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电视与柳村的日常生活

作 者: 张丕万
导 师: 夏倩芳
学 校: 武汉大学
专 业: 新闻学
关键词: 乡村电视 日常生活 意义建构 地方感 国家想象
分类号: C912.8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25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现代化转型中,乡村被卷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之中,乡村日渐衰落,乡村被掏空,青壮年被抽离村庄。同时,乡村的公共生活发生了巨大变迁,原先的传统公共娱乐生活日益衰落并消逝,电视进入并主宰了中国乡村的资讯和娱乐休闲生活,那么,它对村民的日常生活有何影响?这是本文的研究问题。论文分以下几部分展开论述:第一章描述了近60年来江汉平原一个普通的村庄——柳村的社会变迁和媒介生活的变迁。我们看到,随着电视的进入和成为主宰,一方面给该村带来了公共文化娱乐生活的衰落,另一方面,村民们借由电视搭建了与外面世界的通道,电视对于村民日常生活和意义世界的重构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第二章讨论柳村人日常生活情境中的电视观看。本章首先叙述柳村人近30年来有关电视生活的记忆,然后描述柳村人围绕电视展开的平凡生活情景;接着在家庭生活情境中,具体描述柳村人电视观看体验与其自我建构的关联性。第三章讨论电视观看与性别关系,探讨电视对于男人们和女人们的不同意义。柳村的男人们爱看新闻节目,以增强其在村庄中的文化资本和在家庭关系中的男人身份;而女人们偏爱家庭生活剧,也与其在村庄和家庭中的身份有关,电视观看可以成为乡村女人们关于家庭关系、孝道、两性关系等观念的来源,也能起到为其赋权的作用。第四章讨论电视与村庄人的地方与国家想象。社会变迁、公共文化生活的衰落,导致柳村人的地方感缺失。经由乡土电视,柳村人微弱地重建了地方感;在社会变迁中,“国家”日益从村庄抽离,而电视却起到了连接柳村人与远方的“国家”的途径。柳村人通过电视分享“国家”,“国家”通过电视嵌入于柳村人的日常生活和村庄政治。本研究属于“家乡人类学”范畴,主要采用亲身体验、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法,在写作上主要是通过叙事来阐述理论。日常生活中的意义是个不断生成的过程,它没有最终答案,但研究者通过不断转换视角,可相对挖掘到现实世界中的部分真实。

全文目录


论文创新点  5-6
中文摘要  6-7
Abstract  7-9
目录  9-11
绪论  11-24
  一、现代化转型中的乡村问题  11-13
  二、电视与乡村的日常生活  13-21
  三、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  21-24
第一章 柳村及其变迁  24-43
  第一节 柳村概况  24-30
  第二节 柳村公共文化娱乐生活的变迁  30-38
    一、柳村地方老戏  31-33
    二、春节玩龙灯  33-36
    三、端午划龙船  36-37
    四、乡村电影  37-38
  第三节 柳村媒介生活的变迁  38-43
第二章 柳村人与他们的电视  43-64
  第一节 柳村电视30年——柳村人的电视记忆  43-51
  第二节 电视与柳村人的平凡日子  51-54
  第三节 柳村人家看电视  54-58
  第四节 电视与柳村人“自己”  58-64
第三章 男人们的电视与女人们的电视  64-89
  第一节 柳村的男人们和女人们  64-68
  第二节 男人们的电视  68-81
    一、国家大事的新闻,那是大老爷们关心的事情  68-70
    二、聊新闻,论国家,男人们的话题  70-78
    三、看新闻,当男人  78-81
  第三节 女人们的电视  81-89
    一、婆婆妈妈的生活剧,家庭妇女们的最爱  81-84
    二、家长里短扯不断:电视与女人们的家庭观念  84-89
第四章 电视与柳村人的“地方”与“国家”  89-106
  第一节 电视与柳村人的“地方感”  89-98
    一、变迁的“地方感”  89-92
    二、电视中的“地方”在哪里  92-93
    三、乡土电视与柳村人的“地方感”  93-98
  第二节 电视与柳村人的“国家”  98-106
    一、渐行渐远:村庄里的“国家”  98-101
    二、远方的“国家”与身边的村庄  101-106
结语  106-108
附录  108-118
参考文献  118-130
攻博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130-131
后记  131-132
报送博士学位简况表(英文)  132-133
报送博士学位简况表(中文)  133

相似论文

  1. 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说”新探,B521
  2. 自然生命与秩序,J205
  3. 文革主流小说中的乌托邦色彩研究,I207.42
  4. “学习共同体”视域下的高校思想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G641
  5. 正常人与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的三维运动学和表面肌电分析,R741
  6. 近代江南村妇生活的日常呈现,K25
  7. 旅游体验中的地方感研究,F590
  8. 世界遗产地旅游者空间感应测度,F224
  9. 连续性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R473.74
  10. “集体旅行”中投向域外的目光,I207.6
  11. 《圣经》故事的空间解读,I106.99
  12. 日常生活视域下人的全面发展,B038
  13. 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伦理研究,B82-05
  14. 论新加坡五月诗社创作风格之演变,I207.25
  15. 论刑法中的日常生活行为,D914
  16. 当代西方社会学的日常生活转向及其方法论意义,C91-06
  17. “学困生”个案的人类学研究,C912.4
  18. 进城农民工子女课余生活研究,G521
  19. Y中学班级日常生活的教育公平问题研究,G639.2
  20. 论斯泰因的日常生活观及历史观,I712
  21. 休闲者的地方感研究,F592

中图分类: > 社会科学总论 > 社会学 > 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 地区社会学 > 农村社会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