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儒家文化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作 者: 吴记彬
导 师: 张开城
学 校: 广东海洋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关键词: 儒家文化 社会主义法治 兼治
分类号: D920.0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20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核,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思想渊源,涉及政治、伦理、文化、宗教、哲学等方面,其经世致用的入世精神,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影响深远。作为儒家文化伦理核心范畴的五常思想、民本精神、勤勉精神、慎独精神、气节精神、求实精神、担当精神被奉为人伦道德经典,成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1世纪的今天,中国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强调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值得注意的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面临着源远流长的儒家文化背景。这种皇权至上、重德轻法的“人治”传统与社会主义法治所追求的法律至上、依法治国、民主法治有什么区别、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有哪些值得继承和发扬的积极因素,如何利用儒家文化的积极因素优势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服务,就成了一个不可回避和值得重视的问题。本论题分四部分对儒家文化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密切相关的内容进行论述:第一部分:绪论:提出问题。明确了选题的目的和意义,概述了儒家文化的命运走向、儒家文化对社会主义文化及法治的积极作用,以批判继承的眼光解读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应怎样认识和对待儒家文化这一话题。第二部分:理念解读:解决是什么的问题。从儒家文化的“道之以政,齐之以礼,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民有耻且格”入手,重点阐述了儒家法文化的精神内涵;从法治的概念、性质、基本要素和实质为切入点,说明了法治的内涵及外延。并从当代政治文明及先进文化的角度将两者加以对比,指出儒家文化与社会主义法治在国家管理与社会秩序构建上的核心价值理念的异同。第三部分:价值定位:解决为什么的问题。将儒家文化的仁、义、礼、智、信思想与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的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谐人际关系相融合,达到仁德立法,遵礼守法,德智司法,以义处事,诚信执法的目的;将儒家文化的民本精神、勤勉精神、慎独精神、气节精神、求实精神、担当精神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及法律工作队伍的职业素养相结合,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注入文化力量。第四部分:对策建议:解决怎么办的问题。以批判皇权至上,坚持法律至上;扬弃重德轻法,坚持依法治国;摒弃人治体制,坚持民主法治为着眼点,剔除了封建思想的糟粕,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扫清了障碍。从挖掘儒家德法兼治的思想精华,到儒家德治与社会主义法治的紧密契合点,进一步提出了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的时代意义。

全文目录


摘要  6-7
Abstract  7-10
1 绪论  10-12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0
  1.2 研究现状  10-11
  1.3 论文的写作思路与创新点  11-12
2 儒家文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解读  12-17
  2.1 儒家文化中的法文化  12-13
    2.1.1 孔子的法文化  12
    2.1.2 儒家法文化的真相  12-13
  2.2 社会主义法治  13-14
    2.2.1 法治的概念  13
    2.2.2 法治的性质  13-14
  2.3 儒家文化与社会主义法治核心价值理念的异同  14-17
    2.3.1 皇权至上与法律至上  14-15
    2.3.2 重德与重法  15-16
    2.3.3 人治与法治  16-17
3 儒家文化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价值体现  17-27
  3.1 儒家“五常”思想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积极作用  17-21
    3.1.1 仁:完善立法的情感基础  17-18
    3.1.2 义:和谐人际关系的准则  18-19
    3.1.3 礼:自觉守法的行为模式  19
    3.1.4 智:公正司法的理性原则  19-20
    3.1.5 信:依法行政的精神纽带  20-21
  3.2 儒家文化精神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积极作用  21-27
    3.2.1 民本精神与民主政治  21-22
    3.2.2 勤勉精神与司法效率  22-23
    3.2.3 慎独精神与执法建设  23-24
    3.2.4 气节精神与律师品质  24-25
    3.2.5 求实精神与检察官的务实  25-26
    3.2.6 担当精神与法官的社会责任  26-27
4 儒家文化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路径选择  27-35
  4.1 克服儒家文化对法治建设的消极影响,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健康发展  28-31
    4.1.1 批判儒家文化皇权至上思想,坚持法律至上  28-29
    4.1.2 扬弃儒家文化重德轻法制度,坚持依法治国  29-30
    4.1.3 摒弃儒家文化“人治”体制,坚持民主法治  30-31
  4.2 坚持德法兼治是对儒家文化的继承  31-35
    4.2.1 挖掘儒家德法兼治的思想精华  31-32
    4.2.2 儒家德治与社会主义法治的紧密契合点  32-33
    4.2.3 坚持“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  33-35
结束语  35-36
参考文献  36-38
致谢  38-39
作者简介  39-40
导师简介  40

相似论文

  1. 文化与制度视角下的中国股票市场羊群行为研究,F832.5
  2. 儒家仁爱观对大学生道德敏感性的影响,G641
  3. 当代中国法律文化的理性建构,D909.2
  4. 方太集团儒家文化管理模式研究,F426.6
  5. 检察官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培养问题研究,D920.0
  6. 中国广告中儒家文化鉴借研究,F713.8
  7. 社会危害性理论的合理性考察,D914
  8. 解析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属性,D920.0
  9. 儒家文化中的仁爱思想对助人行为的影响,B82-092
  10. 借鉴儒家文化普及经验,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B222
  11. 邓小平法律思想研究及其重大意义,A849.16
  12.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研究,D920.0
  13. 试析“礼乐”思想在中国舞蹈作品中的体现,J722.4
  14. 陈映真小说论,I207.42
  15. 中国法治进程中的公民教育,D64
  16. 儒家心理教育思想及其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D64
  17. “标本兼治”取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R246.6
  18. 女贞子洗剂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观察,R244.9
  19. 胃粘膜异型增生虚实标本兼治的临床研究,R259
  20. 试论《管子》行政伦理思想及其现实意义,B82-051
  21.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德法兼治,D920.0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理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