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汪藻史学成就探究

作 者: 马玲莉
导 师: 燕永成
学 校: 上海师范大学
专 业: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关键词: 汪藻 《靖康要录》 史学观 史学贡献
分类号: K09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3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汪藻是两宋之际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学术界对他的文学成就研究颇深,而对他的史学成就研究较为薄弱,本文主要对汪藻的史学成就做一探究。汪藻的史学著作有《靖康要录》、《元符庚辰以来诏旨》、《裔夷谋夏录》及《青唐录》等,本文主要通过对他史学著作的分析来探究汪藻的史学成就。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前言,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及目前学术界对本课题的研究现状。第一章,主要介绍汪藻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他的家世生平及史学活动,分为三节进行论述。第一节主要介绍汪藻所处的时代背景,两宋之际是一个社会大变动的时期,在社会大变动的格局下,宋代编修史书的学术背景也有一个新的发展,当代史的编修呈现新景象,宋代江西史学也有发展。第二节主要从汪藻在北宋徽、钦朝和南宋高宗朝的仕宦经历来探究他的生平仕历。第三节介绍汪藻的修史活动及其史学著述,他的史学著作较多,本部分主要介绍除《靖康要录》以外的其余几部史学著作。第二章为本文的重点,《靖康要录》是汪藻现存完整的一部史书,且有自己独有的特色,所以本章重点分析该书的编修、内容和价值。《靖康要录》是一部具有日历体性质的编年体史书,流传过程中有十二卷和十六卷本两种不同的分卷,有两部明抄本和十部清抄本等十二种版本。本章主要通过分析本书对事件和对人物的记载来了解《靖康要录》的内容构成及偏重,与《三朝北盟会编》、《靖康纪闻》、《皇宋十朝纲要》等书相较来了解该书的详略情况及特色。同时,该书保存了北宋靖康年间大量的、珍贵的史料,其补史、校勘价值不容小觑。此外,《靖康要录》在纪事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本文也将论述。第三章是汪藻的史学观及其史学贡献,他的史学观有四:一是重史存史的观念,二是崇尚编年体史书,三是主张官修史书,四是强烈的忠义观。他的史学贡献从《靖康要录》的史学价值与他对整个南宋史学的贡献两方面来分析,了解《靖康要录》在系时方式和行文上的特色以及汪藻对整个南宋及后世史学的影响。最后,以附录的形式将《长编纪事本末》征引《元符庚辰以来诏旨》和《裔夷谋夏录》的部分展现出来,对两书的佚文做了一个初步整理。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6
Abstract  6-10
绪论  10-14
  一、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10
  二、 学术史回顾  10-14
第一章 汪藻所处的时代、生平仕历及史学著述  14-33
  第一节 汪藻所处的时代背景  14-18
    一、 时代背景  14-15
    二、 社会背景  15-16
    三、 南宋前期当代史的编修情况  16
    四、 宋代江西史学的发展  16-18
  第二节 汪藻的生平仕历  18-24
    一、 汪氏家风  18-19
    二、 汪藻的生平仕历  19-24
  第三节 汪藻的史学著述  24-33
    一、 修史活动  24-25
    二、 史著情况  25-33
第二章 《靖康要录》的编修、内容及价值  33-79
  第一节 《靖康要录》的编修  33-43
    一、 作者与版本  33-38
    二、 编修与成书  38-40
    三、 编修做法  40-43
  第二节 《靖康要录》内容分析  43-68
    一、 对重大事件的记述  43-56
    二、 对重要人物的记述  56-63
    三、 叙事特色  63-68
  第三节 《靖康要录》的价值与不足  68-79
    一、 补史价值  68-74
    二、 校勘价值  74-76
    三、 纪事的错漏之处  76-79
第三章 汪藻的史学观及其史学贡献  79-85
  第一节 汪藻的史学观  79-82
    一、 重史、存史观  79-80
    二、 崇尚编年体史书  80
    三、 忠义观  80-82
  第二节 汪藻的史学贡献  82-85
    一、 汪藻对史书编修方式的变通  82-83
    二、 汪藻对南宋史学的贡献  83-85
附录一《长编纪事本末》征引《诏旨》的情况  85-96
  一、 直接征引  85-88
  二、 参据《诏旨》  88-96
附录二 《长编纪事本末》征引《金盟本末》(即《裔夷谋夏录》)的情况  96-101
  一、 直接引用  96-97
  二、 参据合修  97-101
主要参考文献  101-105
致谢  105

相似论文

  1. 汪藻诗歌研究,I207.22
  2. 汪藻与《靖康要录》研究,K244
  3. 《通典·食货典》史学研究,K092
  4. 何炳松史学研究,K092
  5. 汪藻诗文研究,I207.22
  6. 汪藻诗歌研究,I207.22
  7. 浅论吕思勉的史学思想,K092
  8. 1903年:上海苏报案,G219.29
  9. 莎依然米的史学思想研究,K092
  10. 论苏天爵,K247
  11. 维吾尔史学发展研究(八世纪—十七世纪),K28
  12. 梁启超的书学观,J292.1
  13. 商代的继承制度,K223
  14. 柳诒徵历史、文化思想及其时代性格,K092.6
  15. 钱穆史学思想研究,K092.7
  16. 史学的文学性与史观的文学性-论海登·怀特对唯物史观科学性的挑战,B03
  17. 论汪藻的骈文创作,I206.2
  18. 汪藻的诗歌创作及其与江西诗派关系研究,I207.22
  19. 汪藻年谱,K825.6
  20. 《吕著中国通史》研究,K092
  21. 文明史研究概述及教学反思,K092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史学理论 > 史学史 > 中国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