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从史前工具制造来看人对形式的审美认知

作 者: 王敏超
导 师: 李鲁宁
学 校: 山东大学
专 业: 文艺学
关键词: 史前工具 人的形式感 形式与情感的联结 审美心理结构
分类号: B83-0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1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人为什么能够对形式产生美感”是美学的基本问题。本文以史前工具为研究的切入口,研究史前工具的制造和使用为人的形式感的形成和情感机制的发展提供了怎样的动力机制,试图从发生学意义上解释人对形式的敏感和情感机制的发展。审美主体的愉悦感的发生落脚于人的审美认知和心智能力,论文试图跨学科地运用认知神经科学的具体研究提供科学的证明和解释,并尝试分析审美形式与情感发生联结的具体机制。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将实证的科学研究与合乎逻辑的理论探讨相结合。对史前考古资料的梳理和阐述,采用实证的方法;对审美问题、艺术创作和欣赏等问题的阐述,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并结合神经科学、认知心理学等方面的科学研究进行解释。论文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六个部分:绪论部分交代了研究问题的背景,回顾了学界相关研究的状况,阐明了研究兴趣、目的、意义和基本思路,并简要介绍了所采用的主要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切入问题,提出史前工具的制造与人的形式感之间的关联,从史前考古研究的实证角度探讨史前工具的制造和使用为人的形式感的建立提供了怎样的动力机制。第三部分仍然基于史前考古的实证研究,探讨形式与情感的联结发生的必然性和可能性。史前考古研究表明善的驱动是形式与情感发生联结的根源,而神经科学的研究则表明人能够相对地摆脱功利目的束缚而对形式发生认知,从而为人对形式的审美认知提供了可能。第四部分着重于认知神经科学研究,试图针对第二、三部分的理论探讨进行科学研究上的解释和证明。第五部分是本文的一项尝试性的工作,即结合神经科学研究与美学问题的理论探讨,研究形式与情感发生联结的具体机制。最后结语概述本文的研究结论。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6-7
ABSTRACT  7-8
绪论  8-11
第一章 史前工具制造增强了人的形式感  11-43
  第一节 问题的切入:史前工具制造和审美发生  11-16
  第二节 史前工具的制造为人的形式感的形成提供动力机制  16-28
  第三节 中国史前考古中典型的考古挖掘  28-43
第二章 善的驱动是形式与情感联结的根源  43-53
  第一节 功利性目的的满足是人对形式产生审美愉悦的前提  43-44
  第二节 善的驱动必然导致形式与情感发生联结  44-49
  第三节 神经科学研究表明人能对形式产生独立的感知  49-53
第三章 神经科学研究为审美认知提供证明——以视知觉研究和图像认知为例  53-61
  第一节 审美活动与视觉感知之间的关联  53-54
  第二节 从物象到影像到心像  54-61
第四章 审美心理结构中形式与情感的联结机制  61-71
  第一节 审美心理结构与形式经由类比思维发生对应  62-64
  第二节 审美心理结构中审美形式的语义法则  64-68
  第三节 审美形式关系式的组织方式  68-71
结论  71-73
参考文献  73-78
致谢  78-79
附件  79

相似论文

  1. 材料雕塑创作之我见,J304
  2. 凤翔木版年画艺术研究,J218.3
  3. 论德国新表现主义绘画中形式感的实现,J205
  4. 格式塔原理在当代油画创作中的运用与思考,J213
  5. 现代雕塑变革中的趣味形态研究,J305
  6. 浅谈西方近现代写实雕塑语言,J305
  7. 以虚写实 物外求似,J80-05
  8. 数学美的再认识及其审美教学策略,G633.6
  9. 课堂教学艺术与语文美育,G633.3
  10. 我们拥有的和我们缺少的,J213
  11. 审美意识与文体变迁,I01
  12. 文学创作与审美发生机制研究,I04
  13. 译者翻译审美心理初探,H059
  14. 试论高师合唱教学中的合唱欣赏审美心理,J616-4
  15. 如何使人的主观幸福感从音乐的审美心理中得到提升,J601
  16. 论禅宗思想对董其昌山水画的影响,J212
  17. 反思与变调格奥尔格·巴塞利兹艺术研究,J205
  18. 风景油画创作中的取舍,J213
  19. 中国传统审美心理在中国画意象造型中的体现,J212
  20. 浅论画面的张力,J213
  21. 现代书籍形态语言艺术研究-功能与形式的完美结合,J524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美学 > 美学理论 > 美学哲学基础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