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改革开放后山区农村人口跨境迁移的地理学分析:基于福建省明溪县沙溪村的调查

作 者: 张芸
导 师: 王彬
学 校: 福建师范大学
专 业: 人文地理学
关键词: 人口跨境迁移 山区农村 社会文化响应 沙溪村
分类号: C92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4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人口流动或迁移日渐成为现代人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建省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历史上就是人口跨境迁移的主要省份之一。改革开放以来,福建人口跨境迁移的迁出地呈现出从南向北、从东向西、从沿海向内陆地区延伸的趋势,突出地表现为在福清、长乐、连江等闽东南沿海地区出国潮继续发展的同时,南平、三明等内陆山区也开始出现人口的跨国迁移。而迁入地也从传统的东南亚地区转向欧美发达国家。作为当代农村人口流动的新现象,改革开放后山区人口的跨境迁移更加吸引着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然而,纵观国内外学术界对农村人口跨境迁移的研究时却发现,对于农村人口跨境迁移所引发的迁出地社会文化的变化是相关研究中较为薄弱的一个环节,更少有研究涉及迁出地的文化景观变迁。本论文以田野调查资料为基础,采取宏观考察与个案研究方法,并结合社会学、人口学、地理学等多学科的相关理论,探究福建明溪县沙溪村人口跨境迁移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由此引发的山区农村社会文化景观的变迁。研究表明:改革开放后山区农村人口跨境迁移的发生是国内外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在发展过程中,农村人口跨境迁移方式已经形成了具有一定逻辑性的机制,并呈现出地域和社会性规律等特征。人口跨境迁移是在迁移者个人选择和信息获取前提下,通过移民网络逐步形成和发展。改革开放后山区农村人口跨境迁移以欧洲等发达国家为主要迁入地,而迁移者多是文化程度较低的青壮年劳动力,男性居多。此外,当人口跨境迁移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会对迁出地社会产生影响,改变了当地文化景观的原始形态。无论是土地、聚落和建筑等物质文化景观,还是信仰、生活方式等非物质文化景观皆在人口跨境迁移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这些对于山区农村社会的发展具有双面效应。如何看待山区农村人口的跨境迁移,需认真面对;而如何利用人口跨境迁移过程中带来的优势资源促进山区农村的发展,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2-3
Abstract  3-4
中文文摘  4-6
目录  6-8
第一章 绪论  8-14
  1.1 研究对象界定  8
  1.2 研究背景与意义  8-9
  1.3 研究方法  9-10
    1.3.1 田野调查法  9
    1.3.2 个案分析法  9
    1.3.3 文本分析法  9
    1.3.4 实证分析法  9-10
  1.4 资料来源  10
    1.4.1 统计年鉴,地方志资料和相关研究文献  10
    1.4.2 社会调查、深度访谈资料  10
  1.5 论文的选题和构架  10-14
    1.5.1 典型案例地选取  10-11
    1.5.2 研究过程与内容  11
    1.5.3 技术路线  11-14
第二章 人口跨境迁移的国内外进展  14-20
  2.1 国外研究进展  14-16
    2.1.1 人口跨境迁移的理论研究  14-15
    2.1.2 人口跨境迁移的实证研究  15-16
  2.2 国内研究进展  16-20
    2.2.1 国内人口跨境迁移的阶段性研究  17-18
    2.2.2 福建人口跨境迁移研究回顾  18-20
第三章 沙溪村跨国人口迁移的环境基础  20-26
  3.1 沙溪村自然环境基础  20-22
  3.2 人文环境  22-26
    3.2.1 沙溪村基础经济条件  22
    3.2.2 沙溪村社会历史条件  22-23
    3.2.3 沙溪村人口跨境迁移的时代背景  23-26
第四章 沙溪村跨境人口迁移过程  26-34
  4.1 沙溪村人口跨境迁移的总体概况  26-29
    4.1.1 沙溪村人口跨境迁移的规模与流向  26-27
    4.1.2 沙溪村跨国移民类型  27
    4.1.3 沙溪村跨国移民的结构特征  27-29
  4.2 沙溪村人口跨境迁移的发展过程  29-31
    4.2.1 沙溪村人口跨境迁移的阶段特征  30
    4.2.2 沙溪村人口跨境迁移的策略及方式  30-31
  4.3 沙溪村人口跨境迁移网络的形成及运作  31-34
    4.3.1 地域、亲属移民网络  31-32
    4.3.2 资金网络  32-34
第五章 沙溪村人口跨境迁移的景观特征  34-46
  5.1 物质文化景观变迁  34-39
    5.1.1 农业土地利用景观  34-36
    5.1.2 农村聚落文化景观  36-39
  5.2 非物质文化景观变迁  39-46
    5.2.1 信仰文化景观  39-41
    5.2.2 生活方式景观  41-46
第六章 结论  46-48
附录1  48-56
附录2  56-58
参考文献  58-66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66-68
致谢  68-70
个人简历  70-72

相似论文

  1. 陕南贫困山区中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现状与对策研究,G633.96
  2. 农村人口跨境迁移及其经济响应-基于福建省沙溪村的调查,C922
  3. 公共选择下的山区农村经济协同发展问题研究,F327
  4. 重庆丘陵山区农村道路格局及设计研究,U412.36
  5. 多中心治理视角下的农村防灾减灾组织研究,X43
  6. 梅州旅游业发展与农村劳动力就业研究,F323.6
  7. 临安山区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R197.1
  8. 冷弯薄壁轻型钢结构房屋在陕甘山区的适宜性技术研究,TU392.5
  9. 山区农村小学专用校车设计研究,U469.6
  10. 基于山区农村公路通行车辆特性的路侧安保设施研究,U491.5
  11. 山区农村公路客运车辆交通安全分析和保障技术政策研究,U492.8
  12. 山区农村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实施技术指南研究,U415.1
  13. 重庆农村公路路面耐久性改善对策研究,U418.6
  14. 山区农村经济发展范式与战略研究,F327
  15. 西南丘陵山区农村道路构建及其景观效应,U412
  16. 宁夏南部山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教学应用研究,G434
  17. 陕南贫困山区农村妇女生存状况与人力资源开发问题研究,C913.68
  18. 辽宁东部山区农村能源与水源基地建设关系的研究,F323.213
  19. 我国西部山区通信建设成本测算研究,F275
  20. 福建山区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研究,F327

中图分类: > 社会科学总论 > 人口学 > 人口地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