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传统和谐观及其当代价值

作 者: 张智超
导 师: 杨涯人
学 校: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哲学
关键词: 传统和谐观 科学发展观 和谐社会 和谐世界
分类号: B82-0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5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调,也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它构成了中华几千年文化的基本精神和致思趋向。中国传统和谐思想蕴含着丰富的和谐资源与和谐智慧,这不仅是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发展的内在思想动力,更是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宝贵文化资源。我们要弘扬中国传统和谐思想,努力体现其时代特征和时代要求,取其精华、去其糟泊、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本文参酌史料,运用逻辑与历史相统一、训诂与阐发相结合及比较研究等方法,对中国传统和谐思想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评析,并对中国传统和谐观在当代的价值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为此,本文首先考察了和谐概念的涵义、和谐思想产生的文化背景及和谐思想的历史发展;辨析了和谐思想的三种理论形态;论证了和谐思想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儒、释、道三家和谐观的特点及传统和谐观的思想精髓,即身心和谐、群体和谐及宇宙和谐进行全面评析,力图揭示中国传统和谐观的成就与缺陷,为其后论述中国传统和谐观的当代价值提供理论依据。在中国传统和谐观的当代价值的论述中,本文着重从传统和谐观与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及构建和谐世界三者的关系及其对三者的积极借鉴作用方面做了深入的挖掘和具细的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当代文化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虽然不同,但人们希望实现和谐社会的愿望是一致的,有着一脉相承的历史属性。本文的特色之处在于,在充分利用传统和谐观宝贵思想资源的基础上,阐明必须科学认识和把握和谐思想的历史性与现实性、继承性与创新性之间的关系,使中国传统和谐文化在构建当代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历程中,再次放射出令西方世界心驰神移的文明之光。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第1章 绪论  9-16
  1.1 课题提出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9-10
  1.2 文献综述  10-14
    1.2.1 国外在该方向上的研究现状和分析  10-12
    1.2.2 国内在该方向上的研究现状和分析  12-14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6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4-15
    1.3.2 主要研究方法  15-16
第2章 传统和谐思想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16-38
  2.1 传统和谐思想概述  16-24
    2.1.1 “和谐”概念的涵义  16-18
    2.1.2 和谐思想产生的文化背景  18-22
    2.1.3 和谐思想的历史发展  22-24
  2.2 传统和谐思想的理论形态  24-31
    2.2.1 和同之辨  25-27
    2.2.2 中庸之道  27-29
    2.2.3 天人合一  29-31
  2.3 和谐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31-37
    2.3.1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致思趋向  31-33
    2.3.2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  33-35
    2.3.3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35-37
  2.4 本章小节  37-38
第3章 中国传统和谐观评析  38-53
  3.1 传统和谐观的类型及其特点  38-45
    3.1.1 儒家和谐观  38-40
    3.1.2 道家和谐观  40-42
    3.1.3 释家和谐观  42-43
    3.1.4 儒道释家和谐观和谐共生  43-45
  3.2 传统和谐观的思想精髓  45-49
    3.2.1 身心和谐  46-47
    3.2.2 群体和谐  47-48
    3.2.3 宇宙和谐  48-49
  3.3 传统和谐观的成就与缺陷  49-52
    3.3.1 传统和谐观的成就  49-51
    3.3.2 传统和谐观的缺陷  51-52
  3.4 本章小节  52-53
第4章 中国传统和谐观的当代价值  53-63
  4.1 传统和谐观与科学发展观  53-56
    4.1.1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53-54
    4.1.2 科学发展观对传统和谐观的继承与发展  54-56
  4.2 传统和谐观与构建和谐社会  56-59
    4.2.1 和谐社会思想的科学内涵  56-57
    4.2.2 传统和谐观与当代和谐社会建设  57-59
  4.3 传统和谐观与构建和谐世界  59-62
    4.3.1 和谐世界思想的科学内涵  59-60
    4.3.2 传统和谐观与和谐世界的构建  60-62
  4.4 本章小结  62-63
结论  63-64
参考文献  64-69
致谢  69

相似论文

  1. 电视文化生态的建构,G220
  2.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新问题的矛盾透视,D61
  3. 论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继承与创新,D61
  4.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渔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632.1
  5.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哲学思考,B03
  6. 党的建设科学发展问题研究,D261
  7.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蚁族”现象研究,D669.5
  8.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统筹兼顾研究,D61
  9. 马克思和谐社会思想研究,A811
  10.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公平正义研究,D61
  11. 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人民信访制度的研究,D632.8
  12. 和谐社会建设中政府职能转变研究,D630
  13. 我国和谐社会构建中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G643.1
  14. 胡锦涛公平正义思想研究,D61
  15. 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G641
  16. 和谐社会视域下节庆体育与农村社会协调发展的研究,G812.42
  17.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结构思想分析,K02
  18. 科学发展观的双重维度审视,D61
  19.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关于社会稳定思想的研究,D61
  20. 和谐社会建设视野下的政治文化研究,D621
  21. 政府和谐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博弈分析,D630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伦理学(道德哲学) > 伦理学理论与方法论 > 伦理学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