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刑事公诉行为研究-基于行为法学的视阈

作 者: 李利君
导 师: 刘根菊
学 校: 中国政法大学
专 业: 诉讼法学
关键词: 行为法学 刑事公诉行为 行为模式 行为调控 不起诉裁量行为 公诉变更行为 量刑建议行为
分类号: D915.3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9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前,我国学界对刑事公诉行为的研究现状呈现出关注较少且非系统性、非深入性的特点。然而,作为中外检察机关都践行的一项重要司法行为,恰恰也是理论与实践结合最为紧密的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深入解读,不仅可以全面把握检察机关标志性功能的外在形式,而且有利于“规范司法行为”的积极落实。鉴于传统法学视角的单一性,笔者在本文中将采用行为法学的视角对其进行探索式的研究,以期有利于我国刑事公诉制度的完善和刑事公诉行为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有效性运作。本文除导论(选题缘起、研究现状、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和结论外,分为上篇“基本理论探析”和下篇“具体样态分析”两大部分。其中,上、下篇各由三章构成。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刑事公诉行为界说”沿着“行为”——“法律行为”——“刑事诉讼行为”——“刑事公诉行为”的逻辑路线分为四个部分。第一节对行为的定义、特征、意义进行了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等多视角的总结,并对行为法学从其源起与发展以及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辩证角度进行了评介,以奠定概念基石和方法论基础。第二节先梳理了法律行为理论的源起与基本发展情况,然后分析了法律行为的结构、特征与意义。之后,文章又就刑事诉讼行为的概念界定与既有理论发展进行了概述,并阐述了其分类、效力与意义问题。在第四节中,首先对刑事公诉行为进行了概念界定,继而对其与行为、法律行为、刑事诉讼行为的关系,与审判行为、辩护行为的关系以及与刑事公诉权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指出其具有主体专属性、时空特定性、法律规范性、严格的程序性等基本特征,并总结出刑事公诉行为在我国行为样态更加多元、管理机制日益专业等五方面的发展趋势。第二章“刑事公诉行为模式”从行为模式理论概述和刑事公诉行为模式基本要素分析两个方面展开。在行为模式理论概述中,文章对法学领域、心理学领域、管理学领域以及社会学领域的典型学说进行了简介,包括“S→O→R”行为模式理论、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目标设置理论等,并对其规律性的认识予以借鉴,将“需要—→动机—→行为—→目标(需要满足)—→新需要—→新动机—→…”模式运用到对刑事公诉行为的研究之中。据此,文章紧接着认分析了刑事公诉行为模式的基本要素,即以秩序维护为基本需要、以权利保障为终极需要、关系修复则体现时代需要,公诉行为动机则体现在惩罚犯罪、权力分工和威信树立三个方面,行为运行则着重把握程序规制下的权力与权利以及对证据的审查判断两个方面,最后对三个行为目标——司法正义的实现、公共利益原则和客观义务的恪守进行了内涵解读与实质分析。第三章“刑事公诉行为调控”论述了其调控的理论依据和具体机制两个方面的内容。关于其理论依据,文章认为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是其根基性的理论,并着重论述了实践的观点与矛盾的观点对刑事公诉行为的指导作用;继而又分析了司法行为场理论和系统论、交换理论和角色理论以及和谐论对刑事公诉行为的指导作用。就调控的具体机制方面,文章从五个方面加以阐述,即涵盖需要多样性的满足、需要层次性的凸显以及制度框架的优化在内的行为需要之满足机制,由一般原则、基本方式、角色定位以及效力规定构成的行为动机之激励机制,由原则、制度、信息资源共享体系、职务待遇、制约机制构成的行为运行之保障机制,由平衡公正、落实政策、贯彻准则、发挥文化作用构成的行为目标之导向机制以及由评价标准之选择和考核指标之设置构成的行为效果之评价机制。第四章对“不起诉裁量行为”进行了模式要素与调控机制的具体分析。文章首先对英国、美国、德国、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等域外的相关制度进行了简介与评析,并对我国不起诉裁量行为的现状从案件适用范围、适用比率、操作规程、考核机制、试点探索等方面结合典型案例进行了考察。之后,文章认为不起诉裁量行为模式的要素包括以下基本内容,即行为需要——犯罪形势的要求与刑罚观的发展、严格规则与自由裁量之现代司法的要求、刑事政策的回应,行为动机——程序分流、利益平衡和社会和谐,行为运行——公诉权与诉讼权利间的互动、行为的保障与制约,行为目标——起诉便宜主义的践行以及公共利益原则的维护。在此基础上,就不起诉裁量行为调控机制的完善从五个方面加以论述,包括对多种需要的平衡、对动机的理念与制度之双重激励、对相关制度的完善、以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和相关国际刑事司法准则为导向以及通过对不起诉率的思考设定合理的考核目标。第五章就“公诉变更行为”展开论述。首先对其进行了制度设置方面的域外考察与评析,并就我国相关的立法沿革、司法解释和现存问题并结合案例进行了现状考察。紧接着,文章指出公诉变更行为模式要素的主要内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由于对罪名认识不一和证据变化而产生的行为需要,基于控审分离和诉讼效率而引发的行为动机,通过诉讼请求变更权、罪名认定权和辩护权的博弈以及与诉因和公诉事实制度联系紧密而展开的行为运行,由客观义务的恪守、被告人诉讼主体地位的维护以及诉讼效率的保障构成的行为目标。就调控机制的完善方面,则从理念、制度与考核三个方面加以论述。第六章分析了“量刑建议行为”。文章首先同样先介绍了选择量刑建议行为作为分析对象的原因,并对其进行了比较法视野下的考察以及我国相关的规范依据、司法实践以及学界争鸣的现状概述。进而对其行为模式要素进行了分析,即以公诉权内容的全面性、诉讼效率的追求和司法公正的要求为需要,以量刑程序改革的推进为动机,通过求刑权与审判权的平衡、建议权与辩护权的博弈表现出的运行过程和以量刑程序更加公正、权利保障更加细化为内容的行为目标。最后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对其调控机制的完善,即强化公诉精细化与量刑透明化的理念、推进量刑程序独立化的构建、规范量刑建议的具体程序以及通过对量刑建议采纳率和上诉率的解读合理设定考核目标。

全文目录


摘要  4-7
ABSTRACT  7-16
导论  16-27
  一、选题的缘起  16-17
  二、国内外关于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17-22
  三、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2-24
  四、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24-27
上篇 基本理论探析  27-132
  第一章 刑事公诉行为界说  27-54
    一、行为  27-34
      (一) 行为的定义  27-28
      (二) 行为的特征  28-29
      (三) 行为的意义  29-30
      (四) 行为与法学:对行为法学的评介  30-34
    二、法律行为  34-40
      (一) 法律行为理论的源起与基本发展  35-37
      (二) 法律行为的结构、特征与意义  37-40
    三、刑事诉讼行为  40-48
      (一) 刑事诉讼行为的概念界定与理论发展概况  40-44
      (二) 刑事诉讼行为的分类、效力与意义  44-48
    四、刑事公诉行为  48-54
      (一) 刑事公诉行为的概念与相关范畴的关系  48-50
      (二) 刑事公诉行为的基本特征  50-52
      (三) 刑事公诉行为的发展趋势  52-54
  第二章 刑事公诉行为模式  54-95
    一、行为模式理论概述  54-61
      (一) 典型学说简介  54-61
      (二) 本文对行为模式学说的借鉴与运用  61
    二、刑事公诉行为模式基本要素分析  61-95
      (一) 原动力——刑事公诉行为需要  62-68
      (二) 直接原因——刑事公诉行为动机  68-75
      (三) 运行——刑事公诉行为的展开  75-83
      (四) 方向指引——刑事公诉行为目标  83-95
  第三章 刑事公诉行为调控  95-132
    一、刑事公诉行为调控的理论依据  95-111
      (一) 调控的根基性理论: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  95-100
      (二) 运行的场域化透视:司法行为场理论和系统论  100-106
      (三) 调控的社会性观察:互动论  106-109
      (四) 达致的目的性关切:和谐论  109-111
    二、刑事公诉行为调控的具体机制  111-132
      (一) 行为需要的满足机制  111-113
      (二) 行为动机的激励机制  113-115
      (三) 行为运行的保障机制  115-121
      (四) 行为目标的导向机制  121-124
      (五) 行为效果的评价机制  124-132
下篇 具体样态分析  132-221
  第四章 不起诉裁量行为  132-170
    一、法律规范的维度——比较法视野下的不起诉裁量制度  133-141
      (一) 域外概览  133-139
      (二) 简要评析  139-141
    二、司法实践的模本——我国不起诉裁量行为的现状考察  141-147
      (一) 我国相关规定与适用情况  141-146
      (二) 以案说法  146-147
    三、不起诉裁量行为模式要素分析  147-159
      (一) 需要  147-150
      (二) 动机  150-154
      (三) 运行  154-157
      (四) 目标  157-159
    四、我国不起诉裁量行为调控机制的完善  159-170
      (一) 平衡多种裁量不起诉需要  159-160
      (二) 对裁量不起诉动机的理念与制度之双重激励  160-162
      (三) 完善裁量不起诉相关制度  162-166
      (四) 以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和相关国际刑事司法准则为导向  166-168
      (五) 设定合理的考核目标:对不起诉率的思考  168-170
  第五章 公诉变更行为  170-193
    一、法律规范的维度——比较法视野下的公诉变更制度  170-175
      (一) 域外概览  170-174
      (二) 异同评析  174-175
    二、司法实践的模本——我国公诉变更行为的现状考察  175-181
      (一) 我国相关规定与实践情况  175-178
      (二) 以案说法  178-181
    三、公诉变更行为模式要素分析  181-188
      (一) 需要  181-183
      (二) 动机  183-184
      (三) 运行  184-186
      (四) 目标  186-188
    四、我国公诉变更行为调控机制的完善  188-193
      (一) 在理念上明确公诉变更的可能性与必然性  188-189
      (二) 在制度上完善公诉变更的相关设置  189-190
      (三) 在考核上合理评估公诉变更行为效果  190-193
  第六章 量刑建议行为  193-221
    一、法律规范的维度——比较法视野下的量刑建议制度  194-201
      (一) 域外概览  194-200
      (二) 异同评析  200-201
    二、司法实践的模本——我国量刑建议行为的现状考察  201-206
      (一) 我国相关规定与实践情况  201-205
      (二) 以案说法  205-206
    三、量刑建议行为模式要素分析  206-213
      (一) 需要  206-209
      (二) 动机:量刑程序改革的推进  209-210
      (三) 运行  210-212
      (四) 目标  212-213
    四、我国量刑建议行为调控机制的完善  213-221
      (一) 强化公诉精细化与量刑透明化的理念  213-214
      (二) 推进量刑程序独立化的构建  214-217
      (三) 规范量刑建议的具体程序  217-219
      (四) 考核目标的合理设定:对量刑建议采纳率和上诉率的解读  219-221
结论  221-222
参考文献  222-237

相似论文

  1. 基于行为模式的小区公共家具用户需求研究,F426.88
  2. 贪污贿赂洗钱行为分析与对策研究,D924.392
  3. 视频监控中相互遮挡人体的跟踪,TP391.41
  4. 乡村文化变迁对村落儿童社会化的影响,C913.5
  5. 低碳建设伙伴关系行为模式研究,F301.3;F205
  6. 商业空间设计研究,TU247
  7. 基于Web日志的用户访问模式挖掘的研究,TP311.13
  8. 博物馆建筑的观众人数指标研究,TU242.5
  9. 基于行为特征的P2P流识别技术的研究,TP393.02
  10. 中国七城市个人消费领域能耗及个人行为模式调查研究,F713.55
  11. 基于中文主题变形的垃圾邮件过滤方法研究,TP393.098
  12. 侵犯商业秘密损失计算研究,D922.29;D924.3
  13. 公共政策选择性执行治理研究,D630
  14. 创新型人才行为模式研究,G305
  15. 中国地方政府行为与区域金融发展关系研究,F127
  16. 品牌延伸的消费者行为模式研究,F273.2
  17. 论为第三人利益法律行为,D913
  18. 自适应学习系统中用户学习风格模型修正研究,G434
  19. 基于安全审计记录的用户行为模式挖掘研究,TP393.08
  20. 我国企业境外直接投资的决策行为依据及模式研究,F832.6
  21. 试论行政指导在卫生行政执法中的运用,D922.1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法学各部门 > 诉讼法 > 刑事诉讼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