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明代家产继承与争讼-以判牍为中心

作 者: 张凡
导 师: 怀效锋
学 校: 中国政法大学
专 业: 法律史
关键词: 明代 家产继承 争讼 判牍
分类号: D929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5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以明代家产继承制度为研究对象,对法定继承、遗嘱继承、立嗣继承等几种主要的继承方式与其中所蕴含的身份与家产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希望通过对明代家产继承制度的研究揭示中国传统家产继承制度所呈现的特点与演变规律,并使成为观察和研究明代家庭生活与社会变迁的重要视角。本文在研究方法上,将明代家产继承的法律规定与现存明代判牍结合使用,以期通过研究涉及家产继承的争讼案件,揭示明代家产继承方面的法律适用,司法中认可的家产继承规则,以及明代解决争产案件所秉承的司法理念。本文正文共分六章。第一章:明代的家庭与家产。本章主要对明代的家庭结构与家产形态进行研究。对明代的家庭结构的探讨主要用于界定明代家庭成员的范围,辨明家庭与家族、家产与族产的关系;对明代的家产形态的探讨主要用于说明古代家产继承的表现形式与一些基本继承规则所产生的原因。本章以明代为切入点研究古代家产法律形态,说明古代家产形态中既具有“共财特征”也具有“私财因素”,二者对立统一,相互作用,而家产继承中的一些特点都与此有关。第二章:明代家产的法定继承。明代的分家析产是家产继承的主要表现形式,因为明代法律规定了家庭成员在分家中的具体份额,因而具有法定继承的性质。本章结合不同家庭成员的承产方式与分产份额说明家庭成员的身份与家产之间的密切关系,家庭成员以男性家长为核心所形成对应身份,以及身份中所承载的宗法、血缘与情感等因素是各自家产地位的基础。第三章:明代家产的遗嘱继承。明代存在通过遗嘱处分家产的继承方式,然而由于古代家产法律形态的特点,又呈现出其特有的规律。主要表现在法律允许尊长通过遗嘱的方式处分家产,这是家产中“私财因素”的体现;然而遗嘱往往又受法定继承规范的影响较大,这是家产中“共财特征”的体现;遗嘱效力能否得到认可,还会受到法定继承规则所承载的社会伦理的约束。第四章:明代的立嗣与继产。随着明代宗法制度的强化,户绝家庭的立嗣现象日趋普遍。嗣子基于在户绝家庭中的“宗子”地位,能够以继业的形式概括承受户绝家产。正是由于立嗣中所包含的财产因素,导致明代的争继成为变相的争产。明代在司法上以“同父周亲理论”为基础来决定争继次序,并以“抽分”户绝家产的方法对争继者予以补偿,以化解争端。第五章:明代家产争讼类型与处理原则。本章按照家产的争讼类型,对涉及家产、特别是家产继承问题的争讼进行归类梳理,以总结各类家产案件的处理理念与原则。本章主要从案由出发,以司法官在处理各种案件中的处理原则为落脚点,归纳出最为常见的几种司法理念,即“依法、原情、均平、息争、养赡”。这五种原则即根植于中国传统的司法理念,又与家产争讼这种特殊的争讼类型相结合,还与家产的法律形态、家产的功能相协调,实际上形成了明代家产案件的争端解决机制。第六章:明代的家产、法律与社会。明代的家产继承制度是明代国家政治理念与社会生活互相作用的结果,封建社会后期的宗法秩序的强化、生产力快速发展、商品经济日益繁荣对明代家庭结构、家产形态、家产继承规则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本章以明代社会生活为依据,探讨明代家产继承制度所根植的历史背景,以及家产继承制度所体现出的家庭伦理与社会风貌的变迁。本文通过以上六章的研究,归纳了中国古代家产形态之于明代继承制度的影响,并结合明代的社会背景,提炼出明代家产继承制度发展的内在线索:宗法制度的强化与人情因素的凸显;家产的独立与族产的扩张;正统观念仍然强调共财观念与保有家产的同时,分家析产却成为常态,家产交易也日趋频繁。这些表现正是明代专制主义进一步发展,与商品经济、私产观念的兴起相互作用的结果。

全文目录


摘要  4-7
ABSTRACT  7-14
绪论  14-26
  一、选题的由来  14-15
  二、本文有关的学术史回顾  15-19
  三、本文的研究范围  19-23
  四、本文的研究思路  23
  五、本文在行文中所涉及到的一些相关概念  23-26
第一章 明代的家庭与家产  26-48
  第一节 明代的家庭  26-33
    一、家的概念与家庭结构  26-29
    二、“户”与“籍”:明代家庭的范围  29-30
    三、明代家庭与家族的关系  30-33
  第二节 明代的家产  33-44
    一、家产制度的历史沿革  33-34
    二、明代家产的法律形态  34-41
    三、明代家产的实物形态  41-44
  第三节 明代家产与族产的关系  44-47
  本章小结  47-48
第二章 分家析产:明代法定继承的方式与份额  48-85
  第一节 明代分家析产的概念、程序与基本原则  48-56
    一、概念辨析:分家析产与继承  48-50
    二、明代分家析产中的主要规则  50-53
    三、明代分家析产的种类与程序  53-56
  第二节 明代诸子均分原则与诸子的财产地位  56-65
    一、诸子均分原则及实践  56-61
    二、诸子之间的实际差别  61-65
  第三节 明代女婿与义子的家产继承及其财产地位  65-68
    一、女婿的家产继承  65-66
    二、义子的家产继承  66-68
  第四节 明代女性的家产份额与其财产地位  68-77
    一、妻的家产承分  69-74
    二、妾的家产承分  74-75
    三、女儿家产继承  75-77
  第五节 明代家产与身份的关系  77-83
    一、家产份额与身份关系  77-81
    二、略谈明代家庭中的奴婢及其法律属性  81-83
  本章小结  83-85
第三章 遗书承产:明代的遗嘱继承及其效力  85-96
  第一节 明代的遗嘱继承及其特点  85-91
    一、关于中国古代遗嘱继承问题的争论  85-87
    二、明代遗嘱的特点及其成因  87-91
  第二节 明代遗嘱承产的效力分析  91-95
    一、从法律上分析,因遗嘱分配给某人的财产大大超过法定的分产份额,而认为遗嘱无效  92-93
    二、从情理上分析,遗嘱因违反人情而被否定效力  93-94
    三、遗嘱因条件变更而被否定效力  94-95
  本章小结  95-96
第四章 立嗣继产:明代立嗣中的家产分配规则  96-121
  第一节 明代的立嗣规则及其财产性因素  96-101
    一、明代立嗣的基本规则  96-97
    二、血缘关系在立嗣中的强化  97-99
    三、立嗣中的财产因素  99-101
  第二节 明代立嗣中的家产分配  101-112
    一、入继次序与财产“抽分”  101-107
    二、关于争继中的家产抽分及其目的  107-109
    三、家产争讼中所见的嗣子与嗣父母的关系  109-112
  第三节 立嗣承产的变通:并立二嗣与充祠附祭  112-119
    一、并立二嗣  112-115
    二、充祠附祭  115-119
  本章小结  119-121
第五章 争财竞产:明代家产争讼类型与处理原则  121-153
  第一节 明代家产争讼的类型  121-144
    一、家产与族产间的争讼  122-124
    二、兄弟之间的家产争讼  124-128
    三、涉及义男的家产争讼  128-129
    四、涉及女婿的家产争讼  129-132
    五、涉及女儿的家产争讼  132-134
    六、涉及孀妇的财产争讼  134-139
    七、涉及家产交易的争讼  139-144
  第二节 明代判牍中所见的争产案件的处理原则  144-151
    一、依法  144-145
    二、原情  145-146
    三、均平  146-147
    四、息争  147-149
    五、养赡  149-151
  本章小结  151-153
第六章 明代的家产、法律与社会  153-171
  第一节 明代家产继承制度所体现的几个特点  153-160
    一、宗法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强化  153-157
    二、人情因素得到了法律的认可  157-158
    三、女性财产地位呈现出的特点  158-160
  第二节 明代社会与经济背景下的家产继承  160-170
    一、家产制度与传统政治伦理  160-162
    二、分家析产与明代的社会、经济背景  162-166
    三、明代家庭财产制度之于明代社会的影响  166-170
  本章小结  170-171
结论  171-177
参考文献  177-185
附录  185-202

相似论文

  1. 明代西宁卫研究,K248
  2. 明代洮州卫研究,K248
  3. 明代岷州卫研究,K248
  4. 明代刑部大理寺职能嬗变考,K248
  5. 高拱经济思想及其改革研究,K248
  6. 新乡合河桥的价值及其保护规划,K879.1
  7. 明代苏州知府治苏研究,K248
  8. 明代北直隶府州县城门与朝鲜时代韩国城门比较研究,TU-09
  9. 明代中晚期苏州私家园林建筑布局研究,TU986.1
  10. 明代恤囚制度研究,D926.7
  11. 明代刑讯制度特点研究,D929
  12. 明代杜诗选录和评点研究,I207.22
  13. 明代杜诗全集注本研究,I207.22
  14. 《沧浪诗话》与明代诗学建构,I207.22
  15. 明代白话小说与谶纬文化,I207.41
  16. 明代文话中的唐宋八大家批评研究,I206.09
  17. 论明代青花纹饰题材的演变与社会变迁的关系,K876.3
  18. 论明代陶瓷莲花纹样研究,K876.3
  19. 明代青花婴戏纹饰风格演变的启迪,K876.3
  20. 明代中后期江南民间妇女新探,K248
  21. 明代山东基层教育研究,G529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中国法制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