.7
  3. 观念与范式,J905
  4. 澳大利亚教育管理研究的文献分析,G561.1
  5. 民族文字中的汉字借用类型研究,H12
  6. 社会学视域下的中国群体性事件研究,D631.4
  7. 渗透生命之乳汁,J905
  8. 徐州出土汉代铜镜研究,K876.4
  9. 中国儿童电视剧的审美文化研究,J905
  10. 宋代话本中的女性形象研究,I207.41
  11. 小说类型研究的多向度敞开,I207.42
  12. 1990年以来我国城市设计中生态手法的类型研究,TU984.115
  13. 中小学音乐教学法类型研究,G633.951
  14. 新疆卫拉特神话类型研究,I207.9
  15. 云南省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类型研究,F592.7
  16. 中专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实证调查研究,G633.41
  17. 行政诉讼类型研究,D925.3
  18. 北美体育管理研究中研究方法运用状况之调查分析,G817
  19. 《春香传》的中国文化因子,I312.074
  20. 日帝时期韩国小说中的中国人形象研究,I312.074

中图分类: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