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明代北京西郊寺庙的历史地理研究

作 者: 王晓彤
导 师: 孙冬虎
学 校: 首都师范大学
专 业: 历史地理学
关键词: 明代 北京西郊 寺庙 历史地理 价值和保护
分类号: B94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明成祖永乐年间迁都后,北京重新成为全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在北京的一系列建筑中,寺庙作为宗教的物质载体,客观上反映着所处时期的历史特点和风貌,是时代的物质标本。北京是明朝修建寺庙数量最多的地区,而京城以西的郊区凭借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成为当时寺庙集中分布的区域,并在影响寺庙选址的不同因素作用下,形成了自己的地理分布特点。明朝是北京西郊寺庙发展的高峰期,寺庙数量整体上持续增加,受社会因素的影响,几度出现寺庙修建的热潮。寺庙的高速发展离不开当时社会背景的影响。明朝以帝王后妃为代表的上层当政者,对寺庙的修建发挥着领导者的作用;当朝掌权的宦官,受其自身生理、心理等特殊因素的影响,也大力扶植寺庙的修建;在以上两种权势阶层的带动下,下层百姓也产生了修建寺庙的热情,是寺庙大规模修建的另一支重要力量。在三种不同社会阶层的共同作用下,明朝成了历史上北京寺庙数量最多的朝代。寺庙作为一种宗教活动的场所,在古代历史上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政治上,由于宗教的教化作用,寺庙成为统治者维护自身统治、安定社会的一种手段;经济上,作为当时一种独立且势力强大的经济单位,对社会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文化上,寺庙作为宗教艺术的集中地,与世俗文化相融合,丰富了社会文化的内涵。对寺庙作用的分析,是我们认识寺庙发展历程的有力臂助。寺庙是前人留下的宝贵遗产和精神财富,本身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被称作“艺术的殿堂”,当中保存的历史文物不仅是珍贵的财富,同时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此外,寺庙的历史性注定了它在现代成为人们旅游观赏的对象,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寺庙价值的合理利用和开发,成为寺庙面临的新任务。有些地方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盲目错误地过度开发和利用。由此带来的不良影响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采取科学合理的态度、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应当成为寺庙保护和利用的明智选择。

全文目录


相似论文

  1. 千山寺庙音乐中的佛教音乐研究,J608
  2. 自然天成之美,TU986.1
  3. 上海地区佛寺空间特征研究,TU-024
  4. 南岳衡山佛教寺庙园林植物景观研究,TU986
  5. 普陀山寺庙植物景观研究,TU986.5
  6. 明代中后期练兵方法研究,K248
  7. 明代徽州学者犯罪预防思想研究,K248
  8. 戴维·哈维空间转移理论及其哲学意义探析,B089.1
  9. 明代的赎律与赎例,K248
  10. 明代徽州存世家谱的文献学研究,K248
  11. 明代开中盐法产生及其嬗变的经济分析,K248
  12. 明代山东流民问题述论,K248
  13. 明代茶马互市若干问题研究,K248
  14. 明代文化宦官初探,K248
  15. 生员与明代荒政,K248
  16. 浅析明末朝鲜海上朝贡路线,K248
  17. 明代朝觐考察制度研究,K248
  18. 论明代热审制度,K248
  19. 明代基层社会里老人理诉制度研究,K248
  20. 论科道对明代政治的影响,K248
  21. 新乡合河桥的价值及其保护规划,K879.1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宗教 > 佛教 > 佛教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