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上博简孔子言论研究

作 者: 常佩雨
导 师: 徐正英
学 校: 郑州大学
专 业: 中国古典文献学
关键词: 上博简 孔子言论 文字释定 文献整理 思想研究
分类号: K877.5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58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以下简称“上博简”)是指1994年上海博物馆从香港文物市场抢救回来的一批战国楚地竹简。这批竹简包括100余种战国典籍,绝大部分是历史上未流传的珍贵文献,包括儒家、道家、兵家等各类文献。其中涉及孔子言论(包含“子曰”、“孔子曰”、“夫子曰”等)的文献目前已整理发表13种。本文主要利用王国维先生提出的“二重证据法”及语言文字考释方法,对《鲁邦大旱》、《仲弓》、《孔子见季桓子》、《君子为礼》、《弟子问》等五篇上博简孔子言论进行研究。研究内容包括:一、考察各篇孔子言论竹简的形制特点;二、总结前期上博简整理、研究成果,尝试对散乱残缺的简文进行简序编联与缺字增补,对简文进行文字隶定考释与文本整理;三、分析上博简孔子言论的语言学、文献学、思想及文学价值。引言部分:论述本选题的研究现状、选题意义、论文框架及研究方法等。第1章《上博简<鲁邦大旱)考论》:《鲁邦大旱》记载了孔子为鲁哀公抵御旱灾所献“正刑与德”对策的言论,体现了孔子的刑德观与宗教观。其精神实质是神道设教、德刑并重而以德为主,赞同用珪璧币帛祭祀山川的宗教仪式。《鲁邦大旱》中的孔子言论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第2章《上博简<仲弓)考论》:《仲弓》是久佚的先秦儒家文献,它全面阐述了先秦儒家政治思想,对于探讨《论语》成书问题及认识孔子政治思想有重要文献价值。本章考察了《仲弓》的形制,指出其保存了简牍篇题及编联状况的真实资料。对简序进行重新编排和分段疏证,并探讨孔子政治思想的若干重要内容:孔子重视政治与人民、宗教的关系,重视政治集团内部上下级的关系,重视选贤、身心修养与政治的关系。《仲弓》作者当包括孔子、仲弓及无名文本写定者,文本写定者当为仲弓弟子或再传弟子,文本写定时间应在战国早期或早中期。就文体发展看,《仲弓》开创了记载孔子言行的风气,多采用商周史官记言文的对话体,标志着我国说理散文在孔子第一、二代弟子手中逐渐走向成熟。第3章《上博简(孔子见季桓子)校理》(一):本章包括简文形制、简序编联两节。简文共27简,557字,与其他各篇相比,篇幅较长,弥足珍贵。简文集中反映了孔子法古兴鲁、仁政赐爱、司不失人等政治观、伦理观、管理思想,尤其是论及“二道”(“仁”与“不仁”)观念,对恢复先秦鲁国史与儒家政治哲学具有独特价值,大大丰富了孔子作为政治思想家的理论成果。第4章《上博简(孔子见季桓子>校理》(二):本章立足《孔子见季桓子》竹简字形,大量考察简文字形的形体变化(包括甲骨文、金文、传抄古文、其他战国文字等字形),对第一编联组(简1、4、20、3、24、21)简文中22个疑难字形进行深入探讨,整理出该篇文献的基础文本。第5章《上博简<孔子见季桓子)校理》(三):本章立足《孔子见季桓子》竹简字形,大量考察简文字形的形体变化(包括甲骨文、金文、传抄古文、其他战国文字等字形),对第二编联组(简16、9、6、10、8)简文中14个疑难字形进行深入探讨,整理出该组文献的基础文本。第6章《上博简<孔子见季桓子>校理》(四):本章立足《孔子见季桓子》竹简字形,大量考察简文字形的形体变化(包括甲骨文、金文、传抄古文、其他战国文字等字形),对第三编联组(简12、2、7、26、14、11,22、19、17、18、13)简文中32个疑难字形进行深入探讨,整理出该组文献的基础文本。第7章《上博简<孔子见季桓子>校理》(五):本章立足《孔子见季桓子》竹简字形,大量考察简文字形的形体变化(包括甲骨文、金文、传抄古文、其他战国文字等字形),对第四编联组(简15、5、27)、散简组(简25、23)简文中7个疑难字形进行深入探讨,整理出该组文献的基础文本;对新校理简文进行翻译;探讨《孔子见季桓子》的思想内涵。第8章《上博简(君子为礼>考论》:本章考察了《君子为礼》这篇孔子言论文献,认为其集中反映了孔子的礼学观念。对其进行简文释读,简序编联;比照传世文献,探讨其礼学内涵:孔子认为君子行事当依于仁,言、视、听、动均合于仁,才有益于修身:君子须与人分享智、贵、富;多得严师益友砥砺修身。此篇文献对研究早期儒家礼学思想乃至先秦思想史,具有重要价值。第9章《从上博简<弟子问>看孔子的言行观》:《弟子问》作为一组孔门师生课堂答问的真实记录,集中展现了孔子的言行观。孔子提出“言行相近,然后君子”,“巧言令色,未可谓仁也”等论题,与《论语》、《孔子家语》等传世文献及上博简其他孔子言论若合符节。通过与传世及出土文献比观,可见孔子的言行观是一套系统的理论建构,包括言语要信实,出言要慎重,反对巧言令色,言行应高度一致等。孔子通过言行观教育来培养君子人格。本章尝试补足了两处阙文。《弟子问》为系统认识孔子言行观及政治思想提供了新材料,对全面辨正“《孔子家语》伪书”说,尤具重要文献价值。第10章《上博简孔子言论价值考论》:分别讨论了上博简孔子言论文献的语言学、文献学、思想及文学价值。包括上博简孔子言论在内的出土文献,为研究早期儒家提供了大量原汁原味的新材料,有助于人们准确释读同类楚系文字与其他古文字资料,科学校读先秦秦汉古籍,为考察原始儒家思想奠定文献基础,重新考察先秦散文发展史,极具重要的语言学、文献学、思想及文学价值,值得充分重视。附录第1章《上博简等孔子言论观照下的(孝经)成书时代与作者复议》:《孝经》是儒家十三经之一,地位独特,影响深远。从文本的名称、传播、体裁、思想源流、衍生形态等方面推测,《孝经》当成书于战国早期。关于《孝经》作者,大约有九种说法:孔子自撰说、曾子所录说、子思所作说、七十子之徒遗书说、齐鲁间儒者附会说、孟子门人所著说、汉儒所作说、折中说、曾子门人编录说等。从先秦古书成书体例、思想内容、出土文献旁证等方面考察,尤其是以新出土上博简孔子论孝言论为参照,我们认为,曾子门人乐正子春编录说较为妥当。附录第2章《上博简等孔子言论观照下的(论语·子罕)首章句读新论》:《论语·子罕》首章大约有八种代表性句读方法。通过综合分析《论语》文本、尤其是以上博简等出土文献中多种孔子言论为参照,我们发现,孔子很少说到“利”,而多次谈论“命”、“仁”。孔子信从命与仁的观念。《子罕》首章句读应为:“子罕言利,与命,与仁。”以上博简为代表的孔子言论出土文献,在帮助研究传世孔子文献时,发挥了值得重视的独特作用。总之,本文通过对五篇上博简孔子言论文献的探讨,获得了对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新认识,加深了人们对于原始儒家及春秋战国社会思想文化的了解。这一探讨将有助于中华早期文明研究的进一步展开。

全文目录


摘要  4-7
Abstract  7-18
0 引言  18-36
  0.1 本选题的研究现状与选题意义  18-30
  0.2 本选题的内容框架  30-34
  0.3 本选题的创新点及主要研究方法  34-36
1 上博简《鲁邦大旱》考论  36-48
  1.1 《鲁邦大旱》形制述略  36-37
  1.2 寻找致灾原因  37-40
  1.3 “正刑与德”:孔子的刑德观  40-43
  1.4 “毋爱珪璧币帛于山川”:孔子的宗教观  43-47
  1.5 小结  47-48
2 上博简《仲弓》考论  48-71
  2.1 《仲弓》形制述略  48-52
  2.2 简文编联与文字释读  52-55
  2.3 为政何先:老老慈幼,先有司,举贤才,赦过与罪  55-65
  2.4 “敢问民务”:刑政不缓,德教不倦;导民举德,唯有孝德  65-68
  2.5 《仲弓》的作者与成篇时代  68-69
  2.6 小结  69-71
3 上博简《孔子见季桓子》校理(一)  71-88
  3.1 《孔子见季桓子》形制述略  71-75
  3.2 《孔子见季桓子》简序编联  75-88
4 上博简《孔子见季桓子》校理(二)  88-117
  4.1 第1简校理  89-96
  4.2 第4简校理  96-100
  4.3 第20、3简校理  100-108
  4.4 第24简校理  108-112
  4.5 第21简校理  112-116
  4.6 小结  116-117
5 上博简《孔子见季桓子》校理(三)  117-142
  5.1 第16简校理  117-121
  5.2 第9简校理  121-127
  5.3 第6、10简校理  127-132
  5.4 第8简文本校理  132-141
  5.5 小结  141-142
6 上博简《孔子见季桓子》校理(四)  142-215
  6.1 第12简校理  143-149
  6.2 第2、7简校理  149-167
  6.3 第26、14、11简校理  167-188
  6.4 第22、19、17简校理  188-204
  6.5 第18、13简校理  204-213
  6.6 小结  213-215
7 上博简《孔子见季桓子》校理(五)  215-238
  7.1 第四编联组(简15、5、27)校理  215-227
  7.2 散简组(简25、23)校理  227-231
  7.3 《孔子见季桓子》全文校理编联及文字翻译  231-236
  7.4 上博简《孔子见季桓子》思想内涵探析(略)  236
  7.5 小结  236-238
8 上博简《君子为礼》考论  238-257
  8.1 《君子为礼》形制述略  238-240
  8.2 《君子为礼》简序编联  240-244
  8.3 《君子为礼》简文释读  244-255
  8.4 《君子为礼》礼学思想简论  255-256
  8.5 小结  256-257
9 从上博简《弟子问》看孔子的言行观  257-274
  9.1 《弟子问》形制述略  257-261
  9.2 《弟子问》简文释定  261-263
  9.3 孔子的言行观  263-273
  9.4 小结  273-274
10 上博简孔子言论价值考论  274-308
  10.1 上博简孔子言论的语言学价值  274-283
  10.2 上博简孔子言论的文献学价值  283-287
  10.3 上博简孔子言论的思想价值  287
  10.4 上博简孔子言论的文学价值  287-307
  10.5 小结  307-308
附录  308-363
  附录.1 上博简等孔子言论观照下的《孝经》成书时代及作者复议  308-347
    附录.1.1 《孝经》的成书时代  308-333
    附录.1.2 《孝经》的作者  333-346
    附录.1.3 小结  346-347
  附录.2 上博简等孔子言论观照下的《论语·子罕》篇首章句读新论  347-363
    附录.2.1 《子罕》篇首章句读的几种观点  347-352
    附录.2.2 “罕”、“与”的用法  352-354
    附录.2.3 “利”、“命”、“仁”在孔子言论文献中的使用情况  354-361
    附录.2.4 语法角度的考察  361-362
    附录.2.5 小结  362-363
参考文献  363-382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382-383
后记  383

相似论文

  1. 汉藏历史路线文献研究,K28
  2. 江泽民教育思想研究,G40-092
  3. 范仲淹文学思想研究,I206.2
  4. 新出竹简与《礼记》研究,K877.4
  5. 赵孟頫美学思想研究,J01
  6.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科学发展思想研究,D61
  7. 孔子删《诗》研究,I207.22
  8. 部分出土文献中的神话传说研究,I206.2
  9. 朱自清诗学思想研究,I206.6
  10. 从院墙内的玫瑰到舞台上的精灵:李劼人女性思想研究,I207.42
  11.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竹书《三德》研究,G256
  12. 建国以来邓小平统一战线思想研究,A849.16
  13. 《鶡冠子》研究,I206.2
  14. 中国现代伊斯兰学者达浦生《伊斯兰六书》研究,B968
  15. 薛生白《湿热病篇》论治湿热病思想研究,R254
  16.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节约能源资源思想研究,F206
  17. 试论陈云的党的建设思想及现代启示,D261
  18.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科学发展思想演化研究,D61
  19. 吕南公及其《灌园集》考述,K244
  20. 印度佛教大帅阿底峡生平及思想研究,B948
  21. 何干之学术思想研究,D092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文物考古 > 中国文物考古 > 古书契 > 竹木简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