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从克松谿卡到克松村-西藏农村的发展历程

作 者: 苗运长
导 师: 苏发祥
学 校: 中央民族大学
专 业: 民族学
关键词: 克松村 民主改革 西藏农村 跨越式发展
分类号: C912.8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2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西藏山南地区,发源于雅拉香波山的雅砻河自南向北,在山南行署所在地——泽当镇附近汇入雅鲁藏布江。雅砻河谷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气候宜人,当地的农业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因此,这里也被誉为“藏文化的发祥地”位于雅砻河畔的克松村在民主改革前是旧西藏大农奴主索康·旺青格勒在山南最大的一个豁卡(庄园)。长期以来,(?)卡里的农奴受到庄园主及代理人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伴随着平叛工作的胜利结束,1959年7月5日,克松豁卡的400多名农奴选举产生了西藏历史上第一个农民协会——克松农民协会。随后,克松村率先在西藏农村完成了民主改革运动,成立了西藏历史上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和第一个人民公社等,创造了西藏农村发展历史上的诸多“第一”,因此,这个普通村庄就有了“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的美誉。基于克松村在当代西藏农村发展历程中的典型意义,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以历时性和共时性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克松村这一西藏腹地普通村庄50多年发展历程的透视,探寻当前西藏农村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道路,同时,本文也可以弥补当前学界对雅砻河流域微观社区研究的不足,为今后西藏农村社区的发展变迁研究提供一定的积累和借鉴。本文分为七章,按时间顺序,对克松村自民主改革前至当前的发展历程进行了阐述,并以克松村为例,对当前西藏农村发展的推动因素、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了讨论。第一章介绍了论文的选题意义和研究缘起,并从当前藏区的微观社区研究、发展变迁研究和西方学者的有关研究等方面梳理了相关研究动态,此外,还简要介绍了本论文所用的主要研究方法。第二章首先介绍了克松村所处地域的自然地理、气候和生态环境特点,接下来梳理了克松村及所在的昌珠镇的行政沿革情况,通过对当地历史传说和文化胜迹的介绍,希望读者更加清楚的了解克松村周边的历史文化背景。最后,介绍了克松村当前的发展概况和党建荣誉。第三章介绍了民主改革前克松村基本的情况。论文在介绍克松村、索康·旺青格勒及其家族历史背景的基础上,重点梳理了民主改革前,克松(?)卡的农奴和土地占有情况,以及农奴主和代理人对农奴的各种残酷剥削和压迫。第四章以1959年西藏的叛乱和平叛情况为背景,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再现了民主改革时期克松村先后开展的“三反双减”运动,阶级成分划分,土地、牲畜分配情况以及第一个农民协会和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成立的情景。第五章论述了在民主改革以来的半个世纪,克松村在农业生产发展和物质文化生活方面的发展变迁。社会主义新型生产关系的确立,加之新式农具的推广和大力兴修水利,克松村的农业生产迅速增长,同时,克松群众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物质生活条件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1980年代以来,伴随着全国的改革开放,西藏地区积极推行以“两个长期不变”为主要内容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此,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的使用权和支配权,由集体重新回到了个体家庭,家庭再次成为了生产经营活动的中心。这一时期,克松村群众在充分利用现代农业科技和机械化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开始积极发展个体家庭经济。经过30多年的发展,克松村的农业生产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粮食产量稳步增长,村民的服饰、饮食、住房、交通等物质生活条件得到了巨大的改善,村民的教育状况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第六章分别从基层组织建设、村庄特色经济和新农村文化三个方面详细展示了今日克松村的发展之路。近年来,随着大学生村官、驻村工作队等多项措施的实施,克松村的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交通运输、外出务工、粉条加工和个体零售等成为了克松家庭增加现金收入的重要途径。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投资下,克松村先后修建了拥有70余座温室大棚的无公害蔬菜基地和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陈列馆,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村容村貌更加整洁美观;在坚持原有经济发展特色的基础上,克松村积极弘扬发展红色文化和新农村文化,逐渐走上了一条红色旅游和现代观光采摘农业相结合的发展道路。第七章为论文的结语。今日克松村的发展成就得益于国家60多年来的大力扶持和援助、基层组织建设的不断加强以及村民的积极进取精神。但克松村等西藏农村地区的发展还存在诸如对国家长期援助的依赖心理,缺少村庄集体经济实体,群众普遍缺乏相应的科学文化知识等诸多问题。因此,为实现中央提出的跨越式发展目标,未来西藏农村的发展应首先改变国家援助的方式方法,提高援助的质量和效果;其次要有效整合基层资源,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体;最后还要重视对村干部的教育和培养,注重提高村民的基础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大力发展村民的职业教育和实用技能培训。总之,实现西藏农村的跨越式发展,其决定性因素还在于当地干部和群众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地制宜,走出一条有自身特色的西藏式跨越发展之路。

全文目录


摘要  3-6
ABSTRACT  6-17
第一章 导论  17-27
  第一节 研究缘起  17-18
  第二节 选题意义  18-20
  第三节 相关研究动态  20-25
  第四节 研究方法  25-27
第二章 概况  27-41
  第一节 自然地理  27-30
  第二节 历史沿革  30-37
  第三节 走进克松村  37-41
第三章 民主改革前的克松村  41-55
  第一节 克松谿卡的历史  41-42
  第二节 索康·旺青格勒及其家族  42-46
  第三节 民主改革前克松谿卡农奴受到的剥削  46-53
  第四节 农奴制的终结  53-55
第四章 民主改革中的克松村  55-69
  第一节 西藏叛乱和平叛  55-56
  第二节 民主改革的开始  56-57
  第三节 克松谿卡的“三反双减”运动  57-61
  第四节 克松村的阶级成分划分情况  61-62
  第五节 分配土地和牲畜  62-66
  第六节 西藏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的建立  66-69
第五章 民主改革以来克松村的变迁  69-93
  第一节 民主改革以来克松村的生产发展  69-75
  第二节 民主改革以来克松村物质生活的变迁  75-93
第六章 今日克松的发展之路  93-122
  第一节 今日克松的发展概况  93-95
  第二节 基层组织建设之路  95-101
  第三节 特色产业的发展之路  101-111
  第四节 克松文化的发展之路  111-122
第七章 结语:西藏农村的发展历程  122-131
  第一节 从克松谿卡到克松村的启示  122-126
  第二节 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26-129
  第三节 西藏农村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129-131
参考文献  131-141
附录  141-174
  一、 克松村军民共守公约  141-142
  二、 克松村委会各项管理规章制度  142-145
  三、 乃东县委宣传部驻昌珠镇克松村居委会工作队“四议两公开”工作制度  145-147
  四、 乃东县委宣传部驻克松居委会工作队岗位职责  147-150
  五、 昌珠镇大学生村官管理办法  150-153
  六、 话剧《农奴泪》故事梗概  153-156
  七、 昌珠镇克松居委会第二届“新农杯”农民趣味运动会活动方案  156-161
  八、 西藏自治区农牧民享受财政补助优惠政策明白卡  161-174
后记  174-176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76

相似论文

  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增量民主研究,D621
  2. 新时期以来乡土小说中村长形象的书写,I207.42
  3. 新加坡威权政治与渐进民主改革研究,D733.9
  4. 安徽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路径选择,F127
  5. 司法民主化进程中的陪审制度研究,D926.2
  6. 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人才支撑体系,F127
  7. 跨越式发展背景下的喀什外向型经济初探,F127
  8. 百色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路径及其对策研究,F127
  9. 蒙古国早期报刊与蒙古民主革命,K311
  10. 西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策研究,F323.6
  11. 城乡结合部小学跨越式发展研究,G629.2
  12. 黑山县科技支撑县域经济发展对策研究,G322.7
  13. 高新技术中小企业跨越式发展分析,F276.44
  14. 四川省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方式研究,G124
  15. 我国企业信息化战略实施研究,F270.7
  16. 我国医药企业跨越式发展战略研究,F426.72
  17. 四川民族地区社会跨越式发展研究,F127
  18. 民主改革与四川德格土司辖区宗教变迁研究,K29
  19. 建国初期工厂中的民主改革运动研究,K27
  20. 毛泽东与西藏的社会变革,K27
  21. 基于金融视角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研究,F127

中图分类: > 社会科学总论 > 社会学 > 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 地区社会学 > 农村社会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