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之社会发展思想研究

作 者: 姜丹
导 师: 孔毅
学 校: 重庆师范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关键词: 恩格斯 《起源》 社会发展思想 现代启示
分类号: A811.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43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指导,以“两种生产”理论为总线,深入论述了诸如家庭、氏族、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等一系列社会因素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揭示出了人类社会的一般发展规律,蕴含深刻的社会发展思想。本文即是从社会发展思想的角度,通过对《起源》中论述的婚姻家庭、阶级地位、国家等社会因素发展方向的科学把握,分析归纳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并力图将其运用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中去,揭示其对我国当代社会发展的启示作用,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加速社会的发展。其主要内容包括:第一,《起源》社会发展思想的理论基础的研究。首先,恩格斯以唯物史观为科学依据,揭示了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本文主要从“社会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三个方面探讨恩格斯是如何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作为科学研究的依据的。其次,唯物辩证法是恩格斯在《起源》研究社会发展规律时的方法论基础。他着重运用了“透过现象看本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微观透视与宏观审视相结合”的唯物辩证法。作为《起源》社会发展思想科学依据的唯物史观以及方法论基础的唯物辩证法共同构成了《起源》社会发展思想的理论基础。第二,“两种生产”理论的研究。恩格斯在《起源》第一版序言中非常明确的提出了“两种生产”理论,认为统一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由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以及人口的生产和再生产“两种生产”构成,两种生产共同对社会历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突破了马克思主义在以往对“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问题的论述中主要侧重于“物质资料的生产”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的情况,把“人类的自身生产”与“物质资料的生产”并列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因素。此外,他还具体阐述了“两种生产”对社会制度的制约性作用,即物质资料生产水平越低,社会制度就越受人类自身生产状况的制约。随着物质生产水平的提高,人类自身生产状况对社会制度的制约作用逐渐减弱,物质资料生产的作用逐渐加强。第三,婚姻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和发展进程的研究。恩格斯系统考察了家庭起源和发展的进程,他认为原始社会的最初阶段是没有家庭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依次经历了血缘家庭、普那路亚家庭、对偶家庭和一夫一妻制家庭四种家庭形式,并系统揭示了资产阶级家庭和社会主义家庭的本质,认为共产主义家庭是真正以爱情为基础的新型家庭。对于私有制的研究,恩格斯阐释了三次社会分工及私有制的产生是如何导致氏族制度被瓦解的。对于国家的研究,恩格斯论述了雅典、罗马和德意志三种国家起源的典型模式,揭示了国家的本质,得出了国家将随着共产主义的胜利归于消亡的结论。第四,《起源》社会发展思想对我国当代社会发展启示的研究。包括对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启示;对社会发展研究的科学方向和方法的启示;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加速社会的科学发展的启示。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2
1 绪论  12-22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3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20
  1.3 研究方法  20-22
2 《起源》社会发展思想形成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22-26
  2.1 《起源》社会发展思想形成的背景  22-23
  2.2 《起源》社会发展思想的历史意义  23-26
3 《起源》社会发展思想的理论基础  26-36
  3.1 唯物史观—《起源》社会发展思想之科学依据  26-29
    3.1.1 社会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  26-27
    3.1.2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7-28
    3.1.3 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28-29
  3.2 唯物辩证法—《起源》的社会发展思想之方法论  29-36
    3.2.1 透过现象看本质  30-32
    3.2.2 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  32-33
    3.2.3 微观透视与宏观审视相结合  33-36
4 《起源》社会发展思想的内涵  36-70
  4.1 社会发展动力论:“两种生产”理论  36-40
  4.2 家庭发展形态论  40-53
    4.2.1 原始社会的最初阶段没有家庭  40-42
    4.2.2 家庭的起源及其形态的演进  42-48
      ① 血缘家庭  42-43
      ② 普那路亚家庭  43-44
      ③ 对偶家庭  44-46
      ④ 一夫一妻制家庭  46-48
    4.2.3 资产阶级家庭的本质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历史过渡性  48-51
      ① 资产阶级家庭的本质  48-49
      ② 资产阶级家庭在社会发展中的历史过渡性  49-51
    4.2.4 社会主义家庭的性质和特点  51-52
    4.2.5 共产主义家庭是真正以爱情为基础的新型家庭  52-53
  4.3 私有制演进论  53-59
    4.3.1 美好的氏族制度是注定要瓦解的  53-55
    4.3.2 三次社会分工及私有制的产生  55-58
    4.3.3 社会分工导致氏族制度被炸毁  58-59
  4.4 国家发展趋势论  59-70
    4.4.1 国家的产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59-67
      ① 国家的起源之雅典模式  59-61
      ② 国家的起源之罗马模式  61-62
      ③ 国家的起源之德意志模式  62-64
      ④ 恩格斯关于国家起源问题的基本观点  64-67
    4.4.2 国家的本质  67-68
    4.4.3 国家将随着共产主义的胜利归于消亡  68-70
5 《起源》社会发展思想对我国当代社会发展的启示  70-86
  5.1 对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启示  70-74
  5.2 对社会发展研究的科学方向和方法的启示  74-80
  5.3 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加速社会的科学发展的启示  80-86
结语  86-88
参考文献  88-94
致谢  94

相似论文

  1. 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野生大豆自然居群的遗传特征、群体分化及其与栽培大豆遗传关系研究,S565.1
  2. 传播学与数学的历史渊源研究,O11
  3.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视阈下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研究,A811
  4. 肾透明细胞癌多中心病灶克隆起源的3号染色体短臂缺失类型研究,R737.11
  5. 佩兹利纹样的流变与应用研究,J53
  6. 浅谈传统刺绣与当代绘画的结合创新,J523.6
  7. Co掺杂(La,Sr)TiO3稀磁半导体的制备、结构与性能研究,O649
  8. 马克思恩格斯民族平等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A811
  9. 复式簿记起源的环境问题研究,F230
  10. 马克思恩格斯的城乡关系理论及其当代价值,F091.91
  11. 尼采早期宗教思想的形成及其现代启示,B978
  12. 马克思恩格斯国家本质学说的研究,D031
  13.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与我国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X2
  14. 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管弦乐队发展史略,J609.2
  15. 道教思想影响下的张家口古建筑艺术,TU-80
  16. 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公平思想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D61
  17. 马克思、恩格斯宪政思想及其当代启示,D911
  18. 传感数据起源隐私保护技术的研究与应用,TP393.08
  19.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解读,X2
  20. 恩格斯的辩证法思想及其对唯物辩证法的拓展,B024
  21. 恩格斯的生态自然观及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价值的研究,X2

中图分类: >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 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 >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学习和研究 > 单行著作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