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机制研究-以农民工为例

作 者: 朱小超
导 师: 王勇
学 校: 重庆师范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弱势群体 农民工 利益表达 机制 构建
分类号: C91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13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农民工作为新时期中国社会转型所出现的新型社会阶层,他们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其合法权益和利益理当得到应有的保障。然而,在当前社会结构深刻变革、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社会矛盾易发多发的转型加速期,农民工群体的生存状况和发展状况并不尽如人意,农民工利益表达在体制机制层面存在诸多社会难题。这不但影响了农民工群体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也给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伟大目标的实现设置了障碍。解决这一困局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在国家、社会与农民工之间找到一个很好的平衡点,即建立一种能够容纳矛盾和冲突的利益表达机制。基于上述关切,笔者围绕着“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农民工利益表达机制的构建”这一主题,着重从四个方面对这一机制的构建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索:(1)农民工利益表达的保障机制;(2)农民工利益表达的激励机制;(3)农民工利益表达的规范机制;(4)农民工利益表达的强化机制。本研究的设计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首先,该研究是建立在大量经验材料基础上的,既有对他人研究成果的批判和借鉴,也有对我导师所主持的相关课题阶段性成果的整理与再现,较好地做到了继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其次,该研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较好地做到了理论的普遍性与实践的特殊性的结合;最后,该研究一改既有研究在制度设计问题上“平面设计”的模式,从上述四个方面层层深入,使得所构建的利益表达机制即条理清晰又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较好地做到了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1 绪论  9-25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9-10
    1.1.1 问题的提出  9-10
    1.1.2 选题意义  10
  1.2 相关研究综述  10-18
    1.2.1 弱势群体问题研究  10
    1.2.2 农民工问题研究  10-12
    1.2.3 利益表达、利益表达机制研究  12-17
      1.2.3.1 利益表达的含义  12-14
      1.2.3.2 利益表达的意义  14-15
      1.2.3.3 利益表达机制研究  15-17
    1.2.4 对既有研究成果的简要评析  17-18
  1.3 核心概念的界定及理论依据  18-25
    1.3.1 核心概念的界定  18-22
      1.3.1.1 弱势群体  18-19
      1.3.1.2 农民工  19-20
      1.3.1.3 利益表达  20-21
      1.3.1.4 利益表达机制  21-22
    1.3.2 理论依据  22-25
      1.3.2.1 社会冲突理论  22-23
      1.3.2.2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社会公正思想  23-25
2.农民工利益受损状况实证分析  25-34
  2.1 现实利益格局和利益关系中的农民工利益  25-26
  2.2 农民工利益受损状况实证分析  26-34
    2.2.1 农民工生存权受到的损害  26-30
      2.2.1.1 人身权利受到侵害  26-27
      2.2.1.2 住房方面的待遇低  27
      2.2.1.3 劳动权经常受到侵犯  27-29
      2.2.1.4 社会保障力的缺失  29-30
    2.2.2 农民工发展权的缺失  30-34
      2.2.2.1 受教育权的缺失  30-31
      2.2.2.2 参与权的缺失  31-32
      2.2.2.3 公平享受社会发展成果权的缺失  32-34
3 农民工利益表达现状及其存在问题分析  34-43
  3.1 农民工利益表达现状与问题  34-36
    3.1.1 利益表达的客观必要性与农民工表达意识主观缺乏性之间存在矛盾  34
    3.1.2 利益的群体性与表达的个体性之间的矛盾  34-35
    3.1.3 维权意识的日益高涨与表达渠道的相对狭窄之间的矛盾  35
    3.1.4 利益的正当性与表达方式的不正当性之间的矛盾  35-36
    3.1.5 利益范围的广泛性与利益表达内容的集中性和狭窄性之间的矛盾  36
  3.2 影响和制约农民工利益表达的深层因素  36-43
    3.2.1 历史上形成的农民特性影响和制约了农民工的利益表达  36-38
    3.2.2 确保二元异质结构运行的制度基础制约和影响了农民工的利益表达  38-39
    3.2.3 社会支持氛围和社会机制的不健全影响了农民工的利益表达  39-40
    3.2.4 利益表达组织载体的缺失和利益代表性的不足影响了农民工的利益表达  40-41
    3.2.5 愈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弱化了农民工利益表达的欲望  41-43
4 农民工利益有序表达的对策建议  43-58
  4.1 构建农民工利益表达的保障机制  43-46
    4.1.1 建立和健全开放式的农民工利益信息征集机制  43-44
    4.1.2 建立健全确认和保障农民工利益的政策和法律机制  44
    4.1.3 建立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机制  44-46
  4.2 构建农民工利益表达的激励机制  46-49
    4.2.1 建立健全农民工工资福利递增机制  46-47
    4.2.2 建立健全农民工教育培训机制  47-49
    4.2.3 建立健全社区服务及心理关怀机制  49
  4.3 构建农民工利益表达的规范机制  49-52
    4.3.1 建立健全农民工利益表达渠道制度化建设机制  50-51
    4.3.2 建立健全引导和规范农民工利益表达活动的法律机制  51
    4.3.3 建立健全引导和规范农民工利益表达活动的约束机制  51-52
    4.3.4 建立健全引导和规范农民工利益表达行动的应急机制  52
  4.4 构建农民工利益表达的强化机制  52-58
    4.4.1 建立健全农民工自组织建设机制  53-54
    4.4.2 建立健全执政党的利益整合与协调机制  54-56
    4.4.3 建立健全农民工利益表达的民主监督机制  56-58
5 后记  58-60
参考文献  60-63
附录: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63-64
致谢  64-65

相似论文

  1. 文学语言的模糊修辞研究,H05
  2. 昆明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初步研究,C924.25
  3. 面向动态文档集的大规模文本索引构建技术的研究,TP391.3
  4. 上下文相关的词汇复述研究,TP391.1
  5. 高端容错计算系统高可靠监控子系统的研究和设计,TP311.52
  6. 电视文化生态的建构,G220
  7. 当代广告舆论化现象研究,G206
  8.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新问题的矛盾透视,D61
  9. 无线传感器网络组播路由协议研究,TN929.5
  10. 新生代农民工激励机制研究,F272.92
  11. 社会排斥视角下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新探,G521
  12. 学生自主管理体系构建的实践研究,G637
  13. 山东省高校科研项目集成管理模式研究,G644
  14. 我国少数民族环境权研究,D922.68
  15. 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研究,D412.6
  16. 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的公共政策研究,G522.3
  17. 面向服务的多主体协作机制的研究与实现,TP393.09
  18. 中国海洋管理体制改革模式研究,D630
  19. 我国清洁发展机制的实践和展望,X38
  20.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制度研究,X36
  21. NaHCO3在杨树溃疡病防治中的作用机制研究,S763.7

中图分类: > 社会科学总论 > 社会学 > 社会利益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