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当代中国县级地方治理中的协商对话机制研究

作 者: 孟燕
导 师: 方雷
学 校: 山东大学
专 业: 政治学理论
关键词: 县级地方政府 县级地方治理 协商对话机制 协商民主理论
分类号: D630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4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自改革开放以来,竞争性市场经济的发展导致中国的社会阶层出现断裂性的分化,社会利益呈现多元化的趋势。资源高度集中的总体性社会开始瓦解,拥有独立公民身份的公民开始成为主要的社会结构要素。县级地方政府承担着向县域范围内的公民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的职能,在面对日益觉醒的公民权利意识和不断增长的政治参与诉求时,县级地方政府开始积极探索包容公共利益并以其作为合法性来源的新的治理形式。在此过程中,包括民主恳谈会、开放式决策、议事园以及网络问政等在内的各种协商对话形式发展成为实现公民权利和行政权力之间理性交流的工具。协商民主理论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西方社会,其承认社会的多元化,尊重公民利益,遵循更好的观点的力量,将受公共问题影响的所有公民的观点、偏好、态度通过协商、对话和讨论等互动性沟通和交流,以制度化的渠道加以表达并阐明理由,以此形成的集体决策具有合法性,可作为集体行动的正当性依据。协商民主理论在参与主体多元性、参与机会均等性、参与方式多样性、参与过程程序性以及参与结果合法性等方面与协商对话机制的原则存在契合之处,为我国县级地方治理过程中的协商对话机制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理论支撑,拓宽了我国基层协商民主实践的理论视野。中国的地方政府素来有协商的传统,地方政府在政策中注意倾听群众的意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协商对话机制的构建与发展完善为此提供了制度化的渠道。本文选取协商民主作为理论视角,通过对当前我国县级地方治理过程中,协商对话机制的发展状况:包括现实基础、发展基础以及发展成效进行分析;探索在协商对话机制的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公民参与的平等性以及协商对话的持续性和程序性等非规范性限制;同时就完善县级地方治理中的协商对话机制进行路径选择:倡导地方治理理念、培育地方社会资本,建设网络型参与结构以及完善地方自治制度等方面。

全文目录


目录  4-6
CONTENT  6-9
中文摘要  9-10
ABSTRACT  10-12
第1章 绪论  12-21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2-13
  1.2 研究综述  13-18
  1.3 研究内容  18-19
  1.4 研究方法  19-21
第2章 相关概念和基本理论  21-35
  2.1 主要概念  21-25
    2.1.1 地方治理  21-22
    2.1.2 协商对话机制  22-25
  2.2 基本理论  25-35
    2.2.1 协商对话机制的理论基础  25-26
    2.2.2 协商民主理论与协商对话机制的耦合  26-33
      2.2.2.1 参与主体多元性  26
      2.2.2.2 参与机会均等性  26-27
      2.2.2.3 参与方式多样性  27-31
      2.2.2.4 参与过程程序性  31-32
      2.2.2.5 参与结果合法性  32-33
    2.2.3 县级地方治理与协商对话机制的关系与特殊性  33-35
第3章 我国县级地方治理中协商对话机制的现状  35-55
  3.1 发展状况  35-48
    3.1.1 县级地方治理中协商对话机制的现实基础  35-39
      3.1.1.1 分权化发展趋势  35-36
      3.1.1.2 公民政治参与能力增长  36-38
      3.1.1.3 县域规模的可适性  38-39
    3.1.2 县级地方治理中协商对话机制的发展过程  39-46
      3.1.2.1 社会结构分化  39-40
      3.1.2.2 制度与政策支撑  40-42
      3.1.2.3 多样形式实践  42-46
    3.1.3 县级地方治理中协商对话机制的发展成效  46-48
      3.1.3.1 政治合法性层面  46-47
      3.1.3.2 政治参与能力层面  47-48
      3.1.3.3 政治有序性层面  48
  3.2 县级地方治理中协商对话机制运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48-55
    3.2.1 公民参与的平等性问题  49-51
    3.2.2 协商对话的持续性问题  51-53
    3.2.3 协商对话的程序性问题  53-55
第4章 完善县级地方治理中协商对话机制的路径选择  55-67
  4.1 倡导地方治理理念  55-58
    4.1.1 树立地方政府的治理意识  55-56
    4.1.2 增强社会组织的独立意识  56-57
    4.1.3 培育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  57-58
  4.2 培育地方社会资本  58-63
    4.2.1 培育信任文化  58-59
    4.2.2 提供规范性保障  59-60
    4.2.3 构建参与型协商对话网络  60-63
  4.3 完善县级地方自治  63-67
    4.3.1 保障地方政府的自治权  63-65
    4.3.2 保障公民的自治权  65-67
结语  67-68
参考文献  68-73
致谢  73-74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74-75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75

相似论文

  1. 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理论研究,D621
  2. 哈贝马斯协商民主理论下国家公权力的限制,D909.1
  3. 协商民主理论视野下的重庆电视民生新闻探析,G229.2
  4. 我国县级地方政府部门绩效考核方法研究,D625
  5.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D627
  6. 西部地区县级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研究,D625
  7. 价值多元条件下民主决策的可能性求索,D03
  8. 论我国县级地方政府机构编制调整,D625
  9. 论我国的政治协商制度-基于协商民主理论的视角,D627
  10. 协商民主研究—理论与反思,D627
  11. 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的县级地方政府行政成本研究,D630
  12. 协商民主理论视角下群体性事件问题研究-以乌坎村事件为例,D631.43
  13. 城镇化进程中的云南省县级地方政府投资行为研究,F299.27
  14. 我国公共危机事件中政府与新闻媒体的互动研究,D630
  15. 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现状及构建途径研究,D630
  16. 论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发展与完善,D630
  17. 地方政府信用建设研究,D630.1
  18. 网络问政视野下我国政府治理优化研究,D630
  19. 论政府公共责任追究机制的构建,D630
  20.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政府信息公开问题研究,D630
  21. 邯郸市构建服务型政府问题研究,D630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国家行政管理 > 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