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王氏连朴饮对脾胃湿热证大鼠HPA轴相关指标及白细胞介素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 者: 武凯歌
导 师: 文小敏
学 校: 南方医科大学
专 业: 中西医结合基础
关键词: 脾胃湿热证 动物模型 实验研究 王氏连朴饮 HPA轴 白细胞介素
分类号: R28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3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脾胃湿热证,是感受湿热之邪;或过食肥甘厚腻;或脾气虚弱,湿邪中阻,久之酿成湿热,内蕴脾胃而表现的一类病证,为岭南地区的常见病、多发病。其临床症状复杂,病程较久,病势缠绵难愈,治疗较为困难。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各种致病因素对人体的刺激,机体将会做出应激反应,本实验拟通过复合因素(外部湿热环境、肥甘饮食及病原微生物)造成脾胃湿热证大鼠模型,观察脾胃湿热证大鼠的胸腺指数、脾脏指数、肾上腺指数的变化,检测脾胃湿热证大鼠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血清皮质醇(Cor)、和血清IL-2、IL-6水平的变化,以及王氏连朴饮对其的调控作用。以探讨湿热应激状态下HPA轴对脾胃湿热证大鼠神经内分泌的影响及王氏连朴饮清热祛湿的作用机理。方法1.药物和饲料王氏连朴饮药物组成:制厚朴6g,川连、石菖蒲、制半夏各3g,香豉、焦山栀各9g,芦根60g。高糖高脂饲料:普通饲料中混入12%猪油,8%蜂蜜加工而成。2.分组将40只SPF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5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脾胃湿热证模型组、王氏连朴饮组(高剂量、中剂量、低剂量,以下分别简称连高组、连中组、连低组),每组8只。3.造模本实验拟通过复合因素(外部湿热环境、肥甘饮食及病原微生物)造成脾胃湿热证大鼠模型:①正常对照组:在20-28℃温度,50-60%相对湿度的环境下,以普通混合饲料喂养。②脾胃湿热证模型组:高糖高脂饲料+仿真模拟气候仓(环境设置为:温度33士2℃,相对湿度75%士5%,每天上午9时至11时)+大肠杆菌。③连高组:高糖高脂饲料+仿真模拟气候仓(环境设置为:温度33士2℃,相对湿度75%士5%,每天上午9时至11时)+大肠杆菌+高剂量王氏连朴饮。④连中组:高糖高脂饲料+仿真模拟气候仓(环境设置为:温度33士2℃,相对湿度75%士5%,每天上午9时至11时)+大肠杆菌十中剂量王氏连朴饮。⑤连低组:高糖高脂饲料+仿真模拟气候仓(环境设置为:温度33士2℃,相对湿度75%±5%,每天上午9时至11时)+大肠杆菌+低剂量王氏连朴饮。4.观察及检测指标对比观察实验大鼠造模前后的一般状态、肛温、饮食量、饮水量、大便性状、小便颜色及量的改变。通过称量法计算胸腺、脾脏和肾上腺质量,分别计算胸腺指数、脾脏指数、肾上腺指数;同时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浆CRH、ACTH和血清Cor、IL-2、IL-6含量。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软件(SPSS 16.0 for Windows)进行统计学分析。显著性水平定为α=0.05。实验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肛温属重复测量资料,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进行比较,若满足球形检验则无需校正;若不满足球形检验,则用Greenhouse-Geisser校正系数来校正自由度;采用LSD法进行多重比较。血浆CRH、ACTH、血清Cor、IL-2、IL-6含量,胸腺指数、脾脏指数、肾上腺指数属完全随机设计的多组均数比较,采用One-Way ANOVA对各组实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分析前首先考察方差齐性,组间多重比较用LSD法检验;如方差不齐,选用Tamhane’s T2法检验。结果1.大鼠一般状态实验前:所有动物状态良好,活动灵活,皮毛洁白有光泽,活动正常,摄食饮水正常,大便成形,小便、体温正常。实验后:正常组无异常表现。第1天各组大鼠表现一致,无差别。各造模组大鼠则随着造模时间的推移,大部分出现倦怠、嗜卧懒动,反应迟钝,毛发蓬松,颜色枯槁,饮食饮水减少,排便次数增多,从造模第10天开始,均出现大便溏泄或粘腻,体温升高较快,进入仿真气候仓后,大便溏泄或粘腻症状加重,渐见肛周污秽。王氏连朴饮(高、中、低剂量)组灌服王氏连朴饮后,活动逐渐增强,饮水、饮食量增加,大便渐渐恢复正常,体温趋向正常水平。2.肛温变化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组间差异有显著性(F=5.494,P=0.002)。不同时间点间差异有显著性(F=199.058,P=0.000),分组因素同时间之间有交互效应(F=17.935,P=0.000),提示不同组间随时间的推进,肛温变化趋势不同。除了正常组(F=1.088,P=0.381),各组均有显著性差异,说明了测量指标肛温有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时间因素具有统计意义。第1天各组大鼠的肛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83)。前10天各组肛温无显著变化,进入仿真造模仓后4个模型组的肛温上升较快,灌服大肠杆菌(第20天)后肛温急剧上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王氏连朴饮各剂量组大鼠灌服王氏连朴饮7天后肛温降低,而模型组肛温无显著下降;正常组的肛温随时间基本无变化。3.实验室指标检测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不同组间大鼠血浆CRH有显著性差异(F=4.157,P=0.000),经用LSD方法对各组间进行多重比较,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大鼠血浆CRH含量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03);与模型组比较,连中组大鼠血浆CRH含量降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且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连中组血浆CRH含量增高,无显著性差异(P=0.557);与模型组比较,连高组、连低组大鼠血浆CRH含量降低,均无统计学意义(P=0.938,P=0.213)。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不同组间大鼠血浆ACTH有显著性差异(F=5.289,P=0.000),经用LSD方法对各组间进行多重比较,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大鼠血浆ACTH含量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00);与模型组比较,连中组、连低组大鼠血浆ACTH含量降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20),且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连中组、连低组血浆ACTH含量增高,均无显著性差异(P=0.612,P=0.097);与模型组比较,连高组大鼠血浆ACTH含量降低,无统计学意义(P=0.069)。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不同组间大鼠血清Cor有显著性差异(F=9.563,P=0.000),经用LSD方法对各组间进行多重比较,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大鼠血清Cor含量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00);与模型组比较,连中组大鼠血清Cor含量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连中组血清Cor含量增高,无显著性差异(P=0.164);与模型组比较,连高组、连低组大鼠血清Cor含量降低,均无统计学意义(P=0.627,P=0.120)。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不同组间血清IL-2有显著性差异(F=18.313,P=0.000),经用LSD方法对各组间进行多重比较,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IL-2含量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00);与模型组比较,连中组、连低组血清IL-2含量均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00,P=0.041),连高组血清IL-2含量增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176);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连中组血清IL-2含量降低,无显著性差异(P=0.595),连高组、连低组血清IL-2含量均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00,P=0.000)。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不同组间血清IL-6有显著性差异(F=15.062,P=0.000),经用LSD方法对各组间进行多重比较,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IL-6含量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00);与模型组比较,连高组、连中组血清IL-6含量均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41,P=0.000),连低组血清IL-6含量增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137):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连中组血清IL-6含量均降低,无显著性差异(P=0.850),连高组、连低组血清IL-6含量均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00,P=0.000)。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不同组间大鼠胸腺指数有显著性差异(F=12.837,P=0.000),经用LSD方法对各组间进行多重比较,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胸腺指数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与模型组比较,连中组胸腺指数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00),连高组、连低组胸腺指数均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587,P=0.273);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连中组胸腺指数升高,无统计学意义(P=0.106)。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不同组间大鼠脾脏指数有显著性差异(F=58.847,P=0.000),经用LSD方法对各组间进行多重比较,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脾脏指数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与模型组比较,连中组脾脏指数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00),连高组、连低组脾脏指数均升高,无统计学意义(P=0.174,P=0.616);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连中组脾脏指数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0)。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不同组间大鼠肾上腺指数有显著性差异(F=8.090,P=0.000),经用LSD方法对各组间进行多重比较,结果显示: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大鼠肾上腺指数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00);与模型组比较,连中组大鼠肾上腺指数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02),且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连中组肾上腺指数升高,无显著性差异(P=0.074);与模型组比较,连高组、连低组大鼠肾上腺指数降低,均无统计学意义(P=0.091,P=0.325)。结论1.在外部湿热环境、肥甘饮食、病原微生物等复合因素作用下,大鼠的症状、体征等表现与脾胃湿热证的临床所见症候基本类似;经过王氏连朴饮治疗后,脾胃湿热证模型大鼠逐步恢复正常,也反证了脾胃湿热证大鼠模型所模拟的症候类似脾胃湿热证临床所见的症候群。v2.模型组血浆CRH、ACTH、血清Cor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说明这些指标升高与大鼠症状体征有密切关系,在外部湿热环境、肥甘饮食、病原微生物等复合因素作用下,使HPA轴功能亢进,相关神经内分泌激素分泌增多。3.模型组大鼠血清IL-2、IL-6低于正常对照组,说明大鼠在外部湿热环境、肥甘饮食、病原微生物等复合因素作用下免疫功能紊乱。4.胸腺指数与脾脏指数变化趋势一致:模型组较正常对照组降低,说明在外部湿热环境、肥甘饮食、病原微生物等复合因素作用下,胸腺与脾脏萎缩,免疫低下。5.模型组大鼠肾上腺指数高于正常对照组,表明脾胃湿热证大鼠肾上腺肥大,进而反映了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强。6.王氏连朴饮可能存在以下作用;1)能恢复由复合应激因素所致的脾胃湿热证的的病理状态,如发热、倦怠、嗜卧懒动、纳呆、大便溏或粘腻、小便短赤等;2)可以调节HPA轴功能,具有抗湿热应激的作用,能降低CRH、ACTH、Cor等激素分泌,维持内环境的稳定;3)能恢复血清IL-2、IL-6水平;4)能改善胸腺与脾脏的萎缩状况;5)可以抑制脾胃湿热证大鼠的肾上腺肥大。

全文目录


摘要  3-9
ABSTRACT  9-17
目录  17-18
第1章 研究背景  18-34
  1.1 中医对脾胃湿热证的认识  18-20
  1.2 脾胃湿热证的现代研究进展  20-25
  1.3 脾胃湿热证动物模型的建立  25-27
  1.4 中医药和现代医学对应激的认识  27-30
  1.5 观察及检测指标的选择  30-33
  1.6 结语  33-34
第2章 实验研究  34-54
  2.1 材料  34-35
  2.2 方法  35-42
  2.3 结果  42-48
  2.4 讨论  48-52
  2.5 结论  52-54
参考文献  54-61
硕士期间成果  61-62
致谢  62-64
统计学证明  64

相似论文

  1. 煤制油连续性模型系统的实现及其液化实验研究,TQ529.1
  2. 拓展训练引入初中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实验研究,G633.96
  3. 携带人白细胞介素10转基因小鼠的初步研究,Q78
  4. 烤烟叶片物理性能参数测定技术与设备试验研究,S572
  5. 维生素A不同给药途径对持续性哮喘大鼠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IL-4、IFN-γ细胞因子的影响,R562.25
  6. 高频电磁场治疗兔内置入物感染的实验研究,R687.3
  7. 动静力失衡性大鼠颈椎间盘退变模型组织形态学和超微结构观察及颈椎间盘TNF-α、IL-1β的表达,R681.55
  8. 穴位埋线对哮喘模型大鼠IL-4等影响的实验研究,R245
  9. 维甲酸诱导腭裂小鼠出生前后Wnt通路相关信号分子的表达,R782.21
  10. 420nm强脉冲光对痤疮动物模型影响的实验研究,R758.733
  11. 大鼠脑积水侧脑室周围神经干细胞的实验研究,R742.7
  12. 粪肠球菌对大鼠实验性根尖周炎MMP-8表达的影响研究,R781.34
  13. 矿井回风流中瓦斯回收利用技术研究,TD712
  14. 归芩合剂治疗大鼠阿霉素肾病的实验研究,R285.5
  15. 重组hIL-10抗家兔皮肤移植排斥反应及其对IL-2、IFN-γ、GCs、T细胞凋亡的影响,R392
  16. 可重复使用的骨生长检测盒的动物体内实验,R329
  17. 亚洲人白细胞介素6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易感性的Meta分析,R541.4
  18. 支气管哮喘不同发病阶段IL-18、IL-33等炎性因子水平与肺功能相关性研究,R562.25
  19. 艾迪莎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MMP-2和TNF-α表达的影响,R574.62
  20. 钙调蛋白在大鼠脑挫裂伤中表达机制的研究,R651.1
  21. Balb/c小鼠皮肤腺癌皮下移植瘤模型的建立及JS-K体内抗肿瘤活性的研究,R739.5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药学 > 中药药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