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汉代灵魂观念研究

作 者: 黄艺彬
导 师: 王志忠
学 校: 杭州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哲学
关键词: 汉代 灵魂观 生命观 生死观 超越
分类号: K23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26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人总在追问自身存在的意义,正是对意义世界的追寻使得人区别于地球上的其他生物存在。要解决这个问题,人首先要认清自身存在的原因。通过对早期中国及古希伯来、古希腊、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和一些原始文明的考察,我们可以发现早期的人类普遍以灵魂来解释自身生命存在的原因。亦即是说,灵魂观念乃是人对自身生命存在的一种理解,是对人生意义的一种追问。对这个问题的不同理解将形成不同的民族性格和文化传统。汉代,是受到佛教等异质文化影响之前中华民族整体性格及文化传统大体形成的历史时期,对这样一个时代的灵魂观念进行考察无疑是富有意义的。本文主体分为上下两篇,以灵魂观念为中心,从灵魂之“体”到灵魂之“用”,由存在到超越,全面考察汉代人对自身本然生命及应然生命的认识。上篇三个章节分别针对“人类生命现象的原因”、“精神和肉体的关系”以及“人死后是怎样的存在”三个问题,考察汉代人对于自身生与死之现象,亦即是人之本然生命的认识。在汉代人看来,人的生命现象是因为灵魂的作用。灵魂由“魂”和“魄”构成,它们分别来自天和地,是人的精神现象和肉体活力的原因。灵魂与肉体的结合形成了人的生命,两者的分离则意味着人的死亡。天地之神圣性使人的灵魂分有了神性,带着神性的灵魂于是趋向于永恒。然而,人生存在的实际情况却是有朽的,人只是一个有生有死的有限者。有朽之物不能带给人意义感,只有永恒的,才是有意义的。灵魂中的神性于是驱使着人们去超越这个有限的存在,达于神之存在的永恒之境。在汉代人看来,神圣的仙是人类最理想的存在形式。本文下篇围绕着仙与凡之间的典型区别,展开对汉代人如何认识人之应然生命,也就是如何超越现世存在的考察。仙凡之间最显著的不同表现为永恒与有朽、自由与有限以及至善与有善有恶。本篇的三个章节分别针对这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仙人的肉体与精神同时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了神所拥有的全能、自由和永恒。但是,生命的意义并不仅仅是这些。更多的生命不是生命的终极意义,生命的意义在于比生命更多。这更多的部分则以灵魂之“用”的形式体现出来。灵魂之所以有其“用”,正如其名,乃是因为它是具有灵性的存在。正是这份灵性使人得以接近神圣之存在。神不仅是全能、自由和不朽的,他同时还是至善的。完美的德性于是成为仙人的特征之一。汉代人的灵魂观念充分体现了他们对于自身生命存在的认识。在他们看来,人是自然存在、精神存在和社会存在的统一体,而不是其中任何一种单独的存在。三者缺一,人便非人。人同时还是一个开放性的、未完成的存在。人的一生,是一个超越自身有限性的过程;是一个追求永恒意义的过程;是一个在自然存在的基础上超越自然存在的过程。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8
目录  8-9
导言 灵魂:人对自身生命的理解  9-23
上篇 生与死  23-67
  第一章 魂与魄:汉代人的灵魂二元论  24-34
  第二章 形与神:灵肉之间的关系问题  34-50
  第三章 厚与薄:对待丧葬的不同态度  50-67
下篇 仙与凡  67-112
  第四章 有死与长生:肉体生命的有限与永恒  68-82
  第五章 有待与逍遥:人生存在的现实与理想  82-91
  第六章 顺道与违天:善恶之人的福祸与寿夭  91-112
结语  112-114
参考文献  114-120
后记  120

相似论文

  1. 迪庆藏族地区的丧葬礼仪和灵魂崇拜研究,K892.22
  2. 超越文化转向—林亨特《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家庭罗曼史》研究,K565.4
  3. 丑陋面孔下的自我超越,I207.42
  4. 文明传播视野下的汉代河西开发,K234
  5. 汉末士人心态与汉赋创作流变研究,I207.22
  6. 心灵的回归与精神的超越论莫言小说中的虚构,I207.42
  7. 《礼纬》研究,K234
  8. 意境与中学语文课堂教学,G633.3
  9. 汉代西北屯田问题探析,K234
  10. 构建“和谐世界”的可能性研究,B0-0
  11. 幽默里的恐惧与温柔,J218.5
  12. 汉代基层管理机制浅析,K234
  13. 汉代画像砖艺术表现形式研究,K879.4
  14. “李晖诉烟草专卖机关案”行政诉讼法律问题分析,D922.1
  15. 解读菲利普·罗斯作品中的死亡主题,I712.074
  16. 概率及非概率条件下结构易损性分析理论研究,TU312.3
  17. 孟子思想的内在超越性,B222.5
  18. 佛教的涅槃与文学的审美,I106
  19. 我国东部地区能源强度影响因素实证分析,F426.2
  20. 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与超越,B516.35
  21. 《长日入夜行》中创伤记忆与悲剧意识的研究,I712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公元1840年) > 秦、汉(公元前221~公元220年) > 汉(公元前206~公元220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