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1980年代“科学”和“理性主体”的重建-以“走向未来”丛书为中心

作 者: 皮坰勋
导 师: 李杨
学 校: 北京大学
专 业: 中国现当代文学
关键词: 科学 自然辩证法 文化热 走向未来 理性主体 启蒙
分类号: B261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13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科学”这一概念是理解中国现代性的一个核心范畴。这个概念最早被移植到中国的时候,中国知识分子们将它理解为一种人生及道德哲学。许多知识分子认为,能够以这一“科学”概念来解决一切问题,与此相反,另一些人则不同意这种观点。在“科学”中国化的进程中,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是决定性的。在1949年以后的历史流变之中,这种影响变成了一种桎梏。“自然辩证法”的核心思想就是真理的单一性或客观性一按照“自然辩证法”的原理,“真理”并不是由人构造的,它本身就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因此,正如邹谠和洪子诚所恰当地概括,整个中国社会只能陷入“一体化”的陷阱之中。“文革”即是这一“一体化”的登峰造极。这就是1980年代“科学”概念重新引发中国知识界关注的知识背景。在五四时代,“科学”这一概念同时含有马克思主义的含义和非马克思主义的含义,但对于1980年代一“新时期”的知识分子而言,他们所要挑战的却是“科学化的马克思主义”或其思想原理即“自然辩证法”。《导论》的主要内容是中国学术界“重返八十年代”工作的问题意识。在汪晖、贺桂梅等学者有影响力的论述里,1980年代被评价为“走向现代化”或“走向市场经济”的年代。本论文认为,这样的观点简化了1980年代的中国思想,遮蔽了这一时代中国思想与现实、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思想的互动。有必要通过历史化,通过重返八十年代,来重新讨论这个时代的“政治无意识”与“情感结构”。第一章主要考察“理性主体”的理论含义以及“科学”概念在当代中国思想史上的意义,继而追问“理性”和“科学”概念在1980年代的文化空间里的位置和功能。第二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科学和社会”之间的关系问题。1980年代的知识分子关注“科学”,不仅仅关注其自然科学的性质,其实,他们要强调的是科学的“社会性功能”。第三章考察“走向未来”丛书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探索了“理性主体”的思想原理。第四章讨论“走向未来”丛书的历史观问题。与一般认为“走向未来”丛书的历史观是西方中心主义的不同,本论文通过理论辨析和文本解读,重新评价“走向未来”丛书的历史观,尤其是“超稳定结构”论及其寓言性的创造性意义。结论是与汪晖等学者所建构的八十年代的知识景观不同,我们可以把1980年代放置在更复杂的维度中、放置在更充满理论与现实张力的文化政治空间加以理解。我们会发现,1980年代留下的思想遗产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和丰富得多。它理应成为我们理解历史和走向未来的重要思想资源。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7
导论  7-34
  第一节 何为“1980年代”?  7-10
  第二节 “启蒙阵地”——“走向未来”丛书  10-18
  第三节 1980如何成为问题?  18-34
第一章 “理性主体”的文化位置与“科学”在1980年代的含义  34-63
  第一节 “理性主体”的文化位置  34-41
  第二节 “科学”作为争端  41-51
  第三节 “一元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危机与“科学”和“理性”的挑战  51-63
第二章 科学与社会  63-83
  第一节 对于“自由知识空间”的渴望  63-69
  第二节 “科学”在权力之中  69-83
第三章 理性主体的原理探索  83-108
  第一节 理性及其思维原理的探索  83-93
  第二节 对于辩证法的挑战  93-108
第四章 “历史世界”的再创造及其寓言  108-134
  第一节 “历史”作为科学  108-114
  第二节 “封建”作为症候  114-120
  第三节 历史的虚无和复兴之间  120-134
结论  134-138
参考文献  138-144
附录  144-147
后记  147-148

相似论文

  1. 海量数据压缩、操作和处理方法的研究,TP311.13
  2. 融入科学阅读和科学写作的科学教学,G633.3
  3. 黑龙江省高校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体系研究,G644
  4. 思维导图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G633.98
  5. 初高中化学概念教学衔接的分析及策略研究,G633.8
  6. 论康德的科学观,B516.31
  7. 阿多诺与现代主义,B83-0
  8. 论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继承与创新,D61
  9.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哲学思考,B03
  10. S-O-R模型的批判和预期效应的研究,B841
  11. 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改革与完善的路径选择,D25
  12. 党的建设科学发展问题研究,D261
  13. 物理教学中实施科学方法教育的研究,G633.7
  14. 深部大陆钻探用钻机顶驱液压系统设计与研究,TE922
  15.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统筹兼顾研究,D61
  16. 我国官方思想库影响政府决策研究,D630
  17. 胡锦涛公平正义思想研究,D61
  18. 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科学化研究,D613
  1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D61
  20. “最伟大的社会乌托邦主义者”,A811
  21. 维柯与马克思历史哲学比较研究,A811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中国哲学 > 现代哲学(1919年~) > 二十世纪哲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